提升生态环境 建设“美丽青岛”

青岛早报 2022-04-15 17:38 大字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十三五”时期,青岛市生态环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根本出发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巡视员杨钊贤表示,过去五年来,青岛市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导、优化和促进作用,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发展成效逐步显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过去五年,

大环保格局有效构建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始终牢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设身处地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打造宜居舒适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全市上下把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改善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的底线红线,实施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做到精准发力、科学施治、依法推动,“十三五”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2021年,青岛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由2016年每立方米45微克下降到28微克,优良天数从2016年的299天提高到310天,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两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个国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达标,14个国控断面优良比例超过省定目标14.3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改善度排名全国前列;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9%,同比升高0.2个百分点;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深化生态环保领域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在全省率先完成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条块结合、权责明确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构建严格的环境保护监管及责任追究等机制,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较好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损、政府买单”困局。在全市范围实施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机制,以“谁改善、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达标是义务、超标要赔付、改善可获偿”激发辖区政府抓环境治理工作积极性。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全市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实现全覆盖。创新环境信用评价和监管机制,常态化落实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推进实施“互联网+”环境执法,执法精准性和科学性不断提高。

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导、优化和促进作用,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发展成效逐步显现。加强国土空间环境分区管控,建立了“1+146+63”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体系,即墨热镀锌产业布局优化案例在全国推广。实施“四减四增”、协同减污降碳,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降低,2020年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5年累计下降27%,能耗强度下降21.5%。在全国率先印发适应气候变化城市规划,打造首个“零碳”社区。生态示范创建引领绿色发展,西海岸新区、胶州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莱西市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青岛获批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试点,入选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十四五”时期,

开启“美丽青岛”建设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是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五年。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从根源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协同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开展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深入调整产业结构,健全以生态、循环、低碳、高效为特征的绿色经济发展体系;深入调整能源结构,压减煤炭消费总量,实施终端用能清洁化替代;深入调整交通运输结构,逐步推动形成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和水路运输为主的格局;深入调整农业投入结构,推进绿色农业生产,提高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有机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水平。推进加快制定青岛市碳达峰工作方案,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碳达峰专项行动。在西海岸新区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严格落实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五个减量替代”。开展全域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把握新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特点,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态。协同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以持续降低污染物浓度为目标,强化重点区域、行业和时段污染物防治,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遏制臭氧浓度上升趋势,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三水统筹”打好碧水保卫战,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一河一策”精准施治,确保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优Ⅲ水体比例稳步提升,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持全部达标。强化陆岸海协同治理,开展美丽海湾保护和建设,推动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系统防治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在土壤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与修复、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探索创新适合青岛市实际的土壤污染防治模式,提升全市土壤污染防治水平;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预防,严格建设用地环境准入,保障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

建设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坚持多元共治,深入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大环保”格局。完善市县(区)两级生态环境委员会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责任底线。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落实长效机制,健全督察整改落实组织推动和责任体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与公安等部门及检察院、法院并联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动行政处罚、刑事司法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有效衔接,探索多元化生态补偿。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完善生态环境风险和应急管理体系,筑牢环境安全底线。

杨钊贤表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为出发点,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捍卫蓝天、碧水、净土,筑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生态环境根基,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新闻推荐

500余种“课后服务”惠及8万余名学生

赵美蓉进灯棚,丁字步站街中;杨柳腰把身挺,素白小扇遮着面容……”每周四下午放学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校园...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