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机器人能炒260道私房菜

青岛早报 2022-02-28 05:38 大字

青岛市即墨区人民医院手术室内,主刀医生佩戴上“JIMO”的MR混合现实眼镜,发生病变的脊椎部位清晰地呈现在医生眼前;位于即墨国际陆港餐厅的“美厨娘”机器人,选好菜单后,即可烹饪出260多种私房小炒……人们感知到的新场景、新玩法背后,是即墨“四新”实体经济支撑下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近日,早报记者探访部分即墨实体经济企业后发现,随着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蓬勃发展,即墨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已经形成了既有高品质产业供给,又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激荡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

美食机器人带动产业链

“如同无人驾驶汽车相对马车的颠覆性创新,我们的项目是一个全社会餐饮模式的革命。 ”青岛美餐即享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葛武介绍,这个项目落户即墨陆港后,很快投入批量生产投放市场,随着美食机器人产业链条的逐渐形成完善,下一步将会有更大的市场。

2月23日中午,记者在位于青岛市即墨陆港内的一家机器人餐厅内看到,10台机器人“大厨”并排摆放在餐厅里,与常人想象完全不一样,这里无需厨房,没有厨师,没有油烟明火,选定包装好的菜后,只需一键操作,3-5分钟,可口的鱼香肉丝、西红柿炒蛋和毛血旺等家常菜肴就能端上桌,随时随地享用“大厨”新鲜食材现炒的中餐。

“有了美食机器人平台,等于拥有了一个厨师团队+厨房,只需要有配送到家的智能净菜和一台冰箱大小的自动美食机,一键操作就能随时吃上大厨级别的新鲜小炒。目前,青岛部分医院、酒店餐厅已开始使用这种机器人,现在机器人能做出260多道菜品,将来还会有更多菜品。”葛武说。据介绍,10台美食机器人可以满足500人用餐,而下游的配菜产业全部来自本地的移风店蔬菜种植基地,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如果美食机器人大量上市,将形成一条自上而下完整的绿色生态消费产业链条。

新兴产业杀出一批“黑马”

美食机器人项目只是即墨在引进新兴科技产业探索上的一个缩影。即墨区最突出的产业特点是工业底蕴雄厚,作为青岛先进制造业的存量支柱和增量支撑。这两年来,从0到1,再到N,即墨新兴产业经济的引擎马力全开。

两年前,即墨没有一家芯片企业。两年时间,泰睿思微电子来了,掌握最先进的倒装芯片封装技术,每月封测芯片3.3亿颗;聚能晶源来了,一期产能年产1万片6—8英寸GaN外延晶圆;青岛惠科6英寸晶圆半导体项目今年开始量产了,成为国内单体产出最大的功率器件生产基地,2021年的订单量已排满……

创新奇智预计三年内引进顶尖人才100人以上、人工智能企业5家和准独角兽企业总部2家;影创科技推出以“JI-MO”命名的新一代混合现实智能眼镜,荣获亚洲消费电子展创新大奖;创泽智能机器人预计年底竣工投产,年产智能机器人2000台;华录山东总部基地将打造“孵化、研发、服务”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大数据产业示范平台。

产业门类齐全、应用场景丰富的即墨区,以“四新”经济形态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正在即墨迸发,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等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日俱增,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高端化和服务业现代化起到了推进作用。

奇瑞牵手即墨,助力青岛建设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平均每58秒下线一台整车。如今的青岛汽车产业新城,聚集了一汽解放、一汽-大众、一汽新能源轻卡、奇瑞4个整车企业项目和400多个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全省12个 “十四五”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支撑项目、全省25个特色产业集群之一。

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建立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体系。到2026年,新培育“隐形冠军”企业50家、“瞪羚”“独角兽”企业20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0家……这是即墨区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A 年过五旬,心中依然是十六岁

在市南区的一间舞蹈教室内,荷叶老师身态轻盈地走来,温柔地跟记者打了个招呼,开始介绍她身边的学员,“说起她们的实际年龄...

即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即墨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