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讲馆藏 国宝在身边

青岛早报 2021-05-18 06:30 大字

胶州市博物馆 镇馆之宝

环状兽形鬶、红陶鬶

这两件文物均属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时期,于胶州市三里河遗址出土。

环状兽形鬶(guī),颈、流部残缺。鬹体为筒状圜圈成周,正前饰有“龟缩”状小兽首,既生动有趣又使兽首外出大小与整体相统一。兽首之上是颈、流,用夸张的手法将尾梢向前卷,与口流连接形成提梁,既增加了鬹的牢固度,又弥补了口流过高的缺陷,使整个造型高度自然适中,安排之巧,恰到好处。尾下部塑有象征雄性的生殖器,亦起到了点缀作用。这样兽首、口流、提梁和生殖器在平面上形成了一条中心线,而四个兽蹄状实心足均衡地分列在这条中心线两侧形成一个方形,与圆形鬹体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红陶鬶,圆口外侈,口部前有流,流呈喙状上翘,两侧有乳点装饰。颈部较粗壮,把呈纽索形。腹部扁圆,上饰有堆纹一圈,三袋足下为圆锥形实足。这件红陶鬹的造型,棱角清晰,朴素雅致,犹如一个挺胸扬首、举止傲慢的大鸟,反映了原始社会陶工们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设计思想。

即墨区博物馆

镇馆之宝

北宋金银书《妙法莲华经》

即墨区博物馆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妙法莲华经》成书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与范仲淹作《岳阳楼记》同年,是最早用金银写成的经书之一。经书共七卷二十八品,即墨区博物馆收藏了其中6卷,为第一、二、三、四、五、七卷;胶州市博物馆藏有第六卷。

《妙法莲华经》又叫《法华经》,是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由佛祖释迦牟尼晚年在王舍城灵鷲山说经整理而成,是佛教精华著作之一,历代版本存世很多。作为佛教经典之一,《妙法莲华经》被人们历代传抄,但即墨区博物馆的《妙法莲华经》却有特别之处:首先,抄写这部经卷采用的纸张是今天人们所能看到的最早和最好的书写用纸——宋代精制的磁青纸,这种纸防虫、防潮、不褪色,富丽典雅,精致之极;其次,作为最早用金银写成的经书,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经文皆为楷体,浑厚庄重,呈颜柳风格,为宋代书法精品,经卷以金绘佛像、银书经文,且经名及菩萨、如来、世尊诸佛等名亦皆用金书写。

莱西市博物馆

镇馆之宝

机关大木偶

莱西木偶戏闻名遐迩,其鼻祖莱西大木偶则馆藏于莱西市博物馆,属国家一级文物。这一大木偶于1978年12月在莱西岱墅村东发掘的两座西汉木椁墓当中出土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属国家一级文物。

大木偶身高达1.93米,由13块木段雕刻组成,全身关节结合部位均采用卯榫法,头部、驱干、四肢都能活动,可以站,可以坐,可以跪。在腹部横木上钻有许多小孔,在卯榫衔接处还标有“±、Ο、=”等红色拼合符号,说明在制作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木偶身形高大,神态威严。

这件大木偶至今在考古发掘仍属仅见,受到文物考古界和木偶艺术界极大关注,被称为机关木偶的鼻祖。莱西由此被认为是中国木偶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这两座西汉墓中同时还出土了13件小木俑,以及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等珍贵文物。

平度市博物馆

镇馆之宝

王舍人碑

王舍人碑立于东汉灵帝光和六年 (183年),1982年冬在平度灰埠镇侯家村出土。上部碑文残缺,现残高110厘米、宽78厘米、厚21厘米。碑文隶书,清晰可读者有186字。

此碑碑额雕螭,刻工精美,仅存6字。从残存篆字及汉人题额惯例推测,碑额应为“汉舍人□王君之□”,“之”字下面疑为“碑”字,另缺一字无考。碑主王君为汉舍人,专家据碑文所述,推测其为灵台待诏之一,是太史令属官。

王舍人碑的奇特之处,是在能够见到的汉碑中首次使用了龟趺。汉碑的碑趺一般作长方形,使用龟趺的较为少见。此碑龟趺造型古拙,线条流畅,雕刻精巧,是一件难得的圆雕艺术精品。

隶书发展到东汉时已臻纯熟,王舍人碑的书风婉约峭丽而不失朴厚自然,在汉隶风格中属端庄典雅、静穆安祥一派。不同于其他东汉碑版的明显之处,一是在笔画上夸张了“蚕头雁尾”的笔势,横画和捺画收笔时向上大幅度挑起,为汉隶所少见;二是在结字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东汉末期的隶书取势一般是左右开张、字呈扁形,此碑隶书结体基本呈方形,笔画安排上密下疏,重心居下,结字稳重大方。这种字体取势开启了楷书的先河,是学习隶书的极好范本。

青啤博物馆

镇馆之宝

百年电机、糖化锅、发酵桶

青岛啤酒博物馆为青岛市三大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馆内的百年电机、糖化锅、发酵桶等21件馆藏被评为国家级文物。

制造于1896年的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西门子电机,在青岛啤酒厂服役百年仍可正常运转。

4口紫铜锅是国家一级文物,1903年由德国人纯手工制作而成,是青岛啤酒早期酿酒的糖化设备,分别是糖化锅、糊化锅、煮沸锅和过滤槽。单口紫铜锅的直径约3米、深1.85米,是中国最早、最先进、最大的啤酒生产设备,中国的第一瓶啤酒就是由它们生产出来的。

同为国家一级文物的6个发酵桶,是当时德国人使用的橡木桶,能装6吨酒。

岛城特色博物馆

青岛的非国有博物馆涵盖种类众多,以其特色独具、专注小众领域而受到岛城市民的欢迎。你可以漫步青岛纺织博物馆,追寻“上青天”时的曾经辉煌,也可以到位居黄海学院内的砚台博物馆,去感受昔日文人墨客的风雅轶事……这些特色博物馆,也同样收集着过往和回忆,见证着历史和变迁。

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

全方位展现中国砚文化

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自2007年开始筹建,从2012年6月起正式面向学院师生和社会公众全天开放。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尤以文房砚台方面的收藏最有特色,中华古砚馆为目前国内博物馆中为数不多的几家以砚文化为主题的场馆,古砚陈列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形制和石质的众多方古代砚台。年代上起西汉,下迄民国,乃至文革,多为传世文物。这些收藏能够全方位展现中国砚文化的发展概貌。

青岛贝壳博物馆

镇馆之宝全球仅存300只

博物馆展示了4260余种奇形怪状、五彩斑斓的贝壳标本,这些标本“籍贯”遍及四大洋60多个国家,它们组成了一个充满海味和童趣的奇幻王国。这座博物馆是青岛一名贝壳收藏“发烧友”收集多年的成果,规模位居国内第一。

龙宫翁戎螺是青岛贝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海、钓鱼岛及印度洋和日本等沿海,栖息在80—200米深海,龙宫翁戎螺是“翁戎螺”中体型最大的一种,直径约10—23厘米,青岛贝壳博物馆展出的龙宫翁戎螺直径为22厘米,价值600万人民币。龙宫翁戎螺一直被誉为“海洋中的活化石”,生物学家们曾对照5.7亿年前的化石研究发现,龙宫翁戎螺与它的祖先几乎一模一样,历经数亿年未灭绝、不变种,在浩繁的生物世界里,实属罕见。目前,在全球各博物馆和贝类收藏家手中仅存300只左右。

青岛纺织博物馆

细纱机蕴藏郝建秀精神

有着100余年历史的纺织业是岛城的“母亲工业”,所在地前身为始建于1934年的上海纱厂旧址。青岛纺织博物馆新馆按照国家4A标准规划建设,在纺织谷打造国内首家纺织主题动线博物馆和纺织遗址公园。其镇馆之宝之一是生产于1936年的细纱机。粗纱经牵伸、加拈,卷绕成细纱管纱的纺纱机器,就是细纱机。细纱的产量质量是纺纱工艺各道工序优劣的综合反映。细纱机的生产单元是锭子,常以每千锭小时的产量(公斤)来衡量细纱机的生产水平。

由于场地的限制,博物馆内的细纱机长度只有原机的四分之一,原机共8节,本机只有2节。青岛纺织工人的杰出代表、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郝建秀,在国棉八厂工作时曾经在这台机器上操作过。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图片均由各博物馆提供

视频拍摄制作 肖梦婕

新闻推荐

@宝爸宝妈 你家孩子符合要求吗

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幼儿园入园政策发布 报名录取从6月15日持续到25日

即墨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