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躬耕临床 一心扑在患者身上 市中心医院专家孙荣丽致力于“让生命自由呼吸”

青岛晚报 2021-04-21 06:21 大字

“让生命自由呼吸”,这是青岛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孙荣丽躬耕临床30年不懈奋斗的目标。从1991年踏上工作岗位至今,孙荣丽始终奔走在门诊、病房及抢救等临床一线,一直致力于呼吸与危重症疾病的临床与研究,见证了青岛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治病救人,她致力学习前沿技术,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心理感受及医疗花费,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赞誉。

三次“请战”冲锋在前

疫情发生以来,孙荣丽更是三次请战,一心要去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湖北一线,去岛城新冠肺炎救治一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护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去年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在她的带领和号召下,科室16名医护人员写下集体请战书并摁手印——“我们志愿成立请战小组,随时服从组织调遣,为神圣的党旗增辉”。铮铮誓言,初心所向,这是集体担当,凝聚信念力量。去年1月25日,大年初一深夜,青岛市中心医院接到市卫健委组建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紧急通知,孙荣丽第一个报名。她写道,“我是党员,经历过非典和禽流感,身体健壮,无家庭负担,强烈要求领导第一个考虑我”,但最终因为年龄超限,没能如愿。2月10日,医院选拔增援兄弟医院隔离病房梯队,她又是第一个报名,她说“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2月15日,青岛市应急梯队报名,她给负责的医务科主任联系,“这次没年龄限制一定报我。”第三次请战,她终于如愿。

重任在肩曾连续工作40天

虽然没去成湖北,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派出了两名副主任、一名护士长和一名护理骨干奔赴黄冈,留守后方的孙荣丽压力更大了。正值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期,面对人员匮乏、工作量大等问题,孙荣丽以身作则,主动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她每天早出晚归,24小时随时处理各项事务:落实各级会议精神、坐诊、查房、会诊、培训学习防治指南、完善工作流程等等。去年2月6日,按照医院统一部署,原内分泌科病房改为肺炎病房,病房管理的重任落到孙荣丽身上,她说:“这是我的职责,一名党员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从此,在本就繁重的工作基础上,孙荣丽又多了一项任务,她带领未曾系统诊治过肺炎的4名内分泌科医生认真为非常时期的肺炎患者做好服务,获得好评。

“疫情暴发以来,孙主任曾经连续作战40多天,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即便是休息时间,只要患者有情况她都会及时处理。”孙荣丽的辛苦和付出,科室同事都看在眼里。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面对的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有些患者往往需要进行支气管镜和内科胸腔镜检查才能确诊病因,疫情期间,这项医学检查成了高危操作,检查过程中会产生气溶胶,增加传染风险。医者仁心,孙荣丽不因特殊时期贻误患者病情,在加强鉴别及防护基础上,照常为病情需要的患者安排支气管镜和内科胸腔镜检查。

除了科室工作外,作为青岛市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孙荣丽24小时待命,足迹遍布岛城各个定点医院,先后去过即墨、平度及市内其他医院会诊;作为院内新冠肺炎诊治专家,她随叫随到,指导处理临床一线抗疫工作,几乎每天都要参加会诊,对确诊和疑似患者提出诊治建议,调整方案,做好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准备。在疫情面前,她承担起一名医生的责任和使命,为新冠疫情患者保驾护航,为打赢这场防控战贡献了力量。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于波实习生栾丕炜

新闻推荐

头茬大棚瓜 用上“秸秆反应堆”

早报4月16日讯记者16日了解到,即墨区段泊岚镇大吕戈庄村的瓜农,采用“秸秆反应堆”技术种植的2000余亩大棚西瓜提前上市。...

即墨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