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火牛水牛 半岛全媒体记者探访青岛名字带“牛”村庄,

半岛都市报 2021-02-04 02:05 大字

开篇语

青岛市有很多名字中带着“牛”字的村庄,它们不仅村名带“牛”,村民生活、村庄发展这些年也是鼓足牛劲、一天比一天牛!牛年来临之际,半岛全媒体七位记者兵分四路,对部分“牛村”进行探访,通过文图短视频相结合的方式,为您一一展现这些身边的“牛村”的牛字来源和牛村故事。

牛齐前社区居民已住进楼房。

西海岸新区红石崖街道牛齐前社区

高芳谷朝明实习生:贾萍

牛齐前村原址位于灵雀山和牛齐山之间,地处山区洼地。牛齐山位于村后,是座海拔120米的土山,山顶有两块不过百吨重的大石头,其中一块像牛肚脐,被称为“牛肚脐石”,此山因此被叫做“牛脐山”,后来简化演变成“牛齐山”。坐落在山前的人家被称为牛齐前,山后的人家被称为牛齐后,1956年两村合二为一,总称牛齐前村。

赭红洋房写欧韵,山村搬迁骑金牛

“十多年前我们村是有名的光棍村,村里地处山洼,连条像样的硬化路都没有。”牛齐前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邹德胜回忆说:“你听过‘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吧,说的就是我们村,下雨天路上的泥土粘在自行车轮子上,车子陷在泥里走不动,你得用棍子一边刮泥巴,一边推着自行车走。”

2011年,随着中德生态园的开发建设,红石崖街道牛齐前社区和另外14个村居陆续开始旧村改造拆迁,一同搬进集中安置社区——福莱社区。“旧村的一间屋可以换40平方米的楼房,楼房里还有地暖,农民再也不用生炉子过冬,避免了一氧化碳中毒的隐患。”邹德胜自豪地介绍说:“以前旧村在山洼里,有体力有能力的年轻人都迁走了,整个村子最少的时候只有100多口人。你可能根本想象不到,当时村里都没有小卖部,村民们买生活用品需要走好远的路到镇上采购。你看现在大家都搬进楼房,小超市就开在楼下,简直太方便了。”

“旧村改造后,我们就不靠种地生活了,牛齐前社区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统一投资了很多处商铺、房产,农民可以享受到投资分成,生活有了保障。”邹德胜介绍道。

“以前村民们忙着种地种庄稼,现在他们都在忙着学插花。”据红石崖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管秀丽介绍,福莱社区居民以前基本靠种地、外出务工为生,正规就业率较低。为解决搬迁安置后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街道对适龄劳动力进行摸底,建立涵盖各年龄段的台账,出台就业创业奖励办法,建设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每月免费进行育婴、家政、厨艺、叉车等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每月牵头举办企业招聘会,协调海尔4.0、辛北尔康普、万捷精密机械、优克特种设备等新落户项目,企业用工优先考虑本地居民,助力群众“家门口”就业,努力实现业有所兴。目前,福莱社区3345名适龄劳动力中,有3100名实现了正规就业;1468名50岁以上劳动力中,1223名实现就业;60岁以上居民城乡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全覆盖,社区整体就业率达90%以上,居民年人均收入由2012年的1.1万元增加至目前的3万元。

说起村庄,你能想象出怎样的场景?当记者走进牛齐前股份经济合作社,着实为眼前的场景惊讶:一排排整齐的楼房比邻,红色的外墙时尚靓丽,尖顶的塔楼设计,宽阔的马路,公交车在楼宇间穿行,宛如一座美丽静谧的欧洲小镇。旧村改造后的牛齐前社区真正“牛”起来了。

综合保税区等为牛齐埠带来新发展。

即墨区灵山街道东牛齐埠村、西牛齐埠村

朱佳鑫滕镜淑

即墨牛齐埠村有2000多年历史,齐国田单曾在此摆过“火牛阵”。当时田单收集大量牛并圈养训练,等到真正打仗的时候,齐国将士先把牛饿上一顿,然后牛角绑上刀,牛尾巴上点着火,让牛群猛冲向对手,所以叫“火牛阵”,最终靠“火牛阵”大破燕军。东牛齐埠村和西牛齐埠村原来是一个村,在上世纪60年代以一条路为界分为两个村。

田单昔摆火牛阵,双村今奔甜生活

东牛齐埠村党支部书记董良军向记者介绍,以前东牛齐埠叫“围子外”,西牛齐埠叫“围子里”。当时,西牛齐埠有城墙,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老住户都在“围子里”住,东牛齐埠条件要差些。

董良军2000年上任以后,在东牛齐埠村南划出一块区域,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发展蔬菜瓜果大棚,搞附加值高的特色种植养殖,村民日子越来越好。2007年,村里建起住宅小区,目前已经开发6个楼座,每座楼五层,让村民也享受到集中供暖供气的城里人生活。现在村里主要街道实现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在村民住处周围,超市、饭店等一应俱全,非常便利。

西牛齐埠村党支部书记董全福介绍,东、西牛齐埠两村里出过很多文人名士和传说。其中有位高二先生,传说半夜起来开了门,一夜走进京城。高二身无分文,遇到一位白胡子老人,老人看到高二先生说:“你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于是老人把高二先生带到家里去教书,六年之后,高二先生挣了钱又回到家乡。村民说,目前村里有位考入清华大学的孩子,就是高二先生的后代。

目前,西牛齐埠村有居民300户,因为该村有很多政府引进项目落地,所以发展很快,像正在打造的综合保税区等将为这片区域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董全福介绍:“目前村里土地除了基本农田,几乎都用于项目开发建设,80%以上的村民做小买卖,沿街房子基本都成了网点房,老百姓日子还是很可以的!”

董良军告诉记者,齐国当时在牛齐埠打败了燕军、攻下城池,犒赏三军的时候就用的即墨老酒。即墨老酒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它用大黄米放锅里闷成干饭,然后加上曲发酵以后,挤出来的液体就是老酒。如今,即墨老酒也成为即墨的一张闪亮的名片。两位董书记说,董姓是明朝永乐年间从贵州搬到牛齐埠村的,至今已有600年历史。牛齐埠村有点遗憾的是,一些古文化和老屋等文化遗产没有留存下来,唯一留下来的一处老房子是一位村民家的百年老宅,否则这些文化元素在开展乡村旅游等方面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两位董书记均表示,新的一年是牛年,他们更要拿出老黄牛的精神,拉好发展经济的车,让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近几年来,东牛齐埠村在村南实施农业耕种形式改变,提高了居民收入,西牛齐埠村的土地则用于大项目建设,创富增收有底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牛齐埠必将更加牛气十足。

新闻推荐

留青过年 幸福满满

■市总工会开通公益热线解“心”事早报1月29日讯1月29日上午,青岛市总工会“心世界·新天地”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启用仪...

即墨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