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珠山港—东方海上丝路母港 郭泮溪
“汉宣帝本始四年(公元前70年)四月,琅琊一带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大地震对琅琊古港及琅琊城的破坏极为严重。据《汉书·五行志》记载:“本始四年四月壬寅地震……北海琅邪(琊)坏祖宗庙城郭,杀六千余人。”6000人在人烟稀少的古代,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次琅琊大地震后,有着千年海上贸易历史的琅琊古港自此衰败了。到了南北朝时期,位于琅琊古港东北方大珠山脚下的一处海湾(今黄岛区古镇口湾),逐渐发展成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港口。
一、新罗坊与熟知海路的新罗水手
进入唐代,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一批批“遣唐使”船队和满载方物的商船在大珠山港,以及板桥镇、南椒家庄港和巉山港等口岸停泊、中转和起航,许多来自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学问僧、留学生、文人、侨民等也随船来这里登陆;大唐的使船以及官方、民间的商船也经常从大珠山港起航东渡……经济文化交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在唐代大珠山港及周边地区,先后形成了一些新罗侨民居住的“新罗坊”“新罗村”,大量侨民以及学问僧、商贾、水手等与当地士庶和睦相处,反映了古代青岛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特征。
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方两条海上丝绸之路相比较,至少有以下三点不同:一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要比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更悠久;二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以朝贡、献方物和册封、赐物等名义进行的易物贸易远比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多;三是文化的传播交流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显著的特征。
唐代的“新罗坊”和“新罗村”,都是因朝鲜半岛新罗人入唐侨居而形成的居民社区。一般来说,在城镇的多称“新罗坊”,在乡村的多称“新罗村”。当时山东半岛和江苏浙江沿海一带,分布着许多大小不一的新罗坊和新罗村,侨民的主体是新罗商人、海上营运者、水手、造船工匠等。据文献记载,有的新罗坊规模比较大,例如在大珠山港雇用新罗人的海船,一次就可从新罗坊雇八九条船以及熟悉海路的新罗水手数十人。从日本入唐求法僧人圆仁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和新罗著名文人崔致远的诗文中,可知晓当时大珠山港区及青岛周边沿海一带有许多新罗坊、新罗村的事实。
位于朝鲜半岛的新罗国三面环海,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其造船术和航海术发展很快。新罗人擅长海上运输和商贸活动,他们从新罗的海口起航后,进入密州大珠山以及楚州(今江苏淮安)、扬州等地。当时往来于胶东半岛、新罗和日本之间的海船,多雇用经验丰富的新罗水手。这是因为新罗水手熟知东方海上丝路航线及相关港口,对洋流和风向也掌握得很准确,可保证渡海安全。
往来于东方海上丝路的中外客商,之所以选择大珠山港作为休整和检修船只的母港,这是因为大珠山港区的新罗坊(村)不仅有大量水手可雇用,有若干精通修造船技艺的木匠、铁匠、油漆匠等,还有设施比较完备的房舍等供南来北往者休整,有供舶来品和土产品交易的场所,尤其这里与东南沿海新罗人之间信息交流比较迅速准确,而这一切皆为航海交通、经济贸易的重要条件。
二、入唐求佛法的圆仁和尚
圆仁(793—864),日本下野国人,9岁落发为僧,15岁从最澄学天台教义。唐开成三年(838)六月,45岁的圆仁随日本第18次遣唐使船队从日本九州起航,同年七月到达扬州。遣唐使去了长安,圆仁一行想到天台山学佛法,却没有获得批准,让他们搭乘遣唐使船回日本。当遣唐使船队在海州停泊时,圆仁和弟子借故下船偷偷登陆。他们很快便被海州官府发现了,又被押上遣唐使船。当这艘船行驶到登州时,圆仁一行再次离船登陆。
唐开成五年(840),圆仁向当地官府再次提出到天台山求法的申请。平卢节度使被他的精神感动了,批准圆仁一行巡礼天台山。圆仁率弟子从登州出发,经44天徒步跋涉来到天台山。圆仁巡礼了天台山各处名刹灵迹,抄录了多部天台典籍。随后圆仁来到长安,向名寺高僧学习密宗法,并得到经书、佛具多种。
唐会昌三年(843),唐武宗开始毁寺驱僧排佛。会昌五年(845)圆仁被命令蓄发还俗,限期离开京城。
圆仁一行离开长安后跋山涉水,极为艰辛。这年七八月间,圆仁一行先后来到密州、即墨等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六日,到即墨县。管在莱州。人心孝顺。能安存客。”即墨人处事和顺,厚道待客等美德给圆仁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年八月末,整天跋山涉水,衣服破烂的圆仁一行来到文登县。圆仁拜见县令乞求准许他们等待时机,雇船回国。得到批准后,被送往勾当新罗所(管理新罗人的机构)。此时赤山法华院早已拆毁,新罗僧人也已经还俗,圆仁一行只好滞留文登县等机会回国。
会昌六年(846),唐武宗驾崩,唐宣宗即位,“会昌灭佛”结束。第二年三月,圆仁决定南下楚州(江苏淮安)。同月十七日“到密州诸城县大朱(珠)山驻马浦。遇新罗人陈忠船。载炭欲往楚州。”后来圆仁一行搭此船到楚州,住进楚州新罗坊。不久,圆仁收到新罗人金子白从苏州船上捎来的信,说他们要去日本,圆仁一行可到牢山(崂山)等候船只。圆仁一行搭新罗船北上牢山(崂山)南椒家庄港时,去日本的船已经前去登州赤山浦了。于是再雇新罗人王可昌船从南椒家庄港起航前往。谁知该船至田横岛海面时突然没了适合行船的风,只好停泊田横岛候风。21天后得风起航,终于在乳山长淮浦遇到去日本的新罗船。
圆仁入唐求佛法回国后,在日本广为传播佛教天台宗教义。圆仁去世后,被日本清和天皇赐“慈觉大师”谥号。
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是一部日记体著作。该书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和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并称世界“三大旅行记”。他在该书中如实记载了当年东方海上丝路青岛诸口岸(大珠山港、南椒家庄港等)的情况,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珍贵史料。
三、入唐留学入仕的新罗文学家崔致远
在圆仁搭乘新罗船归国37年后,新罗国著名文学家崔致远归国之船驶进青岛海域。
崔致远(857-?),新罗金城(今韩国庆州市)人。崔致远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留下文集的著名文学家、诗人,被韩国学界尊为汉学开山鼻祖,有“东国文学之祖”之誉。
唐咸通十年(869),12岁的崔致远随新罗商船入唐求学。他后来回忆说:“臣自年十二,离家西泛。当乘桴之际,亡父戒之曰:‘十年不第进士,则勿谓吾儿,吾亦不谓有儿往矣。’”这年暮秋,搭载着崔致远和其他留学生的新罗商船在少海(胶州湾)北岸的密州板桥镇停泊。崔致远一行在板桥镇新罗坊小住了一段时间后,便踏上了西去长安之路。
唐乾符元年(874),崔致远留学5年后中宾贡进士。17岁的崔致远中进士后留在长安等候吏部遴选。乾符三年冬,19岁的崔致远被任命为溧水县尉。后来崔致远又到淮南节度使(驻扬州)高骈幕府,草拟公文。唐中和元年(881),高骈起兵征讨黄巢,崔致远写了影响颇大的《檄黄巢书》,获朝廷“赐绯鱼袋”,并被授予承务郎侍御史供奉官职。
唐中和四年(884),崔致远胞弟随新罗国入唐使金仁圭乘船来到扬州,并带来家书一封。崔致远上书高骈节度使请求回国。高骈送给崔致远路费礼物的同时,还上报朝廷委任他以送诏书、国信的身份出使新罗。这年秋季,崔致远从扬州乘船出海,秋末冬初,船到大珠山港停泊候风。
崔致远在大珠山港区候风期间写了10篇优美诗篇。他在诗注中说:“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朱(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诗作中有描写大珠山山海美景的《石峰》《海边春望》《海边闲步》《杜鹃》《红叶树》《海鸥》等。他在《杜鹃》中写了大珠山杜鹃花:“可惜含芳临碧海,谁能移植到朱栏。与凡草木还殊品,只恐樵夫一例看。”通过此诗,我们除了得知唐代大珠山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外,还可品出作者渴望实现人生价值的感慨。
一个月后等来了好风,于是起航东行。当崔致远船航行到乳山海域时,遭遇大风暴,只好在乳山浦羁泊。20多天后,崔致远又回航即墨巉山港。归心似箭的崔致远之所以返回巉山,这与祭拜掌管航海的巉山大王密切相关。这年大年初一,身为大唐三品官衔的入新罗兼送国信使臣崔致远与金仁圭等人登上巉山,以“清酌牲牢之奠”和《祭巉山神文》献于巉山大王前,求保佑东渡顺利。
崔致远一行在巉山港区住到春季。这期间崔致远创作了许多诗篇。如《将归海东巉山春望》:
目极烟波浩渺间,晓乌飞处认乡关。旅愁从此休凋鬓,行色偏能助破顏。浪蹙沙头花扑岸,云妆石顶叶笼山。寄言来往鸱夷子,谁把千金解买闲。
有巉山大王保佑,崔致远一行顺利返回新罗国。崔致远回国后,受到了新罗王的重用。后来崔致远屡遭排挤,最终选择了辞官隐居。崔致远为后世留下了二十卷诗文集《桂苑笔耕集》。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贾小飞
新闻推荐
找您两年,终于当面叫声“妈” 张女士从即墨租住处走失后家人遍寻无果,救助部门、公安部门等联手帮忙寻亲
两个女儿再次见到走失的母亲情绪激动,有些茫然的张某芹,似乎认出了孩子们并也落下了眼泪。从黄岛走失的张某军与家人相认...
即墨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