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东趣话(上):三怪由来

半岛都市报 2020-07-10 03:29 大字

在青岛百年商业发展史上,有这么一条路极具特色,有人曾经用一句顺口溜进行了比喻:“教堂建成中国样,图画也能爬上房,东西南北掉了向”,这就是外地人眼里的“台东三大怪”,到底怎么一回事呢?

明清时期,即墨县有个杨家村,1899年,德国殖民当局将杨家村划为中国人居住区,因位于烽台岭即现在的今贮水山儿童公园以东,故名“台东镇”。2004年青岛市档案馆人员从德国联邦档案馆征集史料,根据复制而来的一份官方文献得知,1899年10月,胶澳总督叶什克曾发布告示称:“根据杨家村以北形成的集市上的中国老百姓的申请,为这块新的居民区起名为台东。”从此,台东这个名字遂流传开来。

随着社会的演变,“台东镇”逐渐从一个地理概念,演变成一条著名的商业步行街,而享誉岛城内外。

位于台东步行街北侧,有一处隐藏于居民楼之中的寺庙式建筑,这就是始建于1900年的清和路基督教堂,它占地大约2000平米,原名为青岛基督教信义会路德堂,为德国传教士昆祚所建。是德国柏林教会在青岛的第二座礼拜堂,陶义修为本堂传教士。1940年,得到美国信义协会的捐助,将原址旧房拆除,改建为中国宫殿式的大礼拜堂。教堂居中,多间副堂及其他房屋分列左右,古柏森森、庄严肃穆,形成典型的中式宫殿结构,这种中国寺庙式的教堂建筑结构,可谓独树一帜,国内外都极其罕见,堪称一怪。

2004年,市北区以台东三路为核心区,注重商贸、休闲和旅游有机结合,从环境上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同时,把台东三路步行街进行延伸,使这条商业步行街达到1公里。走进台东步行街,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沿街17幢居民楼的6万多平米彩绘,添加了许多奥运元素,并且突出了青岛的“海”味,画上了很多海洋生物,提倡海洋与人类的和谐,俨然一座流动的民俗风情博物馆,清丽的色彩配之以流利的线条,附着于五颜六色的墙壁之上,平添了缕缕温情与浪漫。置身其中,宛如走进美轮美奂的童话世界,顿生时空恍惚之感,彩绘规模之大、艺术表现手法之多样,更是国内外登峰之作,此为二怪。

台东的街道布局,起初没有规划,这里居民很容易生病,主要原因是房屋潮湿且通风不好,因此,早在1890年,德国学者就提出城市街道布局理论,并在台东的规划建设中总体偏转45度,呈东南、西北取向,采用棋盘布局方式,有利于街衢间空气流通,顺应了青岛地区夏季刮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的气候特点,形成一个快速风口通道,同时采光率大幅度提升,保证了房屋日照充足,减少疾病的发生,因此,当人们走在这条街上,总是找不准东南西北,此为第三怪。

其实,这“三怪”只是台东商业步行街的冰山一角,可以说,翻开青岛陈旧的历史,商业见证了青岛百年的沧桑与变迁。那么台东又有哪些独特的商业文化符号呢?请看下集。孙鹏刘姮

新闻推荐

高考前每天晚上吃只鸡

宫婷婷参加高考那年是2004年,考试那天她自己去的考场。那时候,考点外面挤满了送考的家长,但宫婷婷早就跟爸妈说好了,谁都不准...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