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承乾殿前的梨花没有香味
□ 周学泽
王维诗曰: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疫情来袭,对于“人多为美”的许多产业来讲,也算是一种“穷处”吧,反正少聚为佳,不聚为妙,而起替代作用的“云”也真的来了,而且人们是在家里“坐看”——这样一想,王维的诗熨帖至“预言家”的份儿上了。
疫情席卷全球,被迫关闭的旅游景点、博物馆等纷纷开启“云”上模式,通过直播吸引观众“云观展”,有的还卖力吆喝“云带货”,其中不乏国际国内的顶级博物馆。
应该看到,即使没有疫情,景点、博物馆上“云”也是大势所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混合是景点、博物馆业务发展的大势。当然,疫情的出现,加速了景点、博物馆上“云”的速度,“云”上聚集的迫切性提高了。
不过,“云端”体验,目前来看,有些还只是听上去很美。疫情期间,笔者先后打开云游敦煌、故宫博物院的网上游览、国家博物馆的网上直播、台儿庄古城的央视直播、即墨古城的网游等等,看来看去,总体比较平淡。
世间万物,有的听上去很美,有的看上去挺美,最后的结果倒未必是美。不过,“看上去挺美”要比“听上去很美”强一些,至少,过眼瘾要比过耳瘾多一些内容。
诚然,网上游览,不是说没有收获。故宫,承乾殿前那株梨花,在红墙灰瓦的宫殿映衬下,显得更白了;敦煌,一个个精致的佛教小故事,让人叹服宣教者的智慧;台儿庄摇橹导游脸上那一抹红色绸布,既不耽误唱歌,又能当口罩。这些图景,都会在脑海中留下一些印象。
此外,像文化景区、博物馆最重要的是通过实物感受历史和文化,但一般文化景区和博物馆不可能把所有文物的知识、故事全部用文字展示出来,直播却能弥补这一点,电子容量的超大性也为人们获取知识点增加了许多方便。
但目前,一些“云”现场,过眼瘾关也存在问题。不少“云”现场设计简单、粗糙。有的“云端”内容,不过是图片加文字故事的方式,和看书差别不大;一些博物馆的VR参观,和房产中介的图片展示,也不见区别,图片旁边的文字点开也看不清,只是一个远距离的简单照片。
这其中的原因,笔者忖度有三:一是疫情突如其来,上“云”准备得并不充分;二是虽说“网上网下”,但平时“网上”还只是“网下”的辅助,“网上”一旦唱主角,并没有及时做足吸引人的功夫。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当下已知技术手段下,上网本就代表不了现实,“云端”体验还代替不了现场观看、游览。
在疫情的催压下,因为景点、博物馆关闭时间比较长,上“云”呼声很高,网络营销平台也摇旗呐喊,甚至有一种“唯技术论”的倾向,这是很不妥当的。不可否认,像电影、戏剧等的观看,电影院、剧场和在家电脑、手机上观看,差别不大,无非身边少了观众和音响效果,电影还是那个电影,剧目还是那个剧目。但景点和博物馆的观看,现实和“云”上,那就是判若云泥了。比如说,在宫殿众多的紫禁城中,承乾宫的梨花名气最大,一树梨花一承乾,花白如雪,香气甜美,但在网上,无非就是看个照片,你闻不到花的香气,也体验不到花叶在风中的颤动。
不仅如此,“云”上还有小细节的修饰。故宫的网上游览,上方的天空都是技术处理过的特效天空,这和你平时到故宫去,被风吹一下,被太阳晒一下的感觉,自然是大不同的。更别说,一些地方的“云”设计还存在大量“假云”的问题。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一些景点和博物馆将商业销售引入到直播,这其实是有些喧宾夺主了。以3月2日布达拉宫首次直播为例,电商拼多多参与,一个小时在线直播总计观看人数达92万人次,不仅讲解文物和艺术品,还能销售文创产品,拼多多上这类产品销售额同比增加233%。
是让观众看景点和博物馆,还是销售商品,这是大局,得提前想好了。所以,所谓的“云端”参观旅游,最后收获最大的,可能不过是电商平台,他们通过吸引人上“云”,收集了个人的信息数据,从此可以对这些人群定向推送营销;景点和博物馆也能打出一些人气,但效果一般,总归不过现实场景的辅助而已;至于观众,仅仅是疫情下的小消遣罢了。
“线上线下”双线发展是景点、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即使疫情之后“线上”继续唱主角,“线下”仍不可忽视,我们需要更精心的设计,让“云端”呈现出更美的业态。
新闻推荐
乘放心车,享受一站式服务 交运集团即墨分公司实施点对点上门接送
乘客扫码进站乘车。半岛记者李春燕通讯员车仁安刘舜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交运集团即墨分公司在疫情发生初期...
即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即墨,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