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城阳历史文化名人故事汇之王邦直
在城阳区惜福镇的小庄村生活着800多位王氏族人,他们有着共同的祖先,他就是王邦直。王邦直字子鱼,号东溟,著有《律吕正声》六十卷,是明朝有一定成就的侓学家,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也有一定的位置。王邦直在他的《律吕正声·律吕总叙》当中说,他是乡间卑微的臣子,但是他在耕农之睱喜欢读书,所以写了《律吕正声》六十卷,总共花了二十年的时间。这部书写成之后由王邦直的同乡周如砥上于国史馆,后来收入《四库全书》。那么王邦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根据《即墨县志》和《王氏族谱》的可靠记载,王邦直的先祖叫王守信,是元朝的处士,处士就是有才华而没有出来做官的人。他的二世祖叫王伯举,是一个岁贡生,做官做到了广东按察使司的按察使。他的父亲叫王镐,做过顺天府的漷县训导,山西临县教谕,还写过《漷志》和《临志》,就是给他做官的这两个地方写过地方志。由此可见王邦直是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
明代正德八年也就是公元1513年,王邦直出生,他天性聪敏好学,从小参加童子考试就受到考官赏识。他非常孝顺,他的母亲去世之后,他写了一百首《黄鸟诗》来表达自己的哀思,感情非常真挚深沉,听到的人都为之感叹。他的父亲去世在山西,他在接到书信赶到山西的时候父亲已经入棺,没能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王邦直捶胸而哭,非常哀痛,然后他就运着父亲的灵柩回去山东,走了两千多里路,路上他赤脚而行,脚上都生了冻疮他也不肯裹足而行,非常孝顺。回到家之后,他根据父亲的临终嘱托,请他的同乡名士蓝田为父亲写了墓志铭。
嘉靖年间,王邦直成为岁贡生,也因此步入仕途,成为河北盐山县丞,这个县丞相当于副县令。没过多久,王邦直就以汰员的身份到京城,等待一个正式的职务。就在这个时候朝廷下旨,让大家就时政提出自己的建议,王邦直就写了十条,也就是著名的《十疏》。这十条是针对当时的时弊提出来的一些很好的建议,得到嘉靖皇帝的赞许。曾经皇帝下疏说,不要以官卑废言,也就是说不要因为王邦直的地位低微,就不任用人家的学说,可以斟酌行之。也因为他对时弊指摘得非常尖锐,触怒了当权者,王邦直因此没有被选上当官,然后就离开了官场回到家乡,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王邦直回家以后,开始创作《律吕正声》。在万历二十八年王邦直去世,享年八十八岁。后来王邦直成为即墨乡贤,王邦直在京待选时,这是一个关系官员前途的敏感时刻,这样的时刻一般人都谨言慎行,甚至走各种门路,托各种关系,希望有一个好的前程,可是在这样一个时刻,王邦直偏偏上了一个《十疏》,指摘时弊,不顾及自己的政治地位低微,不计较自己政治前途的利害得失,由此我们也看到王邦直这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
陶渊明说:“昔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晴”。今天我们在缅怀这位乡贤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王邦直这种责任感使命感,同时要把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融入到我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奉献的日常工作当中去。
[故事汇]
新闻推荐
信报讯根据青岛网上房地产数据统计,上周青岛二手房共计成交1299套,环比微涨1%,与前一周成交量基本持平,成交面积119850.43平...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