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流20年看看沧口区“3·15晚会”

半岛都市报 2019-03-16 03:06 大字

文/半岛记者韩小伟图/逄淑才提供

每年的3月15日前后,产品质量问题都会成为焦点。但“打假”并不是近些年才兴起的,远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当时的沧口区就举行过一场“沧口区假冒商品展览”,场面火爆,极其类似于如今的“3·15晚会”。

征稿启事

一张老照片,一段往昔岁月。当时光被定格于菲林上,情感与记忆也随之留存于心上。生活的脚步越来越快,日子变得越来越好,可你是否还在心上为往昔留下了空位?若你也有念念不忘的故事,魂牵梦萦的过往,而恰好又有老照片留念,不妨联系我们,一同分享这份心底的惦念与美好。

参与方式:可以将老照片的电子版以及背后的故事发送至邮箱jxm_qd@126.com,同时注明联系方式。

▲商品展现场,人们研究假冒剑南春的包装。

打假也有“文艺范儿”

日前,青岛照片收藏专家逄淑才整理发现了一些老照片,从里面找到了一场发生在20多年前的盛事。这些照片都是黑白的,在一张照片中,长长的横幅上张贴着几个大字:“沧口区假冒商品展览”。一名身穿制服的男子手举一个酒瓶,正向人们讲述着什么。

另一张照片,主题是“假冒剑南春”,一名穿制服的男子与两名便装男子研究着酒瓶上的包装。还有照片的主题是“假冒茅台酒”,围观群众表情各异,将目光焦点集中于画面中间的酒瓶上。还有一张照片,是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将一些假烟现场销毁,引得人们齐刷刷探头观看。

这些黑白照片里,人们的表情生动,那些全部手写、笔迹不一、还透着一股创作范儿的个性字体,让照片显得很有文艺范儿。

逄淑才介绍,这是上世纪他在废品站发现的这些照片,当时他对相机、拍照很感兴趣,遇到了不少胶卷,废品站老板则大方地将胶卷送给他。近期他将照片整理出来,根据所展览的商品的包装、周边建筑物、人们的服装打扮以及胶卷其他照片特征确定,拍摄时间应该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同时可以推断,照片是由跟这次假冒商品展览相关的单位拍摄的。

假的都是“名品”

出生于1975年的逄淑才,上世纪90年代初已经十几岁,对于照片上的那个年代并不陌生。他说,从照片上就可以看出,此次展览展出的商品,重点是烟酒一类,而且是茅台、剑南春一类的假冒名牌产品。

“当时假冒产品基本都是‘名’品。”逄淑才说,在那个年代,商品种类不像现在这样丰富,选择的余地不如现在,包括各类名品,普通家庭消费的包括即墨老酒、琅琊台酒等都是购销两旺,很受欢迎。他回忆,当年名酒、名烟假被仿冒的不少,当年风靡一时的女士香槟也有假冒的,但人们消费时不像现在格外注意鉴别商品是否假冒,因此,用原瓶装勾兑酒以冒充名酒的商品就有了生存空间。

不过,逄淑才说,那些名酒名烟不是普通百姓最常接触的。而即墨老酒、琅琊台酒等就很少有假冒的,因为这些产品价格不高,老百姓对其的熟悉度非常高,假冒产品难以存在。

逄淑才介绍,当时老百姓平时喝白酒,到了特殊的日子,会喝沾化生产的金丝枣酒和吉林通化葡萄酒,这些都具有当时的时代特色。

当年“富人区”

还有一点引起了逄淑才的思考,那就是这场假冒商品展览是在当时的沧口区举行的。他想到,在那个时候,沧口区可谓响当当的“富人区”。

“当时沧口有不少工厂,比如青岛人都熟悉的国棉厂。”他说,因为工厂聚集,所以工人聚集,领着工资的这些工人就是当时的“小康群体”。老照片上可以看出,当时围观假冒商品展览的人们,不少是西装革履,年轻人留着时髦的长发。当时,这样的一个群体很受关注,若是谁嫁给了工人,或者小伙子娶了工人做妻子,给人的感觉就“很牛”。

逄淑才推断,可能正因为当时沧口区的经济相对发达,所以在这里开展这样一场假冒商品展览。从照片上热闹的场面也可以判断,人们对于这样的展览非常欢迎,他们希望了解鉴别假冒商品的知识,对于打假这种行为非常拥护。

“时代变迁,我们的城市早已今非昔比了。”逄淑才感慨,刚整理出照片时感觉到很受震撼,这些记录历史的老照片见证了这些年里青岛的发展变迁。

扫码看本新闻精彩内容,欢迎留言评论

新闻推荐

摄影公司“快闪”涮了1400 青岛市消保委发布2018年十大典型案例,有的商场连环折扣“绕晕”

“3·15”问题提前曝光网络购物投诉涨126%531462半岛记者韩小伟消费者听信推销预交培训费近10万元,想要退款却遭敷衍...

即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即墨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