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在青启用
□记者薄克国报道
本报青岛讯11月6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简称北海基地)在青岛市即墨区蓝色硅谷启用。
北海基地将作为集水下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保护、展示、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于一体,统筹黄渤海海域,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国家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将引领与推动黄渤海海域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同时,探索完善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管理模式,促进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整个基地占地面积约33.7亩,总建筑面积约16400平方米,由青岛市财政计划投资约1.4亿元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已完成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于2017年年底竣工。据了解,中日甲午海战沉舰——“致远舰”和“经远舰”的出水文物,9月底已经运抵北海基地。随着北海基地的正式启用,两舰出水文物将在此开展保护修复与考古研究等一系列工作。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统筹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机构,目前在全国设立了两个直属基地。北海基地的启用填补了我国北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国家级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的空白,将与南海基地构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一南一北、双翼齐飞”的格局。
青岛市作为东部沿海著名的海洋科技名城,拥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等诸多海洋科研机构,集聚着全国40%的高层次海洋领域科研人员和院士,承担着50%的国家重点海洋科研项目,雄厚的海洋科研机构与资源,领先的海洋技术优势,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及国家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与高端服务。
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市文化遗产保护特别是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斐然:曾先后承办了三届全国性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考古)培训班,参与了“南海I号”“南澳I号”等全国重大的水下考古工作,取得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和成果,逐步成长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力量。2010年8月,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挂牌成立,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2014年1月,国家文物局与青岛市政府签署了《北海基地共建协议》,双方决定在青岛市即墨区蓝色硅谷核心区内共建北海基地,从而构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一南一北、双翼齐飞”战略布局,此次北海基地启用,极大地推动了青岛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海洋文化名城建设,成为了响应国家海洋战略、海洋强国、文化遗产强国的有力举措。
新闻推荐
快讯半岛记者韩小伟通讯员王诺张韬报道本报11月12日讯12日,半岛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今年1~10月青岛市区空气...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