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玉衣,诸侯遗踪

半岛都市报 2018-06-26 06:00 大字

站在王吉墓群前,王仕尧书记向东指去,“看那边的一处小山,其实就是皋虞侯墓,那里挖出过金缕玉衣,具体是六代皋虞侯的哪一位,目前还没有定论”。杨为林、杨乃升、崔仕初先生告诉半岛记者,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只知道王吉立村的故事,直到多年前的意外发现,另一段令人震撼的历史过往才真正浮出水面。

金缕玉衣,揭开惊人真相

“大约七八年前,村里有小孩从和尚山上下来,手里拿着几个玉片玩,大人们看到后觉得很新奇,后来也有村民捡到过一些”,崔仕初先生说,玉片不大,三四厘米大小,有长方形的,有正方形的,还有不规则形状的,“当时刚刚有来自南方的盗墓者,对一座我们之前一直认为是小山的墓地进行过挖掘,盗走了不少古物,包括铜剑、铜鼎和古钱币等”。今年88岁的杨为林老先生见多识广,他提出这有可能是金缕玉衣的玉片,显然宝物已被盗走。金缕玉衣是汉代皇帝和诸侯王等高级封建主贵族死后的特制葬服,并且规定要经过皇帝的尝赐才能够穿的。东汉时规定皇帝死后穿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死后皆穿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穿铜缕玉衣。

联想到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里出土过金缕玉衣,而同治版《即墨县志》(“皋虞城,县东五十里,汉置县,属琅琊郡”)对于皋虞古城的记载,这里难不成曾有王侯住过?

于是他们咨询了北京的文史专家,很快回复传来,皋虞古城里住过六代诸侯!

据《汉书》记载,西汉时,对地方的统治采取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双轨制。然而,由于诸侯王的权力膨胀,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汉武帝时,采取大臣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去世后,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子弟分割王国封地为列侯,以此逐代推行,各诸侯国的封地一步步缩小。皋虞侯国正是在此时应运而生。

胶东康王刘寄死后,其长子刘贤继承王位,其另一子炀侯刘建于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被封为皋虞侯。在这里,他修筑都城,置皋虞县,属琅琊郡。地址就位于今温泉街道东皋虞村北。这时的皋虞城既是县治,又是皋虞侯的都城。

六代皋虞侯的传承由此开始,刘建在位9年,死后,其子穅侯刘定于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继位,受封14年。死后,其子节侯刘裒(pou)于汉宣帝本始四年(前70年)继位。嗣后,其子孙厘侯刘勋、颂侯刘显、刘乐(侯名不可考)相继为皋虞侯,共传6代。

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载:“侯乐,颂侯子,王莽篡位绝。”公元8年,王莽建立新朝后,皋虞侯废,改皋虞为“盈庐”。王莽政权被推翻后,恢复原名。但皋虞侯不再。

古城有座梳洗楼

皋虞古城遗址,北依钱谷山,南面黄海,东西两面远山拱围,恰似天然屏障。皋虞古城和其他古城建筑风格相当,分为里城(内城)和外城。皋虞古城的里城,人们俗称“城子里”,为皋虞古城内的一个小土城。今东皋虞村北有一自然村——城后村,就是因居于皋虞城之后而命名。

一般记载城址东西、南北各长400米,文化层深约2米。不过,村中的老人们说,古城占地远不止这么大,根据他们1949年前后所见的部分残余城坊,东西长约800余米,南北宽约780余米,东西南北各有城门。

里面有哪些建筑物,目前没有具体的史料支持,不过,据《崂山续志》记载,康王的梳洗楼可能就在此城内。东皋虞杨氏的九世祖杨兆鲲有诗《康王城梳洗楼》:

美人梳洗处,遗迹到今闻。

晓月悬妆镜,晨鬟飞缘云。

当年环珮随宫辇,花径歌楼开笑眼。

云雨荒台恨已深,千秋荡为田家产。

《崂山续志》的作者周铭旗将此诗附于皋虞之后,说明此楼当在皋虞城内。

遗址中常有汉代文物出土,清朝末年,于古城址东北角挖出石垛两个,于西、北两边各挖出墙角一个。这里出土的文物有钮钟、铜钱、板瓦、筒子瓦片和陶片等。

如今,皋虞侯墓已经被确认,那么,到底被盗的金缕玉衣是哪个侯的呢?

目前所有的受访者都初步猜测,应该是第一代诸侯刘建的墓地。《温泉街道志》中给出了5个理由:“1、第一代诸侯,为国为民,开辟建城、创业等功绩最大。2、他是胶东康王刘寄的儿子,也是汉武帝的亲侄子。3、和尚山是后有靠山环抱,前有内堂外堂,可观山望海。左有川水,右有弯曲小路,确是风水宝地。4、和尚山顶要开发成墓,是很艰苦的工程,既要除沙石,又要堆集沙石,很不容易。5、西汉文帝景帝时期并没有规定诸侯不穿金缕玉衣。只说要经过皇帝的赏赐,才能穿金缕玉衣。”能够大规模修建成墓,并如此重视,估计非第一代诸侯刘建莫属。

眺望东皋虞村东的群“山”,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广袤,无言的山岭和树木,又埋藏着多少文化宝藏和惊人秘密?

“从皋虞侯,到明代李氏来立村,这中间一千多年的时间,关于皋虞古城再也没有太多的记载”,杨乃升先生说。只有留下来的皋虞村名,和不时挖出的汉砖汉瓦,证明了这座古城的存在。李氏来了,杨氏来了,25个姓氏如今在村庄里人丁兴旺,世代繁衍。

村庄经历过辉煌,又归于沉寂。

“村里有过马棚子顶的传说,证明村子当年十分富足”,书记王仕尧告诉半岛记者,朝代不可考,就是说过去有个大人家过得很好,收获了大量的豆子、麦子放在场院里晒,晒好后用马拉着滚子压,主人为了炫耀一下,把马挂着的铃铛换成金的,滚子是金子做的,为了让马跑起来有响声,整个场院都是用木头拼成的。“直到现在,村里还有人说,谁要能挖到金滚子,就不用再奋斗了”。

从古城的辉煌,到如今演变成普通的村庄,皋虞古城在两千年的岁月中历经沧桑,随着朝代的更迭,它曾被匪徒侵袭过,王书记的奶奶就在躲藏中丢失了《王氏族谱》,“我们家的王姓目前没有证实与王吉有关”。

琅琊皋虞王氏作为汉唐时期名门望族,肇端于西汉,发展与曹魏西晋,鼎盛于东晋,延续至唐末五代。近七百年的时间里,在政治舞台及书法方面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可谓是将相之家,书法名门。

王吉的后代从皋虞到不其城,再到诸城、临沂,后来迁徙到南方,以及世界各地。琅琊皋虞王氏南迁后,经过王衍等,到王导、王羲之等,发展到巅峰,王羲之是王吉第九代孙。隋唐五代以后,仍然人才辈出、光耀中华。

琅琊皋虞王氏家族的兴盛时期是东晋,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许多家族都举族迁居长江以南避乱,王氏家族也是衣冠南渡。

由于对司马政权的大力支持和艰苦经营,琅琊皋虞王氏被司马睿称为“第一望族”,并欲与之平分天下,王氏势力最大时候,朝中官员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真正的是“王与马,共天下”。

为了将皋虞的人杰地灵优势发扬光大,2015年,王书记发起筹建皋虞古城牌坊小组,受到村民和热心人士的积极响应,他们自愿筹集资金,于当年11月6日完成了皋虞古城牌坊的修建,后来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又修建了12座石像,就这样,形成了村口的牌坊和石像一景,也向人们展示了皋虞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渊源。

今年4月8日上午,皋虞村迎来了7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王氏族人,寻根琅琊王氏,祭奠王吉古墓。“每年清明前后,都会有来自不同地方的王氏族人来王吉墓群举行祭祖活动,他们有时三五人,多者十几人,不远千里就是为了寻根问祖,传承王氏文化。”王仕尧说。

目前,古墓群已经安装了摄像头、电网,并有看护人员专门看守古墓,不过,令村民们感到头疼的是,不时会有盗墓者在这一带出没,王仕尧和几位老人正在为整理皋虞王氏和刘氏皇族文化而奔走、努力,希望能够建成文化基地,真正将埋藏在地下的宝藏保护起来,为子孙后代留下文化瑰宝。

(感谢《温泉街道志》史志工作人员为本文提供材料和图片)

新闻推荐

瞅准了!网上信息填报截至7月12日 即墨区中小学今年共招生28300人,流动人口信息表不再作为入学证件

半岛全媒体记者高晓飞近日,即墨区教育体育局发布2018年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今年全区七年级预计招生14000...

即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即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