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海洋走向深蓝 青岛市即墨区: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众日报 2018-06-20 07:42 大字

临海筑梦,向海而兴。多年来,在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推动下,秉承着服务山东建设海洋强省、青岛建设国际海洋名城重要使命的即墨向海图强,紧抓优势深耕蓝色经济,绘就着以陆促海、以海带陆、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宏伟蓝图,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不断贡献力量。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拥有陆域1780平方公里、海域2517平方公里、海岸线183公里及鳌山湾、丁字湾等7个海湾和田横岛、管岛两大岛群20余座岛屿的即墨,发展海洋经济的空间、潜力、动能优势明显。多年来,青岛市即墨区坚持以青岛蓝谷建设为核心,突出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创新引领、产业孵化、人才培养、环境优化“五大重点”,全力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017年,全区完成海洋经济增加值322.3亿元,增长20.5%。

精心丈量、用心勾勒的海洋强区愿景,于即墨自身而言是其经济转型升级的题中之义,同时也符合省、青岛市对即墨的期待。

科学规划优化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布局

谋求海洋经济长足发展,自然离不开对自身的审视和思考。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海洋强省和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决策部署,青岛市确立了建设国际海洋名城、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提升全省经济发展龙头地位“三个坐标”。围绕这“三个坐标”,即墨突出海洋特色,进行了科学谋划、系统规划。

统筹以蓝谷为核心的东部湾城规划建设。青岛蓝谷是省委、省政府建设海洋强省、助推海洋强国战略,在即墨布局的重点发展组团,主要以海洋科研为方向,建设国际海洋科研创新高地。近年来,青岛蓝谷先后高起点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城市设计、各专项规划和产业规划,被列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成为全国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首批省级区域创新中心建设试点和首批“双创”区域示范基地,目前,正在积极争创以海洋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统筹东部湾城周边区域规划建设。即墨北部与烟台的莱阳市和海阳市接壤,这一区域腹地开阔、生态资源好、有产业基础,处于青烟协同发展的枢纽地带。前期围绕这一区域的鳌山湾、丁字湾区域发展,即墨区已经进行了一些研究谋划,将来作为山东省东部沿海陆海统筹的重点区域,主要是在促进区域现代产业、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协同发展上先行先试、作出示范。

统筹全域陆海区域规划建设。即墨区围绕陆海统筹,推动全域蓝色发展,在全区加快推进了青岛蓝谷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墨省级经济开发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青岛汽车产业新城、即墨国际商贸城、青岛国际陆港等重点功能区发展,形成了青岛蓝谷与即墨重点区域联动发展、协同发展、融合提升的发展格局。未来,即墨全域将成为全省海洋强国战略的先导区、新旧动能转换的引领区、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区和海洋科研创新地、生态保护示范地、美好生活向往地,为全省服务海洋强国提供重要战略支撑。

创新引领抢占海洋科研教育创新前沿

近年来,即墨区坚持创新引领,瞄准世界海洋科技前沿谋发展。目前,该区已引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蛟龙”号母港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22个和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等22所全国知名大学建设的校区、研究院或创新园,形成了高端科研平台竞相聚集、创新活力涌动迸发的海洋科研教育高地,一大批海洋领域“国之重器”逐渐形成了核心竞争力。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是国内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世界领先的海洋科研机构,承担着重大科研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研究任务,重点建设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等8个功能实验室和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科考船队及基础条件公共平台等10个重点平台,实施“透明海洋”“智慧海洋”等工程,打造“空天地海网”立体观测网络,构建海洋“物联网”和超高精度海洋模拟器,抢占全球海洋科技制高点。其中,自主研发的“海燕”万米级水下滑翔机刷新世界纪录,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两洋一海”(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区域定点观测网,取得多项全球第一。实验室的海洋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超算能力居全球海洋科研界之首,目标是建设全球数据感知最广、计算速度最快、数据信息最多、领域服务最细的国际顶尖超算中心。

国家深海基地是我国唯一的深海基地、全球第五个世界级海洋探测基地以及“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龙”号无人缆控潜水器、“潜龙”号无人无缆潜水器的母港,承担着深海技术装备的研发试验、组织开展深海资源科考勘探等重任。其中,“蛟龙”号取得了7000米级海试成功,能够深潜到全球99.8%的海域,引领我国迈入世界载人深潜第一梯队,被授予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下步,国家深海基地还将在保障我国“三龙探海”的基础上,构建“七龙探海”立体深海探测网络,增加深海钻探的“深龙”号、深海开发的“鲲龙”号、海洋数据云计算的“云龙”号以及立体深海科考支撑平台“龙宫”。

国土部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试验基地是我国北方海洋地质调查中心,去年保障我国在南海首次成功试采“可燃冰”,正在研究建设国际领先、可穿透地壳进入地幔的万米钻采船,打造我国深海资源勘探开发与大洋科学研究的“航母”。

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是国内唯一的综合性海洋设备第三方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是国务院《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确定的国家级检测中心,为配套海洋装备产业而同步建设。是青岛海检集团建设运营的三大国家级平台之一,可为海洋设备、海洋油气开发装备、海洋新能源等领域提供550余种产品4000余项检验检测服务,还可为轨道交通、汽车、机车等产业40大类陆地产品提供1700余项检验检测服务。未来,海检集团将通过检验检测抓住“质量”这个关键,以高水平的标准和认证引领,带动海洋产业的发展,助力海洋强国战略。

高端新兴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即墨区把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相结合,发挥蓝谷强力引擎作用,依托重点功能区和新型产业园区,建成各类海洋经济孵化载体240万平方米,全域承接海洋科研成果转化。2017年,全区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4.5%。

做强海洋装备制造业。即墨区重点发展造船、通用航空、潜水器、滑翔机、无人机等产业,加快海洋传感器孵化产业园、智慧航海研发基地等项目建设。其中,引进的交通运输部智慧航海研发基地项目,主要通过装备研发、综合试验实现无人化管控,将在即墨建成我国智慧航海领域有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引进的德国空客直升机项目,是空客直升机在欧洲以外的第一条H135型直升机总装生产线,正在加快通航机场建设,申报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将打造成青岛市通航产业链主力军。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小型“蛟龙”号、水下机器人、水下摄像机,推广水质、网箱、海底生物等智能监测服务系统,融合水下机器人与“物联网”技术,形成国内业界首个企业标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做高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即墨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水淡化等产业,推进蓝色生物科技港、微纳电子与技术中心等项目建设。其中,引进的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主要围绕新材料、军民融合等领域,实现成果转化、高新技术孵化。“海燕”水下滑翔机、“海豚”水下声学滑翔机、“海瞳”全海深高清相机等各类“高精尖”设备正在实现产业化。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健康食品科学研究院主要推广转化海洋食品、保健品,海参、贝类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已实现规模化应用。

做优海洋服务业。即墨区突出山海岛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端旅游会展、温泉养生、大健康等产业。即墨温泉是世界四大海水溴盐温泉之一,目前正在建设中国“海洋温泉小镇”,打造森林公园、养生温泉、山地自行车运动健康公园,形成独具特色的疗养康复、休闲度假等综合业态。温泉田横区域是国家体育总局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14个示范区之一。围绕11号线,形成了港中旅海泉湾度假区、青岛国际博览中心、鹤山、田横岛等地铁沿线景区组团,去年以来举办中国(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等展会20余次,被评为中国十佳会展名区。成功争创为国家卫计委确定的“健康中国”试点,获批中国青岛国际健康产业先行试验区,健康中国研究院、修正药业中国海洋科技谷落户即墨,正在推进鳌山湾生态健康城、生命科技产业园等“一城一镇一区一园一基地”建设,将构建全链条发展的大健康产业格局。

人才支撑会聚海洋科技领军团队

多年来,即墨区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坚持放眼五湖四海,以顶尖人才带团队,以领军团队聚人才,形成几何级智力集聚效应。

平台聚才。即墨区依托“国字号”科研平台和高校,推进“鳌山人才”计划,建设“院士之家”和高端人才创业园,面向全球会集了4500余名高层次人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院士66人(含外籍院士11人)、千人计划专家46人、泰山学者及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34人,博士及以上学历人才约占人才总量三分之一。山东大学中德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园,依托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张友明教授引进了包括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哈拉尔德·楚尔·豪森的68人科研团队,正在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发药物,靶向治疗癌症。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入驻研究所15个,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余贻鑫、邹竞领衔的科研及管理人才100多名。李晓雨博士领衔的45人研发团队,突破国际封锁,掌握了国内第四代超宽超薄非晶技术,创建云路非晶带材产业园,销量居全国行业首位。

政策引才。即墨区实施“1111”人才集聚计划,设立2亿元专项资金,加快“人才安居”工程,制定“十条绿卡”,在北京、上海和美国亚特兰大等地设立人才工作站,重点面向国内外一流大学引进高校人才。5年内,该区将集聚起100名“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100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1万名国内和留学归国硕博毕业生、10万名本科毕业生及中高级技工。

创业留才。即墨区先后争创青岛市级以上院士工作站、海智工作站、创新引智基地等人才创业平台13家,搭建大工研究院、三迪时空等“双创微基地”近500处,着力使在即人才兴业扎根。昌盛集团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设立的青岛大工研究院,聚焦“市场、项目、认证、人才”四个关键领域集中发力,与青岛本地40余家企业建立了技术交流关系,有效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就近就地产业化应用,先后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山东省众创空间”“山东省技术市场金桥奖”等10余项荣誉。

服务保障营造海洋经济发展优越环境

优化政策环境。即墨区先后出台了创新平台建设、研发投入、成果产出等13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实施“双百千暨531”工程行动,计划5年内培育一批收入百亿千亿级行业、百亿千亿级企业及50亿、30亿、10亿级企业。并成立了互助合作基金、融资担保基金、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等多项基金,设立了青岛蓝谷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创业投资公司、蓝谷金融超市,引进了蓝海股权交易中心等40余家金融机构,从资金上全面助力科技创新。

优化体制环境。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组团,青岛蓝谷实施了法人单位治理结构和职员化改革,建立了蓝谷理事会决策、管理局执行、监事会监督的体制机制,管理用人更加灵活高效。完善功能区发展机制,理顺即墨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机制,成立鳌山湾未来城管委、鳌山湾森林公园农业公园指挥部、蓝谷社区建设指挥部,在蓝谷设立城建、财政、规划、海洋与渔业等7个分局,全力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生态环境。即墨区严格落实河长制、湾长制,整治温泉河、南泊河等入海河流,保护修复沙滩、温泉、海岛。实施了海洋牧场万亩筏式和网箱养殖项目,维护海洋生物栖息空间,改善海底环境和水质。实施了沿海万亩红叶景观林建设,规划建设了35平方公里的鳌山湾国家森林公园农业公园,建成了5公里长具有海岸带保护功能的滨海公园,开展了沿海岸线区域村庄拆迁改造,海洋经济发展环境得到同步提升。

沿着蓝色海岸线,承载了即墨人的无限期待和美丽梦想的“蓝色聚宝盆”,多年更迭浪急催潮涌,风好帆正扬。未来的即墨,必将在蓝色经济引领下,实现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区,争当全省区域发展排头兵,打造支撑青岛未来发展的重要一极的目标,为青岛乃至全省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率先走在前列作出应有贡献。

新闻推荐

“创一代”如何将企业传给“创二代”? 揭秘酷特云蓝的“父女接力”

张代理、张蕴蓝父女共同接受媒体采访近年来,随着我国民营企业进入“新老交替”时期,诸多企业家在思考如何将企业更好地传承...

即墨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