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业游民”到首批“万元户”;从练摊倒卖到企业家;从毛 40年巨变,青岛个体

半岛都市报 2018-05-28 06:58 大字

青岛市工商局1952年核发的登记证。

上世纪60年代的登记(营业)证。

上世纪70年代使用的企业登记证照。

■1979年

工商户诞生,个体经济时代到来

在1949年至1978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是完完全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私有”是被禁止的字眼。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最先解禁了农村工商业。1979年,第一批个体工商户诞生,开启了中国个体经济时代。作为青岛最早一批“注册人”,现任青岛市工商局注册局监管处副处长的田红亲历了个体工商户的诞生过程。她回忆称,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第一个有关发展个体经济的报告,提出“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个体工商户”这个称呼载入了中国经济史册,个体私营经济就此起步。

政策一出,如春雷乍响。“当时大批的知青返城,就业成了大问题,个体工商户作为一种全新的市场主体形式,广开就业门路。”田红说,1979年,青岛市工商局《关于个体工商户批准和管理试行办法的报告》获批,正式恢复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岛城第一批个体户诞生。当年,全国批准开业的个体工商户约10万户。

新事物从无到有,总是几多波折。

诞生之初,“个体户”这个称谓并不怎么光彩,在田红这一代人的记忆里,“基本上就是待业青年、回城返乡无业游民的代名词,有很大的社会歧视性,从业者的社会地位也比较低。”田红说,最早的个体工商户注册“门槛”是没有职业、有门头或者可供经营的地方、8个人以下,“8个人以上就算私营企业了”。

青岛最早一批个体户干的都是些小营生,比如修理电器、卖烟酒糖茶小百货、做小吃、干理发等等,还有市场上一些贩售蔬菜水果日用品的游商浮贩,由政府部门加以引导取得了合法身份。

■上世纪80年代

先富起来,产生首批“万元户”

个体经济的兴起,激发了市场化的变革,青岛第一批正规的农贸市场就在此时诞生。

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国营商店是人们日常所需的购买地,粮票、邮票、布票、火柴票至今仍是父辈那一代人的深刻记忆。个体工商户的诞生,一举打破了当时百姓的日常消费方式。1980年,青岛市设立黄岛路、市场三路等17处农副产品市场,青岛市全面恢复和建设市区农贸市场,在这些自由交易的市场里,人们买任何东西终于不再用“票”。

闻名遐迩的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就在这一时期成立。据档案记录,即墨路小商品市场的前身是旧家具、旧自行车市场,1980年10月正式成立,当时摊位有50余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的经营规模日益扩大,摊位迅速增加到了1300多个,商品种类达到11000多种,逐渐成为本土乃至全国知名的小商品市场。

即墨路小商品市场里的个体户们真正赶上了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流通领域的第一波市场化,他们勤奋地练摊、卖力地倒货,很快发了,诞生了青岛第一批“万元户”。此时,公众开始重新审视“个体户”,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占有和支配的一种经营单位。”个体户们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掘到“第一桶金”后,户数及从业人员随之迅猛增长,1981年底,全国个体户达101万人,并且允许个体户入党。“个体户”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走向了市场经济。

1984年10月,青岛市个体劳动者协会正式成立,挂靠在市工商局,个体户从此有了“娘家人”。“1984年我作为工商监管人员到协会办公,协会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个私业者的桥梁和纽带,履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保障个体工商户有更健康的发展。”田红告诉记者,协会成立之后,青岛个体经济迅速壮大,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并存。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有一部分实力雄厚的个体工商户干起了私营企业,“3万元注册资本金,雇工8个以上,自然人投资,就是私营企业,主要从事小规模的企业生产。”田红说,他们就是青岛最早一批的私营企业老板。随着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1990年青岛市私营企业协会成立。

■上世纪90年代

开办公司,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是个体工商户大规模“升级”的年代,他们不再满足于练摊倒货,而是利用积攒下来的“第一桶金”创办公司。

“1993年,中国第一部《公司法》诞生,全国出现了办公司大潮。”1994年,田红从个体劳动者协会回到市工商局个体处工作,在她看来,允许“个人开公司”,是继“个体工商户”之后的又一项大胆改革,“许多公司从原来国有的、集体的转为民营的,市场经济更加成熟。”

有关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众多研究资料中,学者们普遍将1993年视作“分水岭”,把1993年以前称为“原始积累阶段”,或者“初期探索阶段”,1992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讲话、十四大召开,1993年“非公有制经济”写入宪法,1994年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因此1993年以后民营经济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在青岛,1993年这一年,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决定》。

上世纪80年代,闻名遐迩的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兴起。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王媛

上世纪70年代末,800万回城知青和城镇失业大军,让中国经济走到了最窘迫的境地。面临燃眉之急,改革开放春雷乍响,开放个体户创业,解禁乡村家庭工业,恢复城乡小商品市场,“个体工商户”横空出世。作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产物,“个体工商户”这个民营经济的幼婴,将中国的经济列车推入了轰轰烈烈的市场经济时代。在当时一穷二白的制度下,个体私营经济摸着石头过河,从“无业游民”的身份到最早一批“万元户”,成为“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再到改制大潮“升级”为企业家,40年巨变,书写了一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历程纪实。

新闻推荐

岛城打造“956”产业新体系 出台意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形成国家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增长极

半岛全媒体记者娄花近日,青岛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这是对建设山东新旧动能转换...

即墨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