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乡村振兴,打好美丽乡村“文旅牌” ——金口镇提升小镇品质着力打造文旅产业侧记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高晓飞
通讯员王新萍
金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6500年前就有人类生活,是青岛文明的发源地。金口港曾是明末清初重要的港口商埠。近年来,金口镇注重整合区域古港、古街、古村落等历史人文资源,其中以南里、凤凰、侯家滩为代表的金口古村,正着力打造文旅产业,在提升小镇品质中,探索“乡村振兴”路径,丰富文旅小镇内涵。
古色古韵彰显人文情怀
南里古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现有“大夫第”“守备府”等明清时期建筑60余处,以及商业古街、“八墩九眼”石桥等历史遗迹,是山东省第三批传统村落。
凤凰村地处金口南阡之北,北阡之南,村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村内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60余处,明末清初出过九品以上官员28人,太学生46人,凤凰村已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规划示范村、中国传统村落、省级旅游特色村、青岛市乡村旅游特色村等荣誉称号。
侯家滩村现存清代建筑60余处,其中包括清乾隆年间金口首富侯宦故居、嘉庆年间武举侯诰故居、清道光年间武进士侯思全故居、世界著名航洋工程学家侯国本故居以及侯氏祠堂等一大批著名民居。
保护为主传承村庄历史文脉
进入金口凤凰古村,村头矗立的牌坊诉说着凤凰村300多年的历史。村内分布着清代古建筑56处,勾嵌精致的细缝花墙、精美绝伦的垂岩瓦脊、象形取意的砖石雕刻保存依然完整,漫步在鳞次栉比的房屋中,仿佛感受到了建造者的思想,房屋主人的辉煌。
凤亭广场两侧,古色古香的路灯,路边的淙淙流水,北侧有一个奇特的符号,每一个游人都在猜测符号的读法,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金口镇将墀头、细缝花墙、镂空雕窗等特色元素融入到刻石、宣传栏等设施中,并根据房氏先祖房枫庭抗捻殉国的英勇故事,将村中心广场命名为凤亭广场。
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忠五介绍,从建设美丽乡村开始,村里铺设的5000平方米石板路,建造的文化广场等全部都是按照以前的旧貌重新修建,营造出古风古韵的氛围,“让村民和游客都能有一份文脉传承的乡村记忆。”
与凤凰村不同,南里村大多是富商民居。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现有“大夫第”“守备府”等明清时期建筑60余处,以及商业古街、石桥等历史遗迹。历史上村庄人才辈出,经商出仕者众多。
南里村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至今有保存完好的60多栋明清古建筑,建筑遗存主要有村北的九孔石桥、南里即东县人民政府旧址、守备府、武德巷、儒林巷、邹氏支祠、邹毓琅故居、文昌阁石匾等。”南里村支部书记邹宗波介绍。
现在的南里村,古人的智慧和现代的技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青石板铺就的中央大街,粉刷一新的民居,为300年的历史附着上一层崭新的“姿色”。
侯家滩村东北方向距离约5.9公里有金口天后宫,东南方向距离约11.8公里有小桥汉墓群,西南方向距离约13.8公里有元宝山公墓,东南方向距离约11.6公里有通真宫,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亦是其极富竞争力的优势所在。
效法自然打造生态文明村庄
“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根据村庄留下的资料,还原当时的生活面貌,铺设道路的青石板全部采用当地的老石头,村庄的绿化树木等也都是按照古村落种植的。”金口镇镇村建设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在这里,几乎每一处细节都融入了生态自然理念,主街道两侧淙淙流水,与绿植交相辉映,村庄里种植着珊瑚冬青,红果与绿叶相衬,颜色煞是好看。”
古村里很多古建筑得以保留或复原,两侧房屋上的拴马石也很好地保存下来,村里留存下来的枣树依然“风华正茂”摇摆着身子欢迎游客的到来。以南里村为例,该村依河而建,村北的九孔石桥建于清咸丰三年,现在依旧保存完好,松柏生长百年,依旧翠绿。
依山而坐,邻水而居。美丽乡村建设中,让乡村融入自然,坐在牛栏茶室内,品一杯清香,翻开历史的画卷,百年匆匆,依旧不见岁月的痕迹。
厚积薄发古村落变“世外桃源”
金口镇不仅大力保护古建筑,还原古村落面貌,还通过打造美丽乡村,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让古村落变身“世外桃源”,吸引摄影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前来游玩,提供吃、住、玩一条龙服务。
金口镇将通过优化村庄环境,深挖村庄文化内涵,使村庄特有的文脉记忆被更多人了解,并得以传承,为建设文旅小镇奠定坚实基础。
金口古村作为即墨文化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之一,作为金口镇这一历史文化厚重的古镇具有自身特色的村庄,通过深入挖掘和提升,对整个金口镇乃至即墨文化乡村格局带来巨大的影响,将自然资源与人文环境进行紧密结合,金口镇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有利契机,将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相结合,既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发展。
新闻推荐
昨天记者获悉,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2018年年底,山...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