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指尖”跳跃 传承草编技艺

青岛早报 2017-08-02 04:52 大字

早报讯 即墨段泊岚镇大吕戈庄村农民,用水草、玉米皮和小麦秆做原材料,经过一双巧手编织出来一件件精美生活用品,成了许多市民喜欢的手工产品。而这门老手艺在这里已经传承了上百年之久。如今,昔日的老手艺得到了许多外国人的喜爱。这个村农民编织出来的各种草编产品,已经远销欧美、日韩等国家。当地政府也挖掘整理出了草编手艺的文化,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这门老手艺传承下去。

10多道工序变废为宝

玉米皮、水草、麦秆,经过10多道“美容”工序,变成了精品纸筐、坐垫、杂物筐、圆筐、草鞋等。尤其是用玉米皮编织的婴儿摇篮,即环保又漂亮,受到国外许多家庭的青睐。在大吕戈庄村周边的几个村庄,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草编手艺,红的、绿的、蓝的,什么颜色的都有,坐垫、脚垫、杂物筐、圆筐、草鞋……在这个村的许多农户家里都能看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介绍,听老辈说,以前村里有一个媳妇心灵手巧,因为家里穷,买不起鞋穿,她就到河道里割一些水草回家编成草鞋,这样也省了不少钱。大家都学着用水草编草鞋穿。因为村子紧挨着大沽河,河道里的水草很多,编草鞋的手艺就传承了下来。后来,又有村民开始编草筐、坐垫、小饰物等,这门手艺渐渐成了村里的一大特色。

申请非遗保护老手艺

当地农民介绍,别看这一件小小的草编,要经过10多道工序。不管是水草,还是麦秆,都要选择品相好的,经过消毒、编辫子、晾干、上色、熏蒸、再晾干后才能开始编,每编成一件手工艺品,还要给草编穿上“外套”,并进行相关修饰。一位老人一天最多也就能编两三件成品。上百年的老手艺传承至今,如今已经小有名气。这个村的老手艺不仅被国内许多城里人看好,而且还引来了大批国外的订单,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国家,每年全村销到国外的产品总值超过了1200万元。

“目前有3000多户居民从事草编。 ”即墨市段泊岚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草编老手艺已经申报即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村里的10多名老人将成为草编文化的传承人。

(记者 康晓欢 通讯员 于正阳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赴即墨之约与古城同醉 记者提前打探啤酒节即墨古城会场完整版“畅嗨攻略”敬请收好

民俗巡游队伍在即墨古城会场排练。姜兆荣摄演员在彩排即墨古城会场开幕式节目。姜兆荣摄啤酒节即墨古城会场,市民络绎不绝。姜兆荣摄啤酒节即墨古城会场地图。半岛全媒体记者郝园园...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