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戚继光在登州

烟台日报 2017-06-06 13:12 大字
□蔡玉臻

父亲的教诲

戚继光的政治生涯是从十七岁荫袭父职登州卫指挥佥事开始的。

明代的军事机构,中央为兵部和都督府,省一级为都指挥使司,下辖卫指挥使司,卫指挥使司辖千户所,千户所辖百户所。都指挥使司、卫指挥使司的官员称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所的官员称正副千户、百户。卫指挥佥事的官级是正四品。

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72岁时去世。病危时,他敦促儿子及早进京办理袭职手续,家贫无积,特卖掉了一所房子作为路费。老人似乎预感到儿子此去恐难再见,就撑持着病体送别儿子至蓬莱城郊。临别时,他拉着伏在膝前儿子的手,语重心长地叮咛道:“吾遗若者,勿轻用之!”他指的不是微薄的家产,而是世袭的佥事职衔和自己清政廉洁的名声。戚继光心领神会,跃起身来激动地回答:“儿当求增,何敢轻用!”意思是一定继承和发扬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决不让它受到丝毫的损害。这场简短的父子对话,生动感人地展示了将门良好的家教。

这是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六月的事。十月,戚继光袭职归来,父亲已于两月前去世。他悲痛万分,以未受遗命为终生之恨,乃追思父亲以往的教诲,铭记心中。而前面所述他回答父亲的那两句话,也就成为他步入仕途之前,向父亲庄严宣示的决心和誓词了。从此,他开始了登州时期的政治军事活动。

司理本卫屯务

戚继光袭职归来一年后正式任职,分管本卫屯田事务。

屯田是沿袭汉代以来利用军队垦荒种田解决粮饷的一种耕战结合制度。明朝初期在边防要地设置卫所,从当地民户抽调军丁,有事则战,无事则耕,收到一定的成效。到明朝中期的嘉靖年间,由于全国性的土地兼并势力加剧,大量的屯田被官僚地主侵夺,卫所军丁经常被当地豪强占为家役,各级官吏吃私贪污、克扣勒索,迫使大批士兵流走逃亡,屯田制已遭到严重的破坏。

当时所有卫所情况都是如此,登州卫也不例外。年仅19岁的戚继光一上任就面对着这样一个局面。在严重的困境面前,他没有退后畏缩。他把克服困难、清除积弊看作是自己初次任职的考验和锻炼。他“服官精白,以当众心,当道藉藉称奇;既司屯政,丝毫不染,夙弊为之一清”,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官方的肯定。当时,兵部主事计士元在考核举荐戚继光时称他“管屯而俗弊悉除,奉职而操持不苟。”山东直指(直指:官名,朝廷直接派往地方处理问题的官员,称“直指使者”)项廷吉在荐疏中也称他“职理屯田而积弊尽除”。

这里要特别提到他的妻子王氏对他事业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照顾。戚继光13岁与这位当地将军之家的女儿订婚,18岁娶亲。官俸微薄,仅能勉强维持一家五口(夫妻加上母亲、弟、妹)的生活,人来客去的招待就成了妻子的难题。有一次客人来访,已经到了吃饭的时候,戚继光正在犯愁,妻子却把酒饭端了上来。事后知道是妻子临时典当了首饰置办的。最使戚继光感动的是有一天吃鱼,早饭时妻子让他吃鱼头,午饭时让他吃鱼尾。只一条鱼,鱼头鱼尾没有多少,妻子自然不能动筷。戚继光就问再有没有了,妻子说没有了。他怀疑妻子背地里把鱼身吃了。到晚饭时,妻子端来鱼身。戚继光抱歉的埋怨妻子说:你饿肚子让我吃饱,夫妻怎么可以不同甘共苦呢?妻子坦然地回答:我在家里安逸,你在外边劳累,你吃得好些,我刻苦些,这是妻子应有的礼节呀!戚继光听了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把妻子比作东汉著名的贤妻孟光。戚继光有这样一位“贤内助”,就完全摆脱了家务的后顾之忧,从而能够更加勤劳任事、专心进取了。

经过戚继光两年多时间的治理整顿,登州卫的屯田面貌有了显著改变。这时上级又派给他一项新的更为重要的任务,就是每年一次率领本卫士兵戍守蓟门。蓟门,就是蓟州镇,明政府为防备蒙古族鞑靼部落的侵扰,在北方设置的九个军事重镇之一。年仅21岁的戚继光被任为“中军”,即部队的主将,总指挥官。从这一年起,连任了五年。

升任都指挥佥事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六月,26岁的戚继光由卫指挥佥事升为都指挥佥事,总督山东备倭事务,管辖三营二十五卫所。三营是登州营、文登营、即墨营,共有十一卫十四所,总数笼统称为二十五卫所。区域为今威海市烟台市青岛市沿海一带。总督府设在登州府城北面的水城。从此戚继光踏入了抗击倭寇保卫海防的战斗行列。

当时倭寇掠夺的主要地区是在富庶的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其他地区也受骚扰,山东沿海自不例外。戚继光在登州卫司理屯务时,对卫所松垮、海防废弛的状况已有了解,其实这不只是登州一卫的状况,整个山东海防都是如此。这样,一个更加艰巨迫切的“振饬营伍,整刷卫所”的任务摆在他的面前。

有了三年司理屯务、五年部兵戍蓟的实践经验,戚继光这次上任着力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调整卫所主要官员,整顿领导机构。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查了解,他掌握了各卫所领班官员的情况,最后向山东巡抚提出了一份详实的人事任免报告,表现出坚毅无畏、雷厉风行的作风。

对府署所在地登州卫,他表示了特别的关注,指示新任命的卫指挥栾煦立即赴任,“不许推病拖延,致误军务未便”。在调整各卫指挥的同时,对各卫下属的各所官员,也作了相应的调整,重才务实,这无疑是加强卫所领导至为重要的关键。

清理卫所钱粮

对于卫所钱粮混乱、出纳不严、贪盗借挪、徇私舞弊的情况,戚继光也是早有了解。那时他职理登州卫屯务,曾经以“服官精白”、“丝毫不染”的表率作风,震慑了不法违纪分子,使“夙弊为之一清”。可是从他调离屯务以后,没有得力人员接任,旧时弊病便渐渐死灰复燃了。这次他及任不久,便连续接到揭发控告的呈文。如登州卫左所百户阮宽,呈控“本卫势恶,累犯不悛,贪饕违法”,揭发指挥佥事刘世昌,指使家人心腹买通仓库主管,将应该发给本所各官的粮银半数以上盗支肥己。本来就很微薄的薪俸,被盗支了一大半去,这个百户感到没法应付了。呈文诉说冤苦:“边海贫官,老小张口待哺,全靠俸粮度日,近被奸豪盗支,实切贻害。”一个百户敢于揭发指挥,也足能反映出本卫头头“贪饕违法”到何种程度,下级官兵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这是贪污盗支。至于挪用公款、久借不还的事,更是习为常俗。如登州卫右所千户张守祖反映,前任卫指挥利用职权批准将库存饷银借给私人,长期不还,致使“债主逐一上门逼迫,讨要无辏”。对于上述违法乱纪以权谋私的案件,戚继光皆一一作了调查处理,使各卫所钱粮管理方面的腐败现象很快得到纠正。

严肃军纪

在严肃军纪这一问题上,戚继光尤其表现得威严不苟。

他刚到任时,有一个下级军官是他的远房舅舅。这位舅舅以长辈自居,没把外甥放在眼里,在一次训练中,公然不服从号令。戚继光没有留情,当众给以军法处置。同时他也考虑到甥舅关系,既要执法,又要讲究尊卑之礼,怎么两全呢?他想出办法,当晚把舅舅请来,以外甥身份,向舅舅脱帽赔礼,请求谅解。这一诚恳的举动使舅舅大为感动,当即跪下来承认错误,激动地说:现在我知道你执法如山,今后再也不敢违抗命令了。

这件事很快传扬出去,军风也很快好转起来。对于玩忽职守的官吏,戚继光也毫不留情地给以应得的处分。登州卫有一个叫刘希奉的听事吏,因“听事不到”“旷役律限之外”,被拘解。戚继光得到报告后,当即批示登州卫:“具实申来,以凭参革施行,毋得迟错。”所有卫所官兵,都看到了戚继光严肃军纪、整顿军风的决心和魄力,无不敬畏佩服,自觉遵纪守法、尽职效力。

戚继光在总督山东备倭任上,也惩治了一批地方豪强。这些卫所区内的地痞恶棍,飞扬跋扈,聚赌偷盗,无恶不作,严重扰乱了地方治安,也影响了军中风纪。戚继光责令各卫严加查办,“如果豪强有势之家,该卫难于拿处者,即便速呈”,以便统一缉拿惩处。登州卫发生一起聚赌案,该卫奉命拿到案犯乔升,还有史辰、李氏二犯漏逃。戚继光在报告上批示:“看到详报招由,法虽已的,但棍伙结党败俗,情极可恶。且史辰、李氏俱称未到官,该卫枉法曲护可见矣。仰卫务要拘获人犯,逐一完足,速招解夺,转会发落。”措词口吻十分严厉。即墨卫一个地痞,“肆螫闾里,跋扈有年,乡人不堪其毒”,屡次报官,无济于事。戚继光巡行即墨,受害者向他报告此事,这时这个地痞已闻讯潜逃,戚继光当即秘密派出两名精干差吏,迅速将其抓获,给以惩治。从此沿海当地社会秩序肃然安宁。

军事训练

在整顿军队的同时,戚继光也没有放松对将士的军事训练和营垒“残堞”的修整。他不辞劳苦,身体力行,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山东半岛绵延千里的海防线上,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也留下了他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成果。

他的卓著成绩,受到了上级官员的一致好评。河道御史何熙在荐疏中称他:“英敏绰兼乎文事,器宇不群于武流。持己老成,有凝定不扰之守;驭军安静,多从容应变之才。”御史雍焯荐疏称他:“即举措而见其多才,占议论而知其大用。海防之废弛,料理有方,营伍之凋残,提调靡坠。谋猷允济,人望久孚。用是誉溢朝端,佥日良将才也。”这些评语并不夸大。

这些成绩的取得,固然是由于他具有良将的资才和素质,同时也是由于他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良将。《戚继光年谱》中记载了他的一段精辟谈话。有一次视察海上营伍,有客人问他什么是将才。他说:要是只讲身材体力、容貌言词,那么处处都有将才,但这不过是匹夫之勇,色相之流。真正的将才,乃是“任劳任怨,以国事为家事,谋兵如谋身,明纪律,持清操,千人之敌,万人之勇”,可惜这种人现在还见不到。

他惋惜当时没有这样的将才,就表示自己要立志成为这样的将才。他后来回忆青年时期备倭任上的这段生活时说:“二十六七以后,责任既重,惟以颠覆是惧。”就是意识到自己肩负重任,惟恐因思虑不周、行止有失而在政治上摔跟头。即使取得了公认的成绩,也绝不骄傲。正如他在著名的《过文登营》诗中所称:“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他时刻思虑着苍茫遥远的海外倭寇正在威胁着国家人民的安全,因此自警绝不可有丝毫松懈麻痹,而要更加兢兢业业,造就自己,切莫辜负了宝贵的岁月年华。

山东海防经过戚继光的治理整顿,面貌大为改观,成为当时我国整个沿海地区最牢固的海上屏障。此后,倭寇在江浙闽粤沿海大肆骚扰,为害甚重,而在山东沿海,虽有过几次登陆,但由于海防有力,未造成大的危害,倭寇逐渐地放弃了对山东沿海的侵犯。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明政府才有可能抽调山东兵力参加东南沿海的抗倭战斗,并把戚继光调到战斗的最前线。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七月,戚继光奉命调任浙江都指挥佥事司理屯务。一年后,诏升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参将,从此开始了直接抗击倭寇的战斗生活,以其“飚发电举、屡摧大寇”的奇功异勋,在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史册上,写下了第一页光辉壮丽的篇章。而总督山东备倭的实践,则成为他整个抗倭战斗伟大舞台的序幕,奠定了他建功立业的基础。(根据曲树程相关资料整理)

历史上,我们所熟知的著名民族英雄,多是在中华民族内部民族之间的矛盾斗争中产生的。从历史贡献来看,或是功败垂成,或是斗争失败,实际对本民族未能起到匡危扶亡的作用。他们更多的是以崇高的精神、气节激励和感召后世,同时,也给人民留下了深深的遗憾。而戚继光则可称为我国历史上反对外来侵略压迫的第一位典型人物,并且在保卫祖国海防的殊死战斗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正是由于有了他和他所领导的“戚家军”,才把明代长期为害东南沿海的倭寇扫平,使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生产发展有了保障。他不仅是功勋卓著的一代名将,而且文武双全,号称“儒将”,在紧张的战斗间隙里从事著述,撰写了两部具有很高军事理论价值和广泛实践意义的兵书《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戎马倥偬中赋诗作文,留下了诗文集《止止堂集》五卷,其中《横槊稿》上卷收录二百余首充满爱国豪情的优秀诗歌。由于以上原因,使戚继光这位民族英雄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而对于烟台人民来说,提起戚继光,更有一种亲切之感,因为他是登州(蓬莱)人。他的先辈六世居住登州,他的青少年时代在登州度过,他逝后安葬在蓬莱城东南的芝山,至今蓬莱城内还完好地保存着他的祠堂和戚氏“父子总督”和“母子节孝”牌坊。戚继光的名字使烟台人民引以为荣,英雄的遗迹为登州古城增添了历史光彩。戚继光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是28岁以前,在登州成长;二是28岁至40岁,奔赴南方抗倭前线;三是40岁至56岁,调守蓟州边防重镇;四是56岁以后,调守广东,不久辞职回乡,两年后病逝。

戚继光的传记读物,今天常见的有数种之多,但多是着重记述他在南方抗倭和北方镇蓟的事迹和贡献,而对他青年时代在登州期间的所作所为,却未予应有的重视,加上资料不足,一般叙述较少。其实这个时期是人的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是未来事业的基础,它与英雄一生的成就作为是不可分离的一体。而仔细研读现存的资料,还是能够比较详细理顺出戚继光这个时期的一些经历、作为和思想轨迹的。

新闻推荐

10个美德少年 个个令人赞叹

在国际“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第五届青岛市“美德少年”颁奖典礼昨天下午举行。在这些孩子中,有的小小年纪就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承担起照顾病患父亲的重任;有的从小乐于助人,热心公益,在学校帮助有...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戚继光在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