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这五年,我们经历的大事件——环卫一体化 城乡大变化

今日周村 2016-12-28 00:00 大字

经济开发区村庄新貌□本报记者  张兴国

从以前柴禾喜欢堆门口,杂七杂八往家拿到现在不好意思乱扔垃圾,垃圾收集、自觉入桶;从“拆了这些,俺的柴火砖头往哪儿放?”“不拆他家就不能拆俺家”到“没想到家门口也能拾掇出这么好看的花坛栅栏来”。村民们日常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体现着我区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成果。

年以来,我区以综合整治农村垃圾为切入点,不断加大城乡环卫一体化资金投入、完善工作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了“村收集、镇清运、区处理”的三级网络,深入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在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中,统筹推进路域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多项重点工作,将群众主体观念贯穿工作始终,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美化家园的行动中来,让他们真正成为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正是几年来全区上下密切配合,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加大投入硬件设备和人员队伍、垃圾中转站,才真正实现了农村垃圾专业化、机械化收集,城乡环卫一体化得以在我区实现全覆盖。

民生民需高于一切,民意民声即是政令。为积极回应群众期待,根治农村垃圾问题,年年初,我区将“综合整治农村垃圾”列为为民办的实事之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统筹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和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等工作。区领导分别挂包各镇、经济开发区,督促指导工作开展;各镇、经济开发区结合辖区实际,切实加大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和保洁人员配备;区直挂包部门单位和各级文明单位结对帮扶薄弱村,大力提供人财物力支持。全区上下密切协作,通力配合,以提升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剑指农村垃圾,打响了一场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的攻坚战役。

大动作换来丰硕成果,年,我区大力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创建活动,累计投资万元,集中进行大规模农村环境整治。建设农村道路.3公里,粉刷墙体余万平方米,绿化万平方米,安装路灯余盏,个村完成垃圾堆、粪堆、柴草堆“三大堆”清理。新建镇垃圾中转站3座,配备密闭式垃圾箱、勾臂车、保洁员,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中,我区位列全市第二。

农村垃圾问题并非形成于一朝一夕,而是年深日久积累形成的结果。究其根源,主要是农村群众倾倒垃圾不便和垃圾清运处理严重滞后。因此,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的关键,还在于农村环卫设施的配套完善和农村垃圾的及时清运处理。

为提高农村环卫管理水平,夯实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我区各镇、经济开发区对辖区实际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制定出了科学合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并积极筹措资金付诸实施。王村镇制定了由村出资购买垃圾箱、镇上为各村统一配备保洁员的激励措施,全镇共配备保洁员人、密闭式垃圾方箱个、垃圾清运勾臂车6辆,并投资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1处。南郊镇按照村人口总数0.3%的标准配备保洁员,全镇共配备保洁员人、密闭式垃圾方箱个、垃圾清运勾臂车5辆。北郊镇全镇配备村级专职保洁员名、保洁专用三轮车辆、密闭式垃圾方箱个、垃圾清运勾臂车8辆,并投资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1处,率先在全区实现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经济开发区配备保洁人员人,其中村保洁员人,配备密闭式垃圾方箱个、垃圾清运勾臂车3辆,实现了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全覆盖。 

连续几年,我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创建,累计投资2.1亿元,完成个村.3万立方米的“三大堆”清理任务,硬化村内道路.9万平方米,按省标准配齐环卫设施和保洁员,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完成个村美丽乡村连片创建,改造农村旱厕户。 

随着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一个综合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的城乡垃圾集中清运处理体系渐趋成型,农村、社区群众生活居住环境日益改善。

为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抓实、筑牢、成长效,我区在完成集中整治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地区管理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区、镇、村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检查考核机制,加大4个专项督导组的暗访检查力度,设立并用好曝光、电话举报和查处处罚三个平台,及时接受群众投诉举报,集中曝光脏乱差现象,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常态化、长效化。随着我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逐步深入,幸福周村建设正谱出城乡洁净的好乐章。

新闻推荐

区人大调研我区国医堂建设情况

□本报记者孔令海本报讯10月14日,区人大组织人大代表调研我区国医堂建设情况。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鸿基参加调研。人大代表一行先后来到王村镇中心卫生院国医堂、麒麟堂大街国医馆、永安街道社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