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区深入推进“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建设好家庭”活动——好家风带出好民风

今日周村 2016-11-16 00:00 大字

作为奉行厚道鲁商的百年商埠,周村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美德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这里,家风家训已不仅局限于某个家庭,而是成为了市民共同的精神尺规和文化财富。日前,我区启动“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建设好家庭”活动,让好家风吹进千万家庭。

上世纪50年代,王村镇万家村毕氏家族第20代传人毕于睦用自己辛苦赚来的第一笔钱,给母亲做了一件那个年代非常流行的涤卡面料的新衣裳。虽然现在衣服早已破旧淘汰,但穿上孩子置办的新衣时的快乐依然留在老母亲记忆中,“制衣礼”就是毕氏家族传承先辈德行的方式之一

时隔几十年,毕于睦的儿子毕文浩2014年研究生毕业,放弃了广州条件优越的工作,选择回到父母身边,做了一名外科医生。爷爷和父亲的德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毕文浩,他传承了“制衣礼”这一传统,用自己参加工作拿到的第一笔工资,给父亲定做了一身西服,父亲穿着新衣到邻居家串门,脸上笑开了花。

丝绸路街道建国社区的韩克亮老人家中挂着一幅牌匾,上书“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这是我曾祖父留下的家训。”韩大爷告诉记者,他的曾祖父韩濬发是清光绪十年秀才、宣统元年贡生,曾在家设馆教学四十年,教授学生逾千。“小时候,父亲常指着这幅字要我们听祖先的教诲,我也是这样教育孩子,儿子现在是广州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医学博士,也算是成才了。”如今韩大爷已随儿子一家迁居广州,这块牌匾也被挂到新家中堂,韩家的家训将代代相传。

把家训立起来,让家风树起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需要一个有效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家风。”区委书记韩昆山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微缩,有良好家风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

近年来,我区引导帮助广大群众总结提炼家训、挖掘家风故事,以良好家风家训教育家人、启迪后人,以传承优良家风为荣。

在丝绸路街道米河社区的“家训墙”上,几乎每条都提到一个“孝”字。在这里,孝老爱亲、敬老爱老已成为全体居民践行的家训。居民毕爱凤的婆婆2006年突发脑溢血导致半身瘫痪,十年来,无论是日复一日的端汤送水、洗脸洗脚、揉肩捶背,还是每周一次的洗头洗澡、擦身换衣等,毕爱凤都从未落下过一次,也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婆婆终于走出了阴影,她常对邻里说:“这是修了几辈子的福,我才有了这么个好媳妇,亲闺女也不过如此啊!”街坊四邻也都说,有这个榜样摆着,哪个媳妇敢不孝顺公婆?乐行善、好助人、讲孝德在周村城乡已蔚然成风。

不仅在村居,家风家训宣传还走进校园,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如今,全区各中小学都在举办“好家风好家训进校园”活动,通过“讲述我的家风小故事”、向“四德好人”学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知晓家风家训,潜移默化地理解中国传统文明礼仪,传承家庭美德,为共筑“中国梦”努力学习。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耿玉河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立家训,树家风”、“基层乡贤”评选展示、 “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精神层面的“深入”,进化为具体行动的“浅出”,使“道德”这一抽像概念更加通俗化、具象化,让每个市民都能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胡新广

新闻推荐

品富硒果品 享采摘乐趣 淄川龙泉富硒采摘季全面启动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淄川区龙泉镇的龙浩富硒生态园内,绿中透红的枣儿挂满枝头,秋风一吹,犹如幼童在荡秋千,让人忍不住地用手去触摸,采入囊中。“刚才听园里的人说,这里的枣树很多都是酸枣树嫁接,...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