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传承600年 炉包有“名堂”,传承600年 炉包有“名堂”

青岛早报 2015-08-17 00:39 大字

早报讯 记者昨天获悉,近日青岛市政府公布了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41项名录,即墨有11项入选,数量居各区市之首。据介绍,入选项目包括已经代代相传了600多年的即墨炉包(水煎包)、失传了40多年后又重新回到舞台的民间舞蹈“九狮图”等。此次入选名录将有利于这些非遗项目得到更好地发扬和继承。

41项入选青岛非遗名录

记者了解到,第四批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即墨的郭琇传说、九狮图、指墨画、周氏布老虎、黄氏烙画、传统制作技艺(即墨麻片、水煎包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泥老虎制作技艺、传统香技艺、田横砚制作技艺等11项升级为青岛市级非遗。据介绍,入选的这些非遗名录,在更好保护和发掘其文化价值的同时,也会努力让它们得到传承和发扬。

名录中,即墨市民爱吃的水煎包榜上有名。即墨水煎包俗名叫炉包,刚出锅时底面金黄,溢油欲滴,让人看了忍不住流口水,是北方经典的面食小吃之一。即墨市文广新局非遗办工作人员介绍,炉包是即墨环秀街道胡家村胡姓始祖于明朝所创,距今已有600多年,它的制作技艺目前已经传遍山东半岛地区。

市级非遗即墨有23项

即墨“九狮图”亦称“九狮舞”,属硬架子道具舞,是流传于原城关一带的汉族民间舞蹈形式,约形成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已有140多年历史。“九狮图”最初脱胎于高跷表演手举狮灯的形式,原本是一种消灾祈福的舞蹈形式,后来经过历年的演出活动,舞蹈从道具的制作到场记调度,都有很大的变化。到民国初期,更是受邀到青岛、崂山、海阳、胶州一带演出。“九狮图”反映了即墨市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恢弘气度,在山东乃至全国堪称独树一帜。可惜的是,上世纪40年代后一度失传,直到1982年在全国民舞普查工作中,在老艺人的指导下,才恢复排练了这一民间舞蹈,如今重新回到舞台。

据了解,前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青岛市级非遗项目即墨已有23项,省级和国家级非遗项目分别为5项和3项。

(记者 康晓欢 摄影报道)

新闻内存·

水煎包

据史料记载,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有胡氏三兄弟为避战乱,自河南洛阳迁来胶东即墨城南定居。耕作之余,在即墨城外淮涉河河滩上做水煎包生意……每逢集市,食客云集。因为简陋的餐馆形似蝈蝈笼,来往食客便把水煎包以 “蝈蝈笼”称呼。到清末民初,“蝈蝈笼”包铺已遍及即墨城乡。1953年秋,在青岛市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即墨水煎包再次因其口感鲜香而成交流会亮点,声名遂遍传整个胶东地区。

新闻推荐

明天要开海 当晚就尝“鲜”,明天要开海 当晚就尝“鲜”

船老大们昨举行隆重的祭海仪式 立虾提前上岸成“第一鲜”明天中午岛城数千艘大小渔船将出海捕捞 本地小海鲜当天上岸昨天,几艘来自东营的大型渔船载着大量的南方鱼类,停靠仰口渔港码头,赶在青岛海域...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