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面“龙牌”讲述龙的传说,63面“龙牌”讲述龙的传说
早报讯 昨天,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即墨小龙山 (又名天井山)庙会,迎来了成千上万市民,前来聆听民间文学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秃尾巴老李”的动人故事。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即墨文物部门在天井山上发现了63面用来求雨的“龙牌”,最早追溯到了距今近500年前的明代嘉靖时期,而小龙山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龙文化的象征和标志。
“‘秃尾巴老李\’的民间传说,已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类名录。”即墨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相传,即墨城东大村有一户姓李的人家,这家的媳妇在河里洗衣服后生下一个男孩。奇怪的是这个孩子浑身黝黑,屁股上长了一根长尾。父亲见状认为不吉利,将孩子扔到了村外。几天后,母亲找到孩子,发现竟毫发无损。抱回了家后,孩子突然伸出尾巴,父亲抄起镰刀把孩子的尾巴削了下来。孩子疼得左右翻滚,一个筋斗翻到屋外,从此无影无踪。原来,他是东海龙王的孩子。当时东北有一条白龙江,一条白龙在此作恶多端。那孩子变成一只秃尾黑龙,与白龙战败后,便托梦给山东家乡父老请求帮助,若看到江上泛起白色泡沫便向江内扔石灰,若是遇到黑色泡沫在江中泛起便扔馒头。山东老乡帮助黑龙战胜了白龙,为东北乡亲除了害。
一年后的农历六月十三,秃尾巴老李想念远在山东老家的母亲,化成人形回到了山东,此时正值家乡大旱,庄稼颗粒无收、草木枯竭。他变成一条黑龙腾云驾雾而去,瞬间瓢泼大雨骤然而至,连日的旱情得到了缓解。为彻底解决干旱,秃尾巴老李又在小龙山上奋力一抓,抓出一口深井。此井一年四季水旺不涸,这口井便是今天的小龙山天井。
即墨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文物部门和小龙山景区在山上发掘出龙牌63面,这些龙牌铸造年代不一,最早的为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制造者的职位也大小不一,有知县、知州、知府、巡抚、将军等。现在61面龙牌存放于即墨市博物馆,另有两面仍放置于天井龙池之中。 (记者 康晓欢)
新闻推荐
市中心医疗集团与平度市人民医院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