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网上卖菜,有发财的有歇菜的,网上卖菜,有发财的有歇菜的

青岛早报 2015-02-07 06:00 大字

10多年前,有菜农围在电脑前发帖卖出第一单菜,如今生意依旧红火;几年前,有毕业大学生满腔热忱开辟了卖菜网站,让你不用去挤菜市场,点点鼠标就有人送菜上门,如今却偃旗息鼓……不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有了这些“突发奇想”的思维,而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使得这些思维得以集中爆发。然而,互联网时代的平台选择却像是一把悬顶之剑,随时可能宣告你的出场。

借助平台

网上卖菜让她年入百万

“姜波啊,俺家今年种了二亩萝卜,还有一个棚的大姜,你给记着在网上发个信息公布下呀。”这位被称为姜波的是即墨市移风店镇黄戈庄的一位女村民,40多岁的姜波如今在移风店镇十村八疃相当有名。她每天穿梭在农村地头和蔬菜大棚之间,搜集着各家的蔬菜情况,回到家就在网上发布。虽然身在即墨西北农村,却做起了天下人的蔬菜生意。乡亲们说:“经她手销出去的蔬菜都用集装箱装和车皮计量,我们的菜都卖到日本了。”

移风店镇是青岛市的菜篮子基地,也是高效农业示范区。但此前由于信息发布渠道的问题,移风店镇的蔬菜多数走不出青岛,菜农最担心起早贪黑侍弄出来的蔬菜卖不掉,只好烂在地里、沟边。

作为最早“触网”的农民,姜波的办公室就设在菜地,说是办公室,其实就是两间简易房。除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外,再没有值钱的东西。说起玩网络的故事,姜波脸上立即笑逐颜开。10多年前,普通的菜农姜波,就已经开始玩网络了。而那时她对网络基本上一无所知。

2003年,在岛城农民中,买电脑、拉宽带的很罕见。脑子灵活、敢为人先的姜波成了村里第一个买电脑的农民。第一次将本镇有关蔬菜信息发布出去,不到3天就接到了一名台湾客商的回复。对方要收购白萝卜,当然不仅要求绿色无害,而且歪的、小的一概不要。姜波问:要1千斤还是1万斤?对方报出的数量让姜波吃了一惊:10个集装箱!1个集装箱大约是25吨,10个集装箱就是250吨。看到姜波有点犹豫,对方说先给你5000元定金。这下姜波心里有了底。当时萝卜的市场价是5分钱一斤,姜波按每斤一毛八的价格向菜农收购,菜农们简直不相信,价钱高出数倍,还能就近卖掉,大家乐呵呵地把一车车萝卜卖给姜波。结果附近十村八疃的萝卜都到姜波这儿集合。虽然最终才装了两个集装箱,但到最后付钱的时候,人家还是照原价付了款。现如今,姜波的生意做到了大江南北甚至国外,大棚里的菜刚刚发芽,日本客商的订单就来了,姜波花钱请来一名电脑技术人员,白天干农活,晚上学技术。随后几年里,姜波又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为周边菜农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财富。姜波说,没想到一台小小的电脑,竟然如此神奇,而那时的姜波是青岛第一批用上宽带网络的农民之一,第一年通过网络卖菜就超过了千吨。

算起来,姜波玩QQ群更是让当地的许多菜农羡慕不已。她回忆说,建立第一个QQ群是在2005年。没过多久,群里就加入了不少来自天南地北的菜商。哪里需要菜,菜价如何,姜波只要打开电脑,一切尽在眼中。而在建群不久,就接到了第一个大单。

姜波玩转了网络,让她成了青岛首批靠网络卖菜的 “最牛农民”。现在,姜波与当地1300多名农民、国内外30多家客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网上经销蔬菜8000多吨。姜波说,通过网上卖掉的菜,一公斤蔬菜能让菜农拿到比市场价格多1毛的利润,目前已与韩国、日本、新加坡、北京、上海等30多个国内外客商建立了业务关系,每年的收入接近百万元。

自建平台

本地卖菜网站先后“歇菜”

网上卖菜并非一番风顺,也常有“叫好不叫座”的案例存在。有姜波这样利用现有成熟平台搞销售的成功者,也有自建卖菜平台搞销售的失败者。

几年前,青岛涌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卖菜网站:2009年成立的“幸福老家”,可以说是青岛网上卖菜的“第一网”,但市场很快让他们放弃了这种想法,转而将网站变为了公司产品的综合展厅。“会员可以在网站上看到我们的配送方案,我们则通过网站发布一些配送信息。”该公司负责人孙女士表示,销售量难以维持,使得网上卖菜逐渐变成了网上摆菜。接下来的若干先行者,都未能走到最后。曾经的青岛买菜网,还没来得及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就迅速消失在了茫茫网络之中。“网站一共发展了两年,一直都不行,会员少难赚钱。”青岛买菜网创始人陈延河告诉记者,网站刚成立的时候市民对其关注度还是挺高,但之后生意慢慢“冷清”下来,订单越来越少。后来公司还碰到了配送、价格等多种瓶颈,无异于雪上加霜。由于长时间难以挣钱,公司资金无法周转,只能停止营业。而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无疑是青岛“生活客”。这一“创业大学生依靠网络卖菜引来千万元级风投资金”的消息迅速传遍网络,大好的前景被各方看好,然而最后却因经营问题而折戟沉沙。近日,记者试图进入上述各卖菜网站,有的已经页面不复存在,有的页面则明显几年没有刷新了。

靠钱买人气、培植网站流量已不是新鲜事,此前岛城多家卖菜网站都曾推出过各类免费活动吸引消费者参与,但因为网络卖菜的诸多局限,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关键是长期效果,很多人可能会贪图免费体验而加盟会员,但当他们拿到平板电脑以后,不愿再继续消费怎么办?”岛城一家网上商城总经理苏先生认为,消费人群可以短期“购买”,但最终还是要依靠积累,“只有存在忠诚度的人群,才是优质人群。”记者采访发现,卖菜网的消费方式一般是通过电话或者直接在网上注册为会员来进行消费,不过都是要提前下单,比如订中午菜的客户需要在前一天晚上11时前预订,订晚菜的客户需要在前一天或者当天下午3时前预订。在消费者看来,吃什么菜很难像做计划一样前一天就定好。

苏先生表示,“卖菜网是一个新型的电子商务,市场前景广泛,但前期标准化服务要求很高,需要庞大的资金。外地成功的卖菜网都经过了一轮或者数轮风险投资,有了钱,有了种植基地,有了规范的配送和多方面的服务,慢慢来培育新型市场。卖菜网站的兴起迎合了时代发展。但由于蔬菜水果这类农贸食品的特殊性,又使得它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

大型平台

主打进口抢占高端“吃货”

相比于

自建平台,像

淘宝、京东、1号

店这样的大型平台

做大市场规模之后,

再回头来啃生鲜这 “最

后一块硬骨头”的时候,似

乎底气硬了许多:2012年5月

31日,顺丰快递旗下网上食品商城“顺丰优选”一马当先,依托主业物流优势,定位中高端食品B2C,一发不可收拾。紧接着,当年6月13日,淘宝生态农业频道上线,主打有机农产品,规划 “农场租赁项目”。7月15日,京东商城刘强东的“西红柿门”事件,更是将生鲜电商炒到了沸沸扬扬的程度。

因此,不难想象这样的场景:美国的车厘子在当地农场还未开始采摘,更未空运至国内,可在网上短短数天时间,40万斤车厘子早已被国内消费者预约消费,每个买家都提前下了定金;新疆阿克苏青皮鲜核桃,还长在树上,可在短短3天时间内卖出了10多万单……不过,记者发现,大型平台的电商在生鲜领域酷爱高端进口产品,比如进口水果、进口海鲜,而新鲜蔬菜基本不在范围。“生鲜难以保存,运输中容易损耗。一般生鲜产品的损耗率可以达到10%到30%,而普通商品损耗率不到1%。有一句夸张的说法是,农民种出来3斤大白菜,到你手里面有1斤就不错了。”优菜网创始人丁景涛这样表示。

“都是中上层消费者,客单价高。”青岛“尚海货”的老板“晖尝美味”曾经只经营本地海产品,之后触网开始卖三文鱼、银鳕鱼等进口海产品,“进口生鲜相比起大众生鲜更具诱惑力。普通的蔬菜品类消费者可以在楼下菜市场或者超市轻松购得,何必上网购买。但是进口生鲜不一样,在日常生活中难购买到,消费者获取进口生鲜的渠道少,网上购买满足这一需求。虽然高端进口生鲜的定位及价格限制了消费群体规模,但是它面对的喜欢追求食物品质或者小资情调的消费者来说他们更乐于去尝试。”

只是要做一门 “亏损”的生意,没有雄厚的资本无疑是飞蛾扑火。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从2012年开始进入生鲜领域的电商们大多是 “大BOSS”级了。

【记者观察】

网上卖菜希望就在眼前

卖的都是菜,但是到底什么样的菜能通过网络打开市场情况大不相同。青岛涌现了颇多卖菜网站,或个人,或大型公司,但是走得都不长远。去年7、8月份开始,青岛华盛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网络上卖菜异军突起。记者发现,和以往公司不同,华盛此前在蔬菜直供市场已经积攒了1000多个客户资源,做到青岛市场老大,此番扩展市场依托自己的物流送货减轻了不少企业成本。“我们将客户管理系统关联起来,并通过网络建立健康管理系统帮客户进行营养配比。”该公司直供事业部总经理王海玉说,虽然在网络卖菜很多人被 “拍在了沙滩上”,但是依然被看好的前景令一波又一波的后人前进。从这个角度不难看出,希望就在眼前。

网中人语

“互联网打开了企业发展的另一扇门,用互联网思维做营销给我们实体企业插上翅膀,产品能卖得更远。”——青岛华盛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直供事业部总经理王海玉

本版撰稿

记者 景虹

新闻推荐

即墨灯会点亮“千年县衙”,即墨灯会点亮“千年县衙”

每当夜幕降临,即墨市“墨城迎春”主题灯会点亮了墨河公园,让赏灯市民乐开了怀。据介绍,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即墨灯会,将本土元素融入城市发展组团格局,展现千年古城的风采,市民不仅可以通过灯会看到现...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