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零散古建筑保护面临尴尬

农村大众报 2015-01-28 17:29 大字

岁月侵蚀,历史变迁,东阿县高集镇程楼村的古建筑正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如今,就剩下一处古祠堂,也已破烂不堪。

最近,程楼村村支书程振旭为祠堂的修护问题,犯了难。“祠堂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是老祖宗留下的最后一处建筑,塌了太可惜,想要修复,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干这件事情。”

程振旭指着祠堂的屋顶,说:“祠堂所有石砖、瓦块的排列很讲究,屋檐、屋脊的造型、花纹的雕刻,技术要求很高,以前修建祠堂的师傅都是有名的能工巧匠。现在想要找人修复,一般人干不了,得找专家,还得找好的工匠,修复起来很麻烦。不然,修完了,也不是古宅的样。”

和高楼村的情况一样,刘集镇东芷山村祠堂的修复也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没有钱去修复,资金不足是最大难题。”村支书刘凡坤说,每年东芷山村的村民都会去祠堂祭拜先辈,祠堂寄托着村民对先辈的怀念,村民心里都希望祠堂能一直保留下去。

同样的问题,也曾困扰过即墨市凤凰村村支书方珂庆。

凤凰村至今仍有50多处古宅保存相对完整,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村里人十分注意古宅的保护。

方珂庆说:“以前老宅子出现漏雨、墙皮脱落的问题,自己就修一修,也没人管,从2010年开始,即使是自己家的房子,想要翻新修葺,也必须得到村委里申请,村里还得向上级部门申请,只让添瓦,不能毁坏了宅子的历史风貌,自觉保护古宅,村民已经形成了习惯。”

杜绝了人为因素的破坏,却阻挡不了岁月的侵蚀。因为资金技术不足,如何有效保护修复古宅,一直困扰着方珂庆。直到2013年,凤凰村入围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列入了国家保护的名录,房珂庆才落下了心里的这块石头。“有了国家财政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我就放心了,不用再为古宅保护犯愁了。”

古建筑是历史变迁及文化的载体,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将是永远的遗憾。现如今,农村人对古建筑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然而,资金不足问题确确实实成为摆在大多数村庄面前的难题,特别是经济基础薄弱的村。

像程楼村这样,剩下一处或者几处古建筑的村庄还有很多,合在一起,是一笔非常巨大的文物资源。相对凤凰村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范畴来说,它们所受的保护力度小得多,消失也将快得多。程振旭说:“像我们村这种经济状况,没有上级政府财政技术的支持,想要保住古祠堂很难,希望上级财政能够加大对农村零散古建筑的保护力度,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保存下去。”

新闻推荐

关爱流动人口共建和谐家园

本报即墨讯(通讯员梁基超)即墨市环秀街道办事处小韩村地处城区南部,毗邻烟青路,辖地3平方公里.小韩村虽然村庄不大,但流动人员多,据统计,当前该村430多人为流动人员,其中流入已婚育龄...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