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把康复服务送进残障人士家,把康复服务送进残障人士家

青岛早报 2014-12-09 01:29 大字

6名医生自制康复器材,无偿登门帮助家庭困难的残障患者。3年来,30多名偏瘫病人没出家门就得以康复。昨天,记者从即墨文明办获悉,6名医生入选12月份即墨好人候选榜后,被当地许多市民点赞,称他们是“最美医生组合”。

义务登门帮残障病人做康复

“许多残障病人出院后,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一些困难家庭没这个条件,所以我们就组成了一个6人志愿者团队。”昨天上午,即墨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张可欣介绍说,3年前,他发现一些农村的病人,一般都因家庭困难提前出院,需要康复训练才能恢复的病人耽误了病情,轻则生活不能自理,重的瘫痪在床。为了帮助这些病人,张可欣和科里几个同事商量,决定利用周六休息时间,选择一些病情比较严重,且家庭困难的残障病人,分批义务上门提供指导康复训练。

张可欣和同事选了第一批10多名比较重的残障病人,6个人按照区域分别负责,遇到较难解决的病人,大家就一起上门研究康复方案。3年来,他们跑遍了即墨20多个乡镇街道上千个村庄,共为30多名残障病人制订了康复计划。一些病情较轻的患者遇到困难,只要一个电话,张可欣也能登门服务或指导康复。这几年,张可欣和同事的电话也成了病人的咨询热线。而他们都是利用节假日无偿提供医疗服务。

自制康复器材节省病人费用

张可欣说,许多来自农村的残障病人,因长期住院花费很多,到了康复训练环节,一般都不舍得再花钱治疗。张可欣的医疗志愿者队伍根据病人家庭实际,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将农家的小方桌、拖把棍、污水管等稍加改造,便都成了康复器材。即墨温泉街道西扭村偏瘫病人王女士,因为家庭艰难,买不起康复训练。张可欣上门为她进行康复训练时,利用农村炕上吃饭的小方桌,自制了一个方便实用的康复器材。张可欣在方桌上放一块粗糙的毛巾,让病人按住毛巾,双手推动毛巾前后做身体伸展运动,这样可以锻练全身,纠正上肢痉挛,一点不亚于专业的器材。张可欣说,这个简单的器材相当于一个OT理疗桌,如果购买需要2000多元。王女士按照这样的康复训练,经过半年的时间,身体基本恢复正常。

张可欣说,还有一些偏瘫病人,需要一些简易的康复器材,他们就用农村的拖把棍改造制作成体操棒;在直径30厘米的污水管道上套一层棉布,制作成滚洞器材等,让病人作推拉运动。还有医院有专门的楼道是供病人训练,而农村没有,张可欣就用废旧的鞋盒装上砖头放在墙边,让病人当楼递进行康复训练。3年来,张可欣的志愿者团队,共指导过上千名患者康复训练,帮助30多名重症患者制作康复器材,并恢复正常人生活,为农村患者节省不少费用。

被点赞称最美“医生组合”

“许多康复后的农村病人,经常来看望医生志愿者。”张可欣介绍说,3年了,从他这里出院的有上千名农村病人,都曾受到过志愿者团队的帮助,平时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一个电话,张可欣和同事都会登门指导服务。一名40多岁脑出血引发偏瘫的病人,在张可欣的帮助下,没有花一分钱在家做康复训练基本得到了康复。还有一名12岁儿童患了肌髓炎造成手臂不能动弹,张可欣一周跑一趟,为孩子做指导性康复训练,很快让孩子恢复了正常。

记者从即墨文明办了解到,张可欣等6名医生的善举,被列为12月即墨好人候选名单,许多即墨市民点赞称“最美医生组合”。记者了解到,12名即墨好人候选人中,有一半以上曾被早报报道。 记者 康晓欢

新闻推荐

“大爱青岛慈善奖”颁给爱心人,“大爱青岛慈善奖”颁给爱心人

昨晚,青岛大剧院歌剧厅灯光灿烂,暖意融融。爱心在这里汇聚,善行被世人称赞。青岛农商银行之夜第二届“大爱青岛慈善奖”颁奖晚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对2013年至2014年度为青岛慈善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