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即墨民企老板热心公益

大众日报 2014-11-16 03:02 大字

□本报记者张晓帆宋弢

本报通讯员隋信海

即墨民营经济势头正猛:个体工商户7.5万户,民营企业1.8万家,税收收入19亿元,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82%。

民企发达,“富人”就多。近年来,即墨民营企业家对慈善事业“一拥而上”,无论企业老板还是普通商户,乐善好施成为一种普遍的风气,催生出被广为关注的“即墨富人现象”。

目前,即墨有75家企业设立慈善冠名基金,本金总额达12.95亿元,增值额达1415万元;汶川地震中,即墨企业家抱团捐款累计2000余万,超青岛其他区市捐款总和……自2007年9月成立以来,即墨市慈善总会累计筹集善款2.05亿元,累计支出救助款1.69亿元,慈善募捐工作3年蝉联全省县级市第一。

创业和发展,最终都会回馈于社会,这就是国际上通常所言的“富人的良心”。那即墨民营企业家群体“富人的良心”是怎样生发并蔚为大观的呢?

记者从采访中发现,企业家群体自身的境界提升是一个重要因素: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积累发展,企业家们普遍从当初的暴发户心态步入了较为成熟的回报社会阶段,“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道德追求开始形成集体意识,并把投身公益事业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新华锦(青岛)即墨老酒有限公司2009年以来累计捐款100多万,并在即墨慈善总会设立2500万元冠名基金。在董事长杜祖远看来,行善是对企业最好的宣传——“一方面是企业运行良好的表现,另一方面,行善对内能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对外则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美誉度,这种效果是做广告等宣传不可能企及的。”

如果说企业家们的自觉是慈善事业的星星之火,而使之真正成为燎原之势的,更在于即墨政府层面的因势利导。

近年来,针对民企众多的优势,即墨加强了对企业家的引导,努力在企业家群体中倡导公益慈善氛围:为激发捐助热情,即墨市委市政府每3年召开一次慈善大会,对在慈善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目前,即墨市所有镇、街都成立了慈善分会,1076个村(居)成立了工作站,在形成了市、镇、村(居)三级覆盖城乡的慈善组织网络体系的同时,促成了全社会关注参与慈善事业的良好氛围。

“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做善事政府和全社会的认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衣立渊形象地说,“以前,一些企业家捐款偷偷摸摸的,怕别人说三道四。现在,在乐善好施氛围带动下,企业家们聚到一起,常常自觉不自觉比谁公益事业做得多。就连临街的小商贩们,哪次募捐活动比别人少了都好像面子上有点儿抹不开似的。”

对企业家来说,捐赠是否能够到达他们想帮助的人手中,是最为关心的事。即墨保证慈善平台在阳光下运行:市审计局每年对总会慈善账目进行审计,并向社会公布;将每季度的第一个周定为慈善公开周,公开慈善总会的所有账目资料。在慈善组织网络体系中,慈善总会设立监事会,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定期召开会长办公会议、全体理事会议,报告财务收支情况。各分会、工作站接收的慈善资金坚持统一分户管理、收支两条线,总会不定期对各分会、工作站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检查,定期通过新闻媒体、慈善总会网站向社会各界公开财务收支和善款使用情况。

新闻推荐

线上咨询让群众少跑腿

□记者宋弢通讯员李卫东报道本报即墨讯即墨市鳌山卫街道办事处新民村的村民陈新军,一直因弟弟被人致伤的案件处理情况而心里发急,但如果往县城检察院跑一趟,就得耽误一整天的工。...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