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位“镇官”的政绩观

大众日报 2014-09-29 03:37 大字

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处在推动一方经济发展、带领一方群众致富、维护一方社会稳定的最前沿。围绕乡镇基层干部的政绩观,记者选取青岛市不同年代任职的三名乡镇书记镇长,进行了采访。

遍地乡企“村村冒烟”

程显章1986年至1992年担任原莱西县(市)唐家庄乡党委书记

唐家庄乡辖49个村,3.8万人口,经过乡镇合并后,如今分属于莱西市马连庄镇和南墅镇

1982年秋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大激发了莱西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集体经济受到了一定影响,尤其是1985年到1990年前后,有些村分光了集体积累,若干村的集体经济“空壳化”严重。当时莱西县提出,发展工业,发展乡镇企业,村村都冒烟,消灭“无工村”。

上工业项目,当时人们的观念意识还跟不上,同时面临人才匮乏、管理能力缺乏等问题。记得1986年,市里要求进行地膜覆盖花生作业,给我们的计划是实现地膜覆盖花生1万亩。然而百姓根本不接受,即使将地膜领到家中也不用。经过技术员努力,最后落实了5000亩。我们下决心把这5000亩做好,进行地膜技术覆盖示范,让百姓尝到甜头。结果第二年,老百姓自发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种植花生的面积增加了很多。

唐家庄乡石墨资源丰富,乡里的一家石墨厂干的是初加工的活儿,甚至卖原料。后来我们乡投资,与青岛大学进行科研合作,对石墨进行精加工,附加值就上去了。通过努力,乡镇企业逐渐发展起来,包括3家石墨厂、1家建筑公司、1家粮油厂等。

这些企业每年向乡里上缴利润,乡里有了钱,我们就发展公益事业。在莱西县各个乡镇中率先建起了两层楼的乡人民医院;建起了乡敬老院,五六十位孤寡老人入住;程控电话替代了摇把子电话,先富起来的村民开始安装家庭电话。

追逐GDP“年年高”

赵平2001年2月至2002年7月担任城阳区夏庄镇镇长

城阳区夏庄镇辖50个行政村。各村经济发展不平衡,高的高,低的低,可谓“骑着骆驼赶着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1世纪初期前后,伴随着开放浪潮的深入,各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很高,大上工业项目,织毯厂、纺织厂、羽毛粉厂、轴承厂、铆焊安装、建筑机械等数以百计的镇村企业、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成为夏庄经济的半壁江山。

虽然村村有工业,但是企业大多属于粗放式发展阶段。我们考察后,决定实行集中园区发展,实现集约化发展。建立了丹山工业园、玉皇岭工业区两个工业集聚区,达到五通一平条件。工业园区的成立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优惠的投资政策和良好的服务吸引了韩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大批客商前来投资建厂。

当年对乡镇的考核指挥棒,更多的是追求每年GDP的持续增长,建了多少楼房,引进多少项目,镇里对民生事业发展方面相对投入少,主要依托镇属企业青岛广源发集团公司,建设了城阳区第三人民医院、夏庄小学,云头崮小学等。

强镇富民“两手抓”

宋修强2012年10月至今担任即墨市蓝村镇党委书记

蓝村镇是江北地区较有影响的制鞋名镇、现代物流基地。辖有57个村庄,常住人口7.34万人,暂住人口3万人

结合蓝村实际,我们按照“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的发展思路,着力抓大扶强、招大引强,力争早日建成金属新材料、制鞋、服装服饰三个百亿级和商贸物流千亿级产业集群,实现强镇和富民两个目标。在强镇方面,主要是加快我镇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承载力和影响力,为城镇化提供经济支撑。在富民方面,主要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为居民创业就业提供更多机会,不断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此外,我们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央企和民企合作的混合制经济,打造云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高新产业集群。

面临瞬息多变的数字化时代,我们依托“区域管理网格化、公共服务精准化”平台,建立了数据收集中心,加强对社情民意的收集、分析和研判,将全镇村庄、企业等基本信息纳入到网格化管理中,初步建立起覆盖全面、服务精准的数字化网格管理体系。(□本报记者薄克国采访整理)

新闻推荐

青岛蓝海股交中心形成“即墨板块”

□记者王新蕾报道本报青岛讯日前,青岛沃德包装在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这是即墨市第15家在蓝海股权挂牌的企业,即墨市挂牌企业已经在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形成“即墨板块”,这...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