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300岁老宅忆乡愁 7代后人守乡情,300岁老宅忆乡愁 7代后人守乡情

青岛早报 2014-04-12 02:30 大字

“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今年2月,山东省启动“乡村记忆工程”。记者日前了解到,即墨市金口镇凤凰村、雄崖所村及莱西市西三都河村被推荐参选。

300多年前的西三都河村,曾是通往即墨古金口港和莱阳商道的必经之地和重要商埠,众多商贾在这片风水宝地上,盖起了一座座别致的大宅。如今留下的老宅,仍然诉说着历史上的辉煌。村里83岁的王富锁老人回忆,保存下来的老宅,总能让他们想起许多往事。莱西市文物所柳香奎所长介绍,西三都河村目前有清代古建筑40多座、300多间。

300年前商人盖大宅

走进莱西市西三都河村,一排排、一座座别致典雅的古院落,仍然可以找到当年繁华的历史痕迹。老屋顶上,大量精美的砖雕花纹,讲述着一段段曲折的历史故事;那一道道深深的巷子、经过数百年岁月沧桑的老墙,都是当地老人儿时的记忆。

据记载,西三都河村是明朝永乐年间,从外地搬迁来的邵氏家族建立的。清代,大约300多年前,因为西三都河地处即墨古金口港和莱阳城的中心地带,许多南来北往的商人,运送货物都经过这里,西三都河村很快就成了一条忙碌的“丝绸之路”。后来,几个商人看好这里的风水,便在这里盖起了几座宅院。没出几年,更多经商大户纷纷把宅院建在了西三都河。这里的商铺、酒店,也随着众多商人的聚集,慢慢多了起来。

战火炸平部分老宅

83岁的王富锁是土生土长的西三都河人。从记事起,王富锁就经常听老爷爷讲村里大户商人盖宅子的故事,如今他对村里曾经发生的事情仍记忆犹新。讲述村里曾经的繁华,说到激动时,王富锁总会猛抽几口手里的旱烟。

清代富商修建的古宅,一直到抗日战争前,保存得都很完好,几乎没有受到一丝破坏。1943年秋天,日本军队打到西三都河村,让当年只有12岁的王富锁留下一段痛苦的记忆。村东头的牌坊被飞机炸没了,不愿离开老屋的村民,为躲避日军只好四处藏身。

等回来的时候,看到的是大面积残缺不全的古院落,村民含泪收拾古院落,除了破损严重的院落外,到现在保留下来的老宅,仍然十分坚固耐用,连一些用“土砖”砌成的墙,也一直保留着战火的痕迹。这些残缺不全的老式建筑物,是当年战争的历史见证,如今一部分被村民整修后继续居住,一部分无法修缮的,直接在原址盖上了新房,也有少数院落人去房空。

完好大宅保存10多处

走进一个高大的门庭,正院是一个面积数百平米的四合院。穿过一侧由高高院墙砌成的小巷子,里面还有5个小门楼,而每个小门楼里又套着一个小庭院。这种大四合院套着小庭院的建筑风格,在西三都河村里,至今保存完好的还有10多处之多。

西三都河村书记邵寿令几乎每隔几天都要到老宅的小巷里走一走,门楼上的木雕刻、老宅屋顶的砖雕,还有门前的石雕等建筑,能让他清晰地感受到,当年商户们富裕的生活情景。在众多大宅的大门楼右边,有一个小房间,据说这是看家护院的家丁专门居住的,相当于现在的门卫室。每座大宅的正门上,原来巨大的门栓在经历数百年风雨后还十分坚固,仿佛在诉说着当年宅子主人的威风。

新闻推荐

好媳妇照顾瘫痪婆婆25年,好媳妇照顾瘫痪婆婆25年

陈英作为八大关街道办事处金口路社区的一名普通妇女,25年来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和智力残疾的小叔子,她的孝心、爱心在金口路社区传为佳话。昨天,2014年4月“文明市民”揭晓,陈英被评为孝老爱亲文...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