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龙泉往事》序 游子念桑梓 翘首待新图

淄博晚报 2013-12-27 17:31 大字

□马瑞芳

纯滨工作之余,提笔为文。去年秋天,他发来几篇散文,并托人带来几个邹平产的“仙桃”。我和他二哥运清看后去信说:“比吃你送的仙桃还高兴。由此可见,你还不算懒,比较勤奋,爱动脑子,热爱生活,喜欢艺术,颇有些情趣,可喜可贺。”对他的文章略作分析,并提了修改意见和建议。我说:你能根据记忆,把国内外见闻如实写出来,就是一大胜利。这是个基础,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然后,沉淀一段时间,琢磨一下,再进行艺术表现。岁末,他又发来数篇,果然有所长进,其中“卧虎”、“青龙”、“老爹九十岁”几篇甚佳。我又去信,希望他坚持下去,越写越好。今年二月,他要把文章结集出版,嘱我作序。我不得不奉命行事,将读后感写来聊以充卷。

纯滨多年远离故土,从事环保工作,言出不离桑梓,不离本行。一曰想家,二曰环保。他这本《龙泉往事》包括四部分内容,即“情系故乡”、“至爱亲朋”、“岁月记忆”、“山水印象”,抒发的是乡情、亲情、友情、闲情,不管自觉或不自觉,他对事物的观察,采用两种视角,即游子视角与环保视角,两个视角或平行或交替重叠。叙事言理分三个时段,即过去、现在、未来。三者靠意识流融为一体,立足现时,回首往事,期盼新图。

龙西湖的四时美景镌刻在他青少年时代的记忆中:“春天,湖边的杨柳绿了,湖里莲藕、水莲也绿了,一片生机勃勃。夏天,湖里的荷花开了,堤坝上绿树成荫,蝉在阳光下长鸣。秋天,湖水碧波荡漾,芦花随风飘扬,水鸭水鸟在湖里畅游。天高云淡,南飞的大雁从湖上飞过,正是长风万里送秋雁。冬日天冷,水浅的湖面会结冰,雪后一片白茫茫的景象。”现在的龙西湖是什么模样呢?“已经变成了一片片的农田。般阳河里也没有清清的河水了,时断时续流的是沿河企业排出的污水。”于是,触景生情,他感慨万千,深沉反思: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我们也为发展付出了代价,牺牲了那些美好的生态环境。”行文至此,翻山越岭,气势与情绪均落入谷底。然后,笔锋骤转,异峰突起,柳暗花明:龙泉镇政府正在筹划恢复龙西湖湿地,重现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这篇《故乡的河》立意高远,叙事自然,感情真挚,把眼前的景与情升华为一种哲思,一种追求,由现实境界提升到理想境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文章不仅使人产生情感共鸣,而且具有启迪意义。

与《故乡的河》内容遥相呼应的是《走进沾化下洼镇》和《澳新行散记》。前者写到省级生态镇考察湿地生态建设的见闻,后者写赴新西兰罗托鲁阿学习湿地与湖泊保护的经验。故乡湿地建设的美景尚留在纸上,而“天好、地好、水好”在别处已经成为现实。表面看,作者在抒发怀古幽思、闲情逸趣,实际上处处关注民生民情。

赵树理曾经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写成小说,取名叫“问题小说”,比如《小二黑结婚》。纯滨的散文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密切相关,可称为“问题散文”。《龙口玉石街》、《从前的村庄》、《我家的园子》等,写的是乡土人情,但字里行间却隐含着对建设新农村的一些构想和理念。过去的村庄,绿树环绕,村庄隐蔽于树林之中,房子错落有致,鸡犬之声相闻,道路曲径通幽,场院谷堆旁听故事,现在的村庄,“笔直的街道,硬化的路面”,千村一面,户户雷同,房顶作场院,马路上晒粮食,虽然新农村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但失误与缺憾亦不言而喻:没有把现代化建设与农村人文传统结合好。多年来流行一种思潮:破旧立新,往往是新的未建好,旧的已没了。结果弄出一些四不象:农村不像农村,城市不像城市。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思路:存旧立新,既得保留传统中好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又有新的创意,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既传统又现代的样子呢?这些散文的背后,或多或少流露出一点学术论文的品味。

怀念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更怀念故乡的人。《老爹今年九十岁》、《思念里的龙泉中学》、《不能忘怀的友情》等篇,以朴实亲切的笔墨记叙父老乡亲、同学朋友的音容、品格,生动自然,感念之情溢于言表。其中《老爹今年九十岁》可称佳作。不必修辞,不用包装,实话实说,一位勤劳、善良、厚道、爽朗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可亲可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之情,在作者笔下潺潺流淌。

收入这个集子的文章,有散文随笔也有考察报告,艺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篇章稍嫌粗疏,尚待磨励。我在给纯滨的信中说:“创作源于生活,你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再加上勤奋与才思,还怕没有好收获吗?”

言多必失,就此打住。

新闻推荐

捡来皮包,原地等了一小时 青岛即墨女子将皮包遗失在车前盖上环卫工联系民警找到失主

...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