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服务群众,淄川人社从未走远 □本报记者 王迪 特约记者 闫盛霆 通讯员 耿芹 亓涛

淄博日报 2013-12-19 07:00 大字

65岁的王连增是一名退休工人,现住在龙泉镇和庄村。以前,每到年底,他都要到淄川区人社局社会劳动保险处办理养老金资格认证。“现在不用跑了,在家门口就可办理。”12月4日,记者见到王连增时,老人发自内心地感激。而这一便利,得益于淄川区人社局投资建设的基层公共服务平台。

“淄川区镇、街道建设的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已由原先单一的就业服务职能拓展到社会保障、人力资源服务、劳动关系协调、调解仲裁、劳动监察、政策咨询等多项服务,成为‘小小人社局\’,群众不出镇就能办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淄川区人社局局长张烨说。全省基层平台规范化建设会议在淄川现场观摩,被树为全省样板;通过了省级验收,成为淄博市首家通过全省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验收的区县。到11月底,全区基层平台为50余万名城乡参保居民缴纳了保险;办理失业登记3464人、求职登记985人,退休人员资格认证9945人。

小机关大建设

走进昆仑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窗明几净的服务大厅内,摆放着就业、培训、医保、居民养老保险等宣传资料。这是淄川区为切实让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全方位服务,着力打造“15分钟人社基本公共服务圈”带来的新变化。去年以来,淄川区加大投入,在全区13个镇、街道建立人社所,在86个社区、379个行政村设立了人社服务站,信息网络系统延伸到了村、社区,在全区构筑起了上下通联、覆盖城乡的人社服务平台,实现了养老、医保、失业登记、就业援助等业务办理不出社区、镇街道的新局面。

小窗口大服务

人社无小事,枝叶关民生。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后,如何充分发挥基层服务平台的前沿阵地优势,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办好业务成了人社工作服务民生的重点。

47岁的冯俊美是台头村人,从淄川某粘土矿公司失业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到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进行求职登记,没想到服务站立即为她联系了一家公司,找到了比较适合的检磅工作。这是基层人社平台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一个缩影。人社基层工作人员一杯热茶、一次上门服务、一次招聘会的接送……小服务却干出了淄川民生的大事业。

小平台大作用

在就业之外的其他人社工作中,基层平台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视。今年11月份,淄川区实行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集中缴费工作,工作量庞大,基层平台的开通,缩短了城乡居民参保的等候时间,50余万人顺利缴纳保费。同时,该区将劳动保障维权业务下沉、重心下移,在镇、街道成立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室,构建起了多层次、网格化、广覆盖的劳动用工监察体系和劳动人事争议调处体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新闻推荐

龙泉镇龙四村党员干部带头捐款重建玉石新街

...

即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即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