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千年古县衙地下全是宝即墨对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县衙进行修复 挖出元代古石雕等

黄河口晚刊 2011-10-08 23:25 大字

即墨投资4500万元,对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即墨古县衙进行修复。为了弄清古县衙地下古建筑的结构,考古人员在对古县衙大院地下进行发掘时,发现了许多石碑和古建筑的地基。记者10月6日从即墨市博物馆了解到,其中出土的一块石碑是光绪年间,德国入侵即墨时,即墨县令王万生劝说德国兵的一块“退兵碑”,这块碑完整记录了王县令劝说的过程,对研究即墨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古县衙周边,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元代的建筑石雕和古建筑的地基等。

古县衙院内发现“退兵碑”

10月6日上午,记者在位于即墨中山街古县衙遗址看到,为了研究即墨古县衙周边的建筑特点,考古人员在古县衙周边开挖了近一米的深度。即墨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次对古县衙的修复工程中,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先对县衙周边的地下古建筑风格进行研究,这将对修复古县衙工作起到关键作用。

“这是无意间发现的石碑,正好和即墨史料记载的吻合。”即墨市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0月6日上午,几个考古工作人员在离古县衙数米远的大院里发掘时,突然遇到一块很硬很大的青石碑,大家小心地将石碑挖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退兵碑”,也就是纪念丰碑的意思。经过专家现场考证,这块“退兵碑”是光绪二十七年四月,专为时任即墨县令王万生立下的。

据专家称,当时八国联军入侵后,德军从青岛进军试图占领即墨城,县令王万生极力劝阻,并多次和德国将领进行交涉,最终说服了德军没有驻军即墨。为了纪念王县令的公德,当地百姓特意为他立下了这块碑。而这块碑文上记载的内容和即墨县志上的史料基本吻合。

古县衙地下全是“宝贝”

“‘退兵碑\’对研究即墨的历史有很大价值,这也填补了一直没有物证的空白。”据即墨博物馆专家介绍,这块“退兵碑”的出土,对史料上记载的文献作了很多的补充说明,更加证实了这段历史的真实性。据推测,当时这块碑就放在古县衙的大院里,后来被埋在地下,一直没被发现。

“这次在修复古县衙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宝贝。”10月6日下午,记者在即墨古县衙遗址上看到,许多刚刚出土的大型石雕和古砖,都彰显着千百年来的古朴和沧桑。在离古县衙100多米的地方,放着一块4平方米见方的石雕,石雕中间有一个圆孔,上面有精美的雕花。据即墨博物馆负责人介绍,这是元代人用于古建筑上的大型石材,古人建筑十分讲究,每一个石材和砖瓦,都要精心雕刻,其造型优美大方。随后,记者还看到了几块清代的墓志铭,据专家称,因为刚出土,他们正在对这些墓志铭进行研究。

据专家介绍,经过初步考证,这些墓志铭都是即墨人在外为官的,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另外,在古县衙发掘现场,还发现了大量的古建筑地基,最深的3米多。目前专家正在对这些古建筑群进行进一步探索。(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新闻推荐

客车“长把刀”打伤乘客脖子即青快客行李箱盖忘关 刚下车的乘客被剐倒致颈椎骨折

本报讯 2月21日下午,一辆黄色即青快客在即墨文化路口下客时,由于行李箱盖没有关上就启动了车辆,将一名刚下车前行的男乘客剐倒拖出数米。记者22日从即墨市人民医院了解到,被撞男子武先生颈椎骨折,脸部...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