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路旁摆上垃圾桶,村头有了小广场村旁建起养老院,有电梯、有地暖,很像宾馆咱青岛的农村越来越城市了
水泥路旁摆上垃圾桶,村头有了小广场村旁建起养老院,有电梯、有地暖,很像宾馆
日期:2011-08-08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两年前,胶南市泊里镇的麦墩村都是土路,两年后的今天,这个社区已通上了柏油路,两旁种植的花花草草,扮靓了这个小村落。两年前,麦墩村没有专门的垃圾回收点,两年后的今天,路边已摆上了崭新的垃圾桶,当地村民魏培福只要把垃圾扔进桶内 ,就有保洁员定时清运。
两年前,胶州市铺集镇的彭家庄没有休闲娱乐的小广场 ,闲暇时周立升只能在家看电视 ,两年后,健身器材就在家门口不远处,生活也多了份惬意。两年前,铺集镇的医院还是平房,居民阎娜怀孕产子,要跑到40公里开外的胶州市,两年后,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镇医院,医疗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让生孩子的妇女不再远途奔波。
在城里人的印象中,村落往往有“原始”的印记,环境、医疗、住房似乎都不比城里,但如今的村庄已悄然发生变化。农村变美了,乡镇的“城市味”也渐浓……而这只是青岛城镇化进程的一个缩影。城镇的角色变了,村民的观念也在悄然转变……8月5日,记者奔赴胶南泊里镇、胶州铺集镇探访,带您看看农村的大变化。
◎探访
A 胶南泊里镇以前雨天一身泥,现在全走水泥路
泊里镇位于胶南市西南部,全镇101个行政村 ,7.5万人口,总面积152.4平方公里。60岁的魏培福老人,就住在泊里镇的麦墩村。8月5日下午两点,记者来到麦墩村,这里的水泥街道干净敞亮。
记者碰到一身中式白衣的魏培福老人,提出想去他家参观,魏培福爽快地把记者拉进家门。踏过大红色的铁门,穿过小院子,他的儿媳妇正在院子里洗衣服,魏大爷豪爽地喊了一句,“小李,来客人了,快冲水去。”小李笑意盈盈,把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把记者领进客厅。
屋子里窗明几净,地上铺着米白色的大块瓷砖,客厅放着沙发和茶几,“咋样?不比你们城里差吧。”看见记者左右打量,魏大爷笑着说,带你们看看,客厅的左边还有两间房,一间是主卧,他们老两口睡,一间是厨房,儿子和儿媳睡客厅右边的屋。
一进主卧记者就发现,铺着干净大红席子的大土炕,与客厅洋气的家具一起 ,搭配得很有“感觉”,厨房里除了组合厨具和煤气灶、电磁炉之外,还有一口大锅灶。
“虽然条件好了,但是我们老两口还是喜欢睡炕,吃大锅菜,冬天在大锅里炖锅肉,不仅肉好吃,炕也暖暖和和的,比电热毯什么的好多了。”
魏大爷说,按着城里楼房的面积算法,俺家也得有120平米,这还不加前面的南屋。
“要是你们10年前来,说不定你都不愿意踏进我们村,街上堆着草垛、木头,车开进来都很难,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养猪,门口都堆着猪粪、鸡粪,味道没法闻,要是再赶上下雨,那胡同里走一趟一腿都是泥。”
“当然,那时候也没现在的房子,10年前,大部分村民还没致富,条件不是那么好,我和老伴就种了6亩地,很累。那时候我家还是泥墙小黑屋,厨房叫烟熏得黑乎乎的。”魏大爷说,现在每个月能拿到一千多块,这笔钱在农村已经足够两个人花了。前年条件好了,又重新翻盖了屋子,村里变化也挺大的,现在是水泥路,清理了草垛,今年还弄了垃圾桶 ,现在是从里到外都好看。
魏大爷说,女儿嫁出去了,儿子在村里开家小超市 ,他们还有一亩地,我和老伴两个人种着玩,儿媳妇基本不用干活 ,就在家打理打理 ,儿子每个月能挣七八千 ,自己和老伴还有养老保险,现在根本不为生活的事情发愁。
跟老伴种种地,在院子里养鸡,种种花,可以说是安享晚年了。离开时,魏大爷领着记者指着如小花园一般的院子说,“我和老伴养着6只乌鸡,每天都会下两个鸡蛋,除了家里的几口人吃点,还会攒一些给住在城里的女儿。”
魏大爷说,没想到自己百年之前还能过上这种好日子,对于忍过饿,吃过苦的老人来说,这一切就如梦境,让他知足。
B 胶州铺集镇新建医院能与北京专家视频会诊
传统观念里,乡村的医疗卫生环境水平有限,但在胶州铺集镇 ,一个新近投入使用的镇医院,把这种观念击得粉碎。
徐正香是铺集镇的一位居民。8月5日,记者走进这家乡镇医院时,她刚刚做完诊疗。在徐正香眼里,这里是铺集镇卫生医疗条件最好的医院,当年那个陈旧的平房门诊,渐渐成了记忆。
“新医院才投入使用不久,原来没有楼房,条件也不是很好。”徐正香记得很清楚,原来镇医院医生少,先进仪器也少,“很多妇女要生孩子,都不敢去镇医院。”她说,之所以不敢去,是担心条件不够,怕出危险。“现在可不是这样了,新医院的使用,让镇上的妇女不用再跑到胶州市里了。”徐正香告诉记者,“现在一般的手术,新医院都能做,而且医生护士的服务很好,一点不比市里的大医院差。”
记者在医院门诊楼转了转,发现即便是打疫苗,都用上了叫号系统。“新医院的面积是原来的两倍,医护人员也从七八十人增加到了一百三十人,同时购买了很多新设备,而且增设了新科室,比如口腔科、泌尿外科等,这都是为了更好地惠及百姓。”医院护士长高延敏告诉记者,如今的镇医院还可以与远在北京的专家进行视频会诊,“有外地专家的帮助,老百姓可以得到更好的诊疗。”
采访过程中,一间小屋引起了记者注意,这个名为“自助式健康检测室”的房间里,身高体重仪、血糖仪、血压仪、肺功能检测仪都很齐全。“这个检测室,主要是便于居民掌握自身健康指标,完全是自助式,比较方便。”高延敏告诉记者。
说话间,高延敏让记者体验一下血压仪,“把胳膊伸进去,仪器启动后便会自动进行测量。”果然,2分钟后,仪器停止并打出一张小票,上面记录着血压的数值,整个过程非常快捷。
为了让附近农村的老人颐养天年,铺集镇今年在靠近彭家庄的地方建起了养老院。记者看到,这所养老院有四层楼高,风格和医院一致,一些施工人员正在修建养老院的大门。进入养老院的楼里,一眼便看到了一台电梯。养老院的负责人周兆军向记者介绍说,“有的老人们腿脚不灵便,用电梯就方便多了。”
据介绍,每个养老院的房间大约12平方米,有室内卫生间,房间里放着两张单人床和一些简单家具。记者在一楼的一个房间里看到了正坐在床边休息的曹奶奶。她今年87岁高龄,头发已经白了,腿脚也不利索。曹奶奶告诉记者,以前自己住在一个破土坯房里,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她自己一个老人,在家里生火做饭非常不方便,虽然拿着大队里发的一些补助金,但她不舍得买东西,总是有一顿没一顿。
扯了扯自己的外套,曹奶奶冲记者说,“来,闺女 ,闻闻香不香。”她告诉记者,这身衣服是刚刚洗好换上的。自己一个人过的时候,根本没有指望过穿件干净衣裳,常常是一件衣服穿上好几个月,村里偶尔有好心人过来给自己一两套衣服。
“俺做梦也没想过现在能这样,你看看这白花花的墙多干净,还有这床软乎乎的真舒服!”曹奶奶是孤寡老人,没有儿女 ,丈夫离开得早,自己一个人过了很多年,“以前啊,我没有儿女 ,经常哭,怕没人给自己送终 ,羡慕人家有子女的人,你看我现在,我一点都不羡慕他们了。”曹奶奶说现在过得非常舒服,有人管吃管喝照顾自己,每天和身边的老伙伴们一起聊天散步,日子过得很充实。周兆军说,“我们这个养老院配套设施非常好,有电梯、有食堂,每个房间内都有厕所,冬天有地暖,跟宾馆的配套设施差不多,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老人们的起居。”
据介绍,新养老院在政府支持下,经多方投资600多万元修建,定于8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待大门修好后竣工,有大约200个床位,目前有10名工作人员,计划再招收5人,养老院24小时值班,主要接收五保户老人、困难家庭和残疾人,是公益性组织。
◎声音
更要注重软实力
魏培福告诉记者,虽然村子变得越来越“城市”,他希望农民的收入也能跟着变好。“现在村里的人,还是以种地为主,周围的工业园区、企业还是少了点。”魏培福说,农村的外部环境变好了,但这是硬件方面的提升,从软件方面说,农民收入的提高最重要。“城里人都有班上,收入也很固定,但农村不行,多数是看天吃饭。”
8月7日,记者咨询了市人大代表马鸿冰,他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城镇化进程的基础,需要外部硬件设施的提升,也需要关注“软实力”,让农民有种真正的幸福感。
“我们现在说大青岛,说青岛是大城市,但我们有60%的农村人口,只有我们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个‘大\’字才当之无愧,”马鸿冰说,“青岛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而且发展速度相当快,但是我们不能忘本,需要政府帮助农村发展,向城镇化靠拢。”
马鸿冰一直关注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在香港中路吐口痰是影响市容的举动,可是在乡间小路上吐口痰就不是了?所以说培养村民良好的环境意识,需要我们政府为农民们创造一个环境。”
马鸿冰认为,现在在重点镇的村子里放垃圾桶,村民们开始自觉往垃圾桶里倒垃圾,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进展。但城市化进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一下子就把农村变成城市,需要一步一步规划。“农村环境整治困难的原因在于政府投入的资金有限,这么多的村庄,不是几亿就能弄好的。现在我们发展的方向是好的,朝着农村发展,进行村改,进行新农村建设是必要的。”
“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可能遇到一些问题。硬性环境好了,软性环境也得搞上去,提高农民收入,就是下一步我们该面对的问题。”马鸿冰说,国家已经对农民提供了很多优惠,譬如免农业税、发补贴等等,“其实我们沿海地区的农民除了靠种地,也有很多自己做买卖搞养殖致富的,这就需要我们的政策机制,支持农民们寻找自己的致富路。”
◎数字
6个亿推动11个中心镇“升级”
据了解,2011年本市投资6.47亿元用于10个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计划开工项目87个。目前已开工63个项目,占全年任务的72.4% ;完成投资 2.73 亿元,占总投资的42.1%。与此同时,胶南、胶州等5市也把农村垃圾处置、污水收集处理,当成了一项重要任务,而这些正是乡镇城市化进程的必经之路。
胶南市财政统一采购配送垃圾收集桶1900多个;胶州市安排专项资金 900万元,配备了10辆垃圾压缩式运输车和1.5万个垃圾桶,23辆垃圾清运车全部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即墨市建设垃圾中转站1200个,883个村庄成立保洁队伍共2494人,灵山、西部、温泉三个垃圾处理场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即将开工建设 ;平度市清理垃圾点5000多处 、清理垃圾3万余吨,新建垃圾池600多个,增加保洁人员300多人;莱西市投资4700万元,新设垃圾集中投放点2400多处,清理垃圾50万方,成立保洁队伍826个、保洁人员3000多人。2011年,胶南市计划在张家楼等8个镇办建设污水处理厂,胶州市在胶东等4个镇办已有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计划在李哥庄、马店再建设两个污水处理厂;即墨市计划在段泊岚等10个镇建设污水处理厂。
◎记者手记
家园美了,农民角色咋变?
如今你走进任何一个村子,询问村民:你们喜欢以前的村子,还是现在的村子时,他们肯定都会朴实地笑着告诉你,“当然是喜欢现在的,多像城里。” 确实,如今的农村,渐渐退去它粗糙的外衣,充满别具风格的田园风光,如果您已经数年没去过农村,建议您再去行走一趟,也许你会“恍惚”,这还是记忆中的农村吗?
没有了雨时泥泞、干时扬尘的土路,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平整的水泥道儿;没有了挑水的不便,如今家家通上了自来水,一拧水龙头就来;没有了气味难闻、杂乱不堪的街道,那些让人“闹心”的草垛、粪堆都集中到“场”上;路旁的沟渠里也没有了垃圾,市民家门口就是垃圾桶,随时都可以扔进去,每天都会有专门的垃圾车来清理,都不用上下楼,比城市还方便。
72岁的耿方轩,是土生土长的胶南泊里镇人,村里新上的垃圾桶,让他突然有了城里人的感觉。“以前农村怎么会有垃圾桶?在我们农民眼里,那是城里人的生活方式。”但眼前的变化,让耿方轩有点新鲜,也有点不适应。“多年的生活习惯,需要改改了,既然村里摆上了垃圾桶,那咱就得像个城里人那样,自觉地把垃圾扔进去,随地乱扔可就不文明了。”
乡镇“城市化”的味道越来越浓,这是眼前的大变化给我们的感受,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这种变化也需要人们角色的转变,需要转变角色的,不仅仅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还有乡镇的管理者们。
文/图 记者 李伟伟 丁辉 见习记者 袁淑君
本版文图本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新闻推荐
布告牌日期:2011-08-19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