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总冠军是咱青岛小哥哥

青岛早报 2022-03-16 10:08 大字

3月14日晚,《中国诗词大会2022》迎来总决赛之夜,选手们“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精彩演绎,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再度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魅力所折服。经过对抗赛、画中有诗、巅峰对决3个环节的比拼,21岁的青岛小伙姜震最终获得年度总冠军,用实力展示了后生可畏的新生力量。

一骑绝尘赢得冠军

姜震是本届 《中国诗词大会》家庭团的代表,一路过关斩将,来到了总决赛的舞台上,并以丰富的诗词储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轻松应战,不论是“有酒有酒器”的诗句,还是“有花有月”的吟诵,都有令人惊艳表现。在超级飞花令的环节中,姜震力克其他参赛选手,最终夺得了年度总冠军。

综观姜震在本届诗词大会上的表现,可以用“一骑绝尘”来形容。此前在“有春无风”的飞花令环节中,姜震就已经成为网络上的热门人物,不论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还是“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将头尽醉归”“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十几个回合中,相关诗句脱口而出。而在总决赛的舞台上,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队员钱志刚在南极发来“考题“,想要用一句诗词来向同在南极的其他国家的科考队表达祝福,姜震引用了毛泽东诗词《念奴娇·昆仑》中的一句“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他解释说,南极洲终年严寒,大部分地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寒风刺骨,科研人员为了让我们更加幸福、更加美好地生活在地球上,长期对抗着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奋战在南极科考一线,他们的举动与“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含义不谋而合。相较于其他两位选手的答案“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姜震引用的诗词在气度与意境上更胜一筹,以886票的绝对优势战胜对手,晋级下一轮。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画中有诗”的8道题型中,姜震更是以5分的绝对优势成功晋级。康震老师作画出题,是诗词大会上极为经典的一个环节,选手需要根据康震老师笔下的画境,感悟出相应的诗词意境。而在总决赛这期节目中,“民间出题人”赛制升级——选手猜到诗词的同时,还需要将对应的诗句写出来,这极其考验选手们的灵活性与诗词储备量。

姜震在获得总冠军之后,谦逊地表示:“从来没有想到总冠军这个头衔会落到我的身上。我来自家庭团,我的胜利不是我自己的胜利,而是家庭团的胜利。”这样的谦逊姿态让他再度赢得了热赞。

诗词成为沟通桥梁

都说“上阵父子兵”,今年21岁的姜震目前就读于铁道警察学院,此次是和父亲姜方程一起以“家庭团”的身份参加《2022中国诗词大会》。登上总决赛舞台的姜震曾这样介绍他的父亲,“首先他是我的同志,因为我们都是党员;在不久的将来,我会成为他的同事;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人首先是我爸。”这对喜爱诗词的警察父子之间的故事,让很多观众动容:姜方程是济南铁路公安局青岛公安处胶州北站派出所的基层民警,由于工作忙碌,他平时很少在家,诗词成为他和儿子沟通交流的桥梁。

姜震告诉记者,因为父亲工作比较特殊,越是节假日的时候,父亲越是忙碌,都要在岗位上值班。 “我小时候不懂事,经常缠着父亲,问他什么时候回来陪我过节,父亲总是回答:‘把我留给你的作业做完,我就回来了。 ’”喜爱诗词的父亲将学习诗词作为家庭作业留给儿子,渐渐的,诗词便成了父子之间有效沟通的一座桥梁。平日里,只要父子二人聚在一起,便一定会谈论古诗词与历史文化。久而久之,这样的讨论成了家常便饭,也促进了他们之间的父子感情。姜震认为,陆游的“暂别亦不恶,益重父子情”可以准确地形容他和父亲的关系——聚少离多的情况下,有了诗词这一条纽带,父子的关系不但没有疏远,反而变得更加紧密。

在诗词大会总决赛现场,时常能够见到姜方程在场下激动得挥舞手臂、起身喝彩,不住地为儿子的出色表现竖起大拇指。姜方程在接受采访时也不吝对儿子的褒扬:“相较于诗词量,他的诗词水平更高。 ”在姜震获得总冠军之后,姜方程更是用诗词祝贺儿子:“我希望,你不忘学习诗词的初心,把诗意人生走下去。这是一次新的开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姜震则回以敬礼,并大声回答:“姜震明白! ”父子俩相对敬礼,他们之间诗词的情感共鸣、使命的代代传承,戳中了荧屏内外观众的泪点。

不改初心父子接力

姜震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在他小时候就有所显现。据姜震的母亲周红介绍,姜震3岁的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挨家挨户地看对联和福字,并要求家人一遍遍地解释对联的含义、字的读音,听的次数多了,他认识了很多的汉字,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些年来,姜震陆续参加了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和节目,曾成功入选中央电视台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国赛,荣获2015年青岛市“国学达人”挑战赛优秀奖,在第二、三届胶州市和青岛市“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知识竞赛中获个人赛冠军、个人三等奖,并被评为胶州市赛和青岛市赛的“成语之星”。在诗词方面,除了吟诵之外,姜震从初中就开始尝试着创作诗词,面对“桃花”的主题,他写下了“馨气已盈房,更展芳姿俏”的俏皮描述;写给袁隆平院士的悼念词,则是“沃土时丰,盐滩亦盛,缕缕风来远播香”的深沉致敬。

周红告诉记者,姜震报名参加 《中国诗词大会》的比赛并不是一帆风顺,2016年、2017年,还在读中学的姜震就曾报名海选,结果被淘汰。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姜震与父亲姜方程一起报名参赛并双双入选,虽然比赛中父亲姜方程没有拿到名次,但是父亲的陪伴却给了姜震无穷的力量和鼓舞。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虽然热爱古诗词,但是姜震并没有学习文科,而是报考了父亲的母校——铁道警察学院。结束诗词大会比赛后,他即将开始在铁路公安的见习工作,这意味着他要和同为铁路民警的父亲成为同事。说起来,当初姜震决定报考铁道警察学院的时候,父亲曾对他说:“这个工作并非你想的那么容易,忙起来经常回不了家,很辛苦,所以你要考虑清楚。 ”然而,姜震却异常坚定地答道:“既然我自己选择了这条路,我就一定会坚持走下去,会成为像你一样优秀的铁路警察。 ”节目中,当主持人龙洋问姜震对于父亲20多年没能在家过除夕的感受时,他表示:“正是像我父亲这样千千万万的公安民警筑成了一道安全的长城,更多的人才能够在除夕之夜与家人团聚。这样的选择虽然比较辛苦,但也非常值得。 ”这份对于父亲发自心底的尊重与爱,感动了现场所有人。

正如贾平凹在《关于父子》里所写的:“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想当初,姜震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作为自己登上诗词大会的开场宣言,展现了年轻人的意气风发和使命必达的责任心;赢得诗词大会总冠军之后,父亲姜方程寄语儿子“不忘学习诗词的初心”,这份首尾呼应,印证着父子间的诗意传承,既是血脉的延续,又是职业的接力。

新闻推荐

马铃薯产业助农增收

3月1日,胶州市胶西街道苑戈庄村农民在田间覆膜播种马铃薯。初春时节,胶州市胶西街道的农民忙着种植马铃薯,田间地头...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