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光芒,在一次次坚守和拼搏中绽放 成立14年,阳光救援队始终用行动践行公益救援的初心

半岛都市报 2022-01-08 00:37 大字

河南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后,阳光救援队120名队员连夜奔赴当地,帮忙转移受灾群众。半岛全媒体记者黄冬梅

在城阳,有这样一群人,安宁时是平凡的普通人,危难时化身成无所不能的“超人”,山火中、洪水里、峭壁上处处有他们的身影;敬业、奉献、乐观、包容,他们用“专业”守望生命,用自己蓬勃的正能量驱散阴霾,他们还有一个温暖的名字——阳光救援队。

“之所以取名阳光,是因为阳光代表光明和希望,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受困人员看到生命的希望,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谈到队名的由来,队长张玉忠一脸认真地介绍。今年49岁的他皮肤黝黑、身材健壮,言行举止始终保持着军人气质,他坦言组建公益救援团体是因为曾经的一段经历。

2003年的一个周日,热爱户外登山运动的张玉忠接到一名驴友电话,称棉花山有游客受伤需要帮忙救援,满腔热血的他赶到了现场,却因为不懂专业的救援技能,只能站在一旁不知所措。“那时就感觉帮助别人是件很快乐的事情,但也意识到仅靠一腔热血是不够的,还需要更专业、更多力量参与进来。”第一次体验救援行动的张玉忠感触良多。2008年汶川地震,张玉忠和朋友想去参与救援,到现场却因为救援技能的不足、专业装备的欠缺,最后只能无奈放弃,在那之后他萌生了成立救援队的想法。

作为一个行动派,张玉忠说干就干,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商议后,2008年年底就成立了阳光救援队,那是城阳乃至青岛最早的一批民间公益救援团体。发展到现在,有队员400余人,志愿者1000余人,他们当中有医生、教师、司机、售货员,有企业家、打工族、家庭主妇……干什么的都有。“我们都是普通人,最大的相同点是大家都心善,都能坚持下来”。张玉忠真情流露,一直以来他和队友都将公益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不求回报,心存着为社会、为大众服务的深厚情怀。

救援,就会有危险,就得直面生死,但每次有救援行动,只要一声号召,大家都会毅然参加,让张玉忠特别感动和欣慰。他印象最深刻的是2013年发生在三标山的那场大火,“那一次差点就没能回来。当时队员一到现场就想往里冲,我赶忙阻止说,我先进去查看一下火情。”张玉忠回忆,尽管当时随身携带了一条湿毛巾,但火场内的烟雾仍让他差点窒息。从3月6日下午三标山山林发生火灾、7日上午大火被扑灭,再到9日上午因为大风,山火复燃蔓延,他们在山上坚守了4天。“每天下午3点才能吃上一天的第一顿饭,人累得只要蹲下来歇一歇,就感觉头晕得要倒下去。”

2017年5月29日,一男子在胶州湾大桥附近海域海钓,很晚没有回家,打电话也联系不上,家人十分担心。接到求救电话后,阳光救援队多名队员带着声纳和潜水服,马上赶赴现场进行搜救。搜寻整整持续了6天,张玉忠和队友始终没有放弃,期间还增加了水上快艇数量和志愿者力量。“为抢占时间,我们都是就地吃饭,中午短暂歇口气,又立即开展搜寻,晚上一直持续到凌晨。”6月3日早上,他们最终找到了该男子的遗体。张玉忠情绪低落地说,虽然身经百战,但最不愿遇到被搜救者遇难的情况,那种直面生死的场面,让人非常难受。“你会对生命更多一分敬畏,生命很脆弱,但每一个生命都要被善待,不论是生还是死。”也正因如此,张玉忠和队友在每一次行动中更是无畏艰辛、无惧风险。

2012年9月胶南发生水灾,在一人多高的深水中及时转运受灾群众;2012年年底,奔赴崂山救助失踪驴友,在零下十多摄氏度的极端天气条件下,持续救援12天;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参与防疫消杀面积约1634万平方米;2021年7月,出动队员120人,驰援河南水灾……这些年,张玉忠和队员累计参加了300余次应急救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意识到,相比救援,让大众了解应急知识,提高处置本领也很重要。

“如果人人都掌握急救技能,就能避免很多悲剧发生。”于是,救援之余,张玉忠和队员参与到了“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培训中,深入社区、学校、企业,讲授防溺水知识和火灾地震等逃生方法,手把手教心肺复苏以及气管异物的紧急处理,力求每一个分解动作都教得规范、科学。几年下来,他们的宣讲足迹遍布了城阳区200多个社区和学校。“有队友告诉我,一次在小区进行心肺复苏演示环节时,一位老人失声痛哭,原来就在不久前,她的老伴因为心肌梗死,没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去世了。如果她早点学会这项应急技能,或许结果就不一样了。”这件事让张玉忠感慨万千,更坚定了他和队友们要把应急培训知识普及给更多人的决心,因为多一个人学会救援,就多了一份生命希望。

心中有大爱,平凡亦不凡。成立十多年来,阳光救援队获得了许多荣誉,青岛市青年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城阳区优秀志愿服务先进集体、阳光志愿服务组织……队长张玉忠还荣获“2020青岛慈善爱心奖”,被评为“城阳区劳动模范”“城阳好人”等。

如今,阳光救援队已成为城阳这座阳光之城的一张亮丽名片,一个人可以鼓舞和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可以改善甚至改变一个区域的社会风气,在这支志愿队伍的家乡城阳,很多新生的民间公益救援团体以他们为榜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他们感染、感动,学习他们,加入他们,成为了一种追求和时尚。对此,张玉忠高兴地说,“只要大家有一颗奉献的心,我们都热烈欢迎加入,一起团结起来凝聚力量,汇成一道更强有力的阳光,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新闻推荐

“面子”“里子”并重,品质与民生双提升

本报12月30日讯30日下午,胶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毕维准做客民生在线,围绕“用心用情办实事真心真意暖民心”主题,与网友在线交...

胶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胶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