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古籍善本,如今创意竞拍 胶州市民侯晓强纵情“快意人生”,以热血谱写热爱

半岛都市报 2021-12-24 00:52 大字

侯晓强在筹备本周日的竞拍活动。半岛全媒体记者刘静

三十三年干一件事,这里面饱含热爱与专注。今年56岁的侯晓强多年来痴迷收藏古籍善本,为学习相关知识专门到北京“历练”,从事拍卖行业十余年。

如今他在胶州以“无底价”、低价竞拍的方式进行民间文化交流,让艺术品收藏走入寻常百姓家。

一眼万年,从此入了收藏大门

将时间轴拉回到1988年,那时候侯晓强刚毕业一年,当时在粮油系统工作。那年夏日的一个雨天,他偶然间在老广场发现有人用黑陶交换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

“半导体收音机是穿喇叭裤的外地人拿着的,我觉得像是闽南地带的人。我当时不知道黑陶的价值,后来去翻书,发现了黑陶是三里河文化的产物,有着悠久的历史。翻了书才知道,原来黑陶真的很值钱。”侯晓强说,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对有着悠久历史的古籍、艺术品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有不少藏品,但多数都是古籍。我印象比较深的是,1988年的冬天,我在胶州的‘破烂市’淘到了《金石契》,里面有图有文,而且既有满文也有汉字。我十分喜欢。”侯晓强说,他当时的工资是一个月26块,淘这个宝贝花了20块钱。从此,进入了收藏的大门。

赴北京学习古籍善本鉴定

收藏古籍善本考验一个人的眼力,需有辨别真伪的综合能力。在自学一段时间收藏知识后,侯晓强觉得自己需要换一个地方,需要到有更深厚文化积淀的地方去。于是他从1991年起就频繁往来于北京与胶州之间。

“正好1991年粮油系统改革,我的工作也发生了变化,而且我确实喜欢古籍善本,于是就跑到了北京,从那时候起,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北京,过年过节才回胶州来。”侯晓强说,到了北京,在朋友的引荐下师从多位国内知名的文物鉴定权威专家,开阔了视野,丰富了专业知识,提升了专业素养,鉴赏水平大大提高。

“进行古籍善本鉴定有重要的几步,眼看、手摸、鼻闻。首先看书的纸张,不同的年代造纸技术不同,原料不同,纸质就不一样。比如宋代,纸多为麻纸,纤维比较粗糙。闻是闻墨香。仿制品一般用的现代印刷技术,墨与之前的印刷技术不同,墨的香味也不同。”

一边学习古籍善本的鉴定知识,一边在拍卖行业摸爬滚打,期间侯晓强积累过财富,但也很快又用于购买古籍善本。“不在乎房子车子,就喜欢这点儿东西,所以赚了钱就再去买古籍善本,买来有的就自己留着,有的跟其他收藏者进行交换。这也是一种交流方式。”侯晓强说,在国际拍卖公司十余年的从业过程中,自己也入手过不少珍品,特别是古籍善本,不少都是国内罕见的,经过多年的摸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2000年到2016年基本北京所有关于古籍善本的春秋季大型拍卖活动,我都参加了。而且我还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槌定音》栏目担任过嘉宾主持。”

因亲情回归,在家乡创意竞拍

2016年,侯晓强从北京回到了胶州。“因为家里老人年纪大了,所以就回来了。”回胶州后的侯晓强也没闲着,他成立了青岛侯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继续从事着工艺品与艺术品收藏交流活动,同时还组织了数场无底价起拍的竞拍活动。

“一般的拍卖公司拍卖,是要交纳保证金,而且底价就比较高。我这边组织的竞拍,是无底价或者低价,接地气的民间文化交流活动,让艺术品走进寻常百姓家。”侯晓强介绍,今年10月份曾组织了一场竞拍,拍出102件藏品。“场面很热闹,也有不少人关心下一场是什么时候,所以我们这个周日会再开展一次竞拍活动。地点还是在晋州路书道轩。”侯晓强介绍,此次竞拍准备了200余件藏品。

“有实力派山水画家时飞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小8尺山水,有江苏画院高级画师吴桐的《八骏图》,有海派著名画家6尺整张的《观沧海》,还有当代著名工笔画家戴长国的工笔老虎四条屏……”侯晓强表示,竞拍藏品种类丰富,除了中国书画外,还有若干瓷器、刺绣等物品。欢迎收藏爱好者一起参与交流。

新闻推荐

有“家味”更有“家乡味”

相关链接

胶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胶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