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候鸟一族”的跨海式“双城生活” 每天来回俩小时,有了“一隧一桥”更方便了
半岛全媒体记者段姗姗
近年来,随着胶州湾东西两岸交通便利性的逐年提升,青岛主城区与西海岸新区的联系愈发紧密,不少人过上了两边跑的跨海式“双城生活”,家在西海岸,单位却在主城区,抑或恰恰相反。数不清的清晨或傍晚,他们像候鸟迁徙一般,有规律地往返于“一隧一桥”之间,构建起一副别样的城市生活图景。近日,记者走近“90后候鸟族”,近距离感受了他们的双边生活。
日均通勤2小时,与好友合租家人放心
今年23岁的周笑是青岛科技大学的毕业生,毕业一年以来,她和同班好友便前后脚加入了“跨海双城生活“的大军。2020年大学毕业后,周笑应聘到了市南区五四广场附近的一家公司做财务工作,因为四年的大学生活经历让她对西海岸更为熟悉,加之房租的考量,便选择了父母口中看似有点折腾的“候鸟式生活”。
“不算堵车的话,每天来回通勤时间2个多小时吧,有时候同事一听说我住在黄岛,就自然的觉得距离很远,毕竟跨海么。不过我倒觉得还好,隧道车和地铁都很方便,中间倒一次车,1小时也就过来了,路上听听音乐,刷刷手机,可能已经习惯了吧,也不觉得累。”周笑对记者说到。“隧道5路、6路、7路都可以搭乘,下车再转地铁3号线或2号线,偶尔打个车,半小时就到了,算下来的话,每月交通费不到300块,周一上班和周五下班时候比较堵车,隧道口的车都排好长队伍嘞”。
对于刚毕业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讲,尤其是家在外地独自“青漂”的群体,租房和安全问题算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了,也是父母心里割舍不下的挂念。对于周笑来说,住在西海岸的一个重要原因还离不开自己的大学好友,毕业前实习的时候俩人就在一起合租,“我们一起住相互有个照应,家人也更加放心,套二的房子,每月600元,租金也合适”。后来随着毕业工作变动,俩人的工作地点都移到了市区,离着也就4站地铁的距离,“当时在市区也看了不少房子,综合小区、房子大小、配套设施、价格等因素,没找到太合适的,索性也就不打算搬了。我们上下班偶尔还能一起结伴,挺好的,感觉生活综合幸福指数还是挺高,哈哈!”
新区生活性价比高,两边的生活感受差不太多
好多同事会建议我搬家到公司附近,但是市区房子租金还是挺贵的,尤其是我们公司附近,个人觉得性价比还是差一点。“对于住房远的问题,刘彦也只能婉言谢绝同事们的关心。如今已工作三年有余的刘彦从毕业后就一直住在西海岸,因为在这边买了房子,除了家里支持外,自己每月还要负担3500元的房贷,加之今年房子开始装修,经济负担有些重,所以这几年在个人花销上愈发节俭了。
虽然家里给自己买了车,但是刘彦开车的时候并不太多。“公共交通确实挺方便的,也经济实惠,要是开车的话,过隧道一趟要通行费10元,大桥30元,一个月来回的交通费就1000多元吧。”目前26岁的刘彦还没交女朋友,一说起来感觉自己有点“恐恋”,“还是担忧自己的经济状况吧,家里不是青岛本地的,父母亲人也都离得远,买房买车确实花了不少钱,不想让家里再费心了,也怕给不了另一半好的生活条件,恋爱结婚的事情还是以后再说吧。”
“生活的话,两边没有太大区别,日常购物采买都很便利。”说起自己“候鸟式”的生活状态,刘彦觉得很是适应,两边的生活感受差不太多。“我一般早上自己做些简单的早点,中午在公司附近吃一口,晚上回来自己做饭或者叫个外卖。就平时吃饭来看的话,物价相差不大,倒是有时在西海岸逛个菜市场,偶尔发现比市区的要贵一些。”
“一隧一桥”太方便,一脚油门就到家
今年27岁的赵晓晓是土生土长的黄岛人,硕士毕业后便回到了青岛,目前在市南区做设计工作。因为懒得两边折腾,便索性在公司附近租了一个小公寓,每周五晚上回家,周日晚上再回市里。
“我还是挺喜欢市里的人文氛围的,虽然这几年黄岛发展得确实很快,道路宽敞、规划新、房子也都很漂亮,玩的地方也多,但我可能是从小待着太熟悉了吧,现在还是想在市南这边,至于以后结婚定居在哪里,到时候再说,哈哈!”
“一隧一桥”没开通以前,西海岸和市区两地往来主要依靠轮渡和环胶州湾高速公路,不仅时间成本高,且受天气影响较大。回忆起小时候的场景,赵晓晓说,“以前去趟市区太麻烦了,从家出发坐轮渡过去,要花上三四个小时,现在开车1个多小时,平日里想回家的时候也能说走就走,完全不愁。”
新闻推荐
机智勇敢,绑起辫子藏情报 95岁老党员王秀芝讲述往昔峥嵘岁月,曾与日寇一门之隔
王秀芝老人正在讲述当年躲避鬼子传递情报的经历。文/半岛全媒体记者肖玲玲图/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陆金星“我那时候...
胶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胶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