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渔期,海蛎子更受宠
牡蛎,青岛人叫它海蛎子。10多年来,被称之为“海中牛奶”的海蛎子由于价格便宜,美味肥美,逐渐成为市民餐桌上的新宠,尤其进入休渔期后,更是成为“头号鲜霸”。然而,青岛早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20年前,青岛海蛎子养殖业并不发达,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促使这一养殖产业面积逐年扩大,不仅占领了江北许多内陆地区,甚至挺进了南方海鲜市场。
现象:烤牡蛎夜市上正流行
作为以海鲜特色为代表的青岛,一直以来吸引着诸多游客的味蕾。夜幕降临,青岛各地的夜市上,烤牡蛎成为特色美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吃烤牡蛎成了青岛的海鲜特色之一,渐渐形成了一种区域美食文化。正如台东小吃街一位商贩所言:前几年烤牡蛎在南方很流行,在青岛还不是很普及,而近几年青岛的烤牡蛎生意很火热,在台东不下10家烤牡蛎店铺旁,常常有游客排队品尝。
每年的休渔期,当市场上很多海鲜缺席之时,而青岛市民和外地游客,总能在市场上买到肥美的海蛎子。三五个朋友,购买一大兜蛎子和蛤蜊,到路边饭店加工后,喝着散装的青啤,几乎成了青岛特色美食的标配。可以说,如今,海蛎子在青岛的海鲜市场上,成为主打产品,自然也是青岛市民餐桌上的家常菜。
青岛的海蛎子,一年当中几乎不会断档,从春节后开始,一直到6月,每天有巨大的产量运往市场,即使到了7月播种下苗的季节,也有新鲜的蛎子上岸,填补市场空缺。刚一入秋,渔民、养殖户就开始大量捕捞蛎子。特别是随着气温下降,气温越低,海蛎子越发鲜美,到了元旦前后,产量开始增多。除了供应青岛市场外,青岛的海蛎子还被销往河北、天津和福建、江苏一带。
调查:青岛牡蛎有三大养殖区
青岛的海蛎子养殖产业,在20多年前还不成规模,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和海洋资源的减少,大量原来出海捕捞的渔船变身养殖船,更多的渔民发展起海上养殖。其中海蛎子因养殖方式简单,使得大量渔民加入其中,这也成为这些年青岛海蛎子养殖业突飞猛进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年来,早报记者一直关注青岛的海蛎子养殖产业。目前除了琅琊海湾有少量养殖外,主要养殖区域位于胶州湾的红岛海域、崂山湾的沙子口和即墨的鳌山湾。而海蛎子养殖规模发展比较迅猛的,当数鳌山湾和红岛区域。拿鳌山湾来说,这里风平浪静,常年洋流平稳,十分适合海蛎子生长。早在20多年前,以神汤沟为中心的几个小渔村,就已经开始大力发展海蛎子养殖产业。一个小渔村100多户人家,就有八成以上的渔民从海上捕捞转入海上养殖。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加上销路越来越好,周边大量渔民开始养殖,这里的海湾自然成为青岛海蛎子最大的养殖区,仅一年的产量就多达3000多万斤。而紧随其后的是胶州湾红岛海域,这里和鳌山湾一样,合适海蛎子生长,每年数以万计的蛎子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成为青岛的特色产品。
由于海蛎子养殖面积很难准确统计,记者仅从城阳和即墨两个区域掌握的数据分析,目前,分布在青岛胶州湾、鳌山湾、崂山湾以及西海岸新区等区域的养殖产量,每年大约在6000万斤左右。记者了解到,仅鳌山湾一个渔村每年的海蛎子产值就超过了2000万元,产量和10年前相比,增长了至少3倍之多。
特点:自然生长味道更鲜
和个大皮厚的南方生蚝相比,青岛的海蛎子皮薄个小肉嫩,由于在海水里自然生长的周期比较长,所以味道更鲜美嫩滑。近几年,随着海洋生态的恢复,大量的野生蛎子苗出现在青岛的各个海湾里。因此,在青岛的近海,有一种标志性的现象,就是在近海的岩石上,会有大量的野生海蛎子附着,只要遇到退大潮,赶海“大军”就会拿上工具,到岩石上挖野生蛎子。这种野生蛎子虽然小,但味道绝对称得上是青岛小海鲜中的一绝,时间长了在青岛的各大餐饮店中,形成了一道“野生蛎子炖豆腐”的特色美食。
沿着青岛海岸线上的小渔村行走,一定会有一道收获蛎子的风景线,刺激吃货的味蕾,让人流连忘返。上岸的海蛎子都被现场打包,采用全冷链海鲜运输车运往市场。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摄影报道
链接
我国养殖牡蛎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我国养殖牡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汉代就有牡蛎养殖的记载。目前我国牡蛎养殖区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山东和广西。其中福建省牡蛎养殖面积居全国之首。然而近10多年来青岛海蛎子养殖产业的异军突起,开始占领南方福建等地的海鲜市场。记者调查发现,退回10年前,青岛市场上的海蛎子,有一半产地在南方。如今,青岛市民日常吃的海蛎子,九成是本地养殖的。相反,据了解,青岛海域养殖的海蛎子多数被运往了南方市场。
新闻推荐
半岛全媒体记者王悦黄靖斐眼下,由山影集团联合出品,靳东领衔主演的乡村振兴题材电视剧《温暖的味道》正在湖南卫视热...
胶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