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一根筋”师徒传匠心

青岛早报 2021-03-10 06:23 大字

“我要做新时代优秀的建筑工人。 ”入行20年,从一名钢筋工到建筑工匠,来自中启胶建集团有限公司的宋德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还先后带出了400多名徒弟。这些年来,凭借过硬技术,他先后获得“山东省技术能手”“全国建筑行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其徒弟宋刚刚也多次获得全国和省、市的“技术能手”称号。师徒俩双双被评为“青岛大工匠”。

人物一

宋德强

“绑扎钢筋就像做艺术品”

3月9日,在胶州李哥庄镇的一处建筑工地上,记者见到了正在检查钢筋的宋德强。 39岁的他已经是有着20多年从业经验的“老师傅”了,大大小小的项目做了几百个。 “虽然我现在还在工地上扎钢筋、负责钢筋方面的工作,但跟刚开始来的时候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宋德强这样告诉记者。

17岁成为钢筋工

1999年,初中毕业后,17岁的宋德强到建筑队当了一名普通的钢筋工,并从此走上了拜师学习之路。钢筋工是建筑工地上最普通但却是最重要的岗位,不管是居民楼还是摩天大楼,所有的现代建筑都需要钢筋作为骨架。 “钢筋对于建筑,就像是人的脊梁一样重要。对建筑来说,这根‘脊梁’建不好,很容易出现大问题。 ”虽然平时看起来有些文弱,但到了施工现场,宋德强仿佛变了一个人,对团队和工作要求十分严格,“我要求带班队长拿着图纸核对每架钢梁,在钢筋绑扎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图纸一一查探、排查,避免任何错误。 ”在宋德强的团队中,从钢筋算料下料到钢筋加工,再到钢筋成形,一般要经过3关——自检、交接检、专检,严格实行“三检”制度,确保每道工序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

技术上精益求精

在日常工作中,宋德强对自己的要求更是近乎苛刻。“看起来钢筋工作是笨重活,没什么技术,可真正上手的时候,高手手下的钢筋就像面条,可以随意变换成合规构件,而新手手下的钢筋则像树杈,怎么摆弄也不符合要求。里面的学问大了。 ”宋德强说,长时间的工作让他锻炼出了奇妙的手感,有时仅凭对钢筋的弯折,就能判断出质量的好坏。虽然宋德强现在已经是高级技师、技术负责人,但他仍每天早早就到工地上巡检,每天亲手制作一批钢筋构件。他说:“只有经常往工地跑、泡在工地,才能了解工程的真实情况。遇到不符合工程规范的操作,我会及时纠正,把自己掌握的操作技能向大家讲解演示。 ”

业务上的精益求精使得宋德强在技术水平上不断突破新高度,从一名普通钢筋工成长为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和“好师傅”,在全省和全国大赛中屡获佳绩,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建筑行业技术能手”“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

带徒弟悉心传艺

如今的宋德强已经接过了老师傅们的接力棒,负责向青年工人传授技艺。他还成立了“宋德强钢筋班”,带领组员们认真学习新标准、新规范,用技术和知识武装自己。该班组已有职工150余人、骨干20余人,30余人取得了中、高级钢筋工职业资格证书,5人取得了技师资格。

“钢筋工干的是良心活,丝毫马虎不得。 ”在宋德强心中,“建筑工人是高楼大厦的主人。 ”从识图、算料下料再到钢筋绑扎,让工程安全,让用户满意,钢筋工程的确是一门学问。“与其把钢筋当做工业产品,我更想把它当做艺术品。当你加工完成一件钢筋构件后重新审视它,这是一种享受,有那么一刻,我会感觉自己是个艺术家。同时,在工作中要对你从事的行业足够热爱,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内心,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进行技艺上的创新,这就是我心中的工匠和其应有的工匠精神。 ”宋德强说。

人物二

宋刚刚

“只有创新才能创造价值”

3月9日,记者了解到,这些年来宋德强先后教出了400多名钢筋工徒弟,而在这些徒弟中,他最看好的就是今年37岁的宋刚刚。在他的培养下,宋刚刚凭借努力钻研的劲头,如今他不但成为青岛元昌盛房建集团钢筋项目总负责人,还先后获得了国家和省、市“技术能手”多个荣誉称号。

要做新时代的工人

“作为给房子搭骨架的人,钢筋工的工作繁琐复杂。一项工程往往有几十套甚至上百套图纸、资料、方案,几百上千个编号的钢筋型号、规格、尺寸,要根据施工方案,按照图纸正确搭建起钢筋骨架,才能筑起一座座坚固巍峨的混凝土建筑物。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发展,识图、配料计算等专业知识不断更新,钢筋工行业不再是传统的公式化操作。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工人,如果不懂得创新,又怎么去创造价值。很感谢我的师傅宋德强,没他就没有我的现在。我认为工人和工匠最大的差别在于,把事做完是工人,把事做好、做细、做精才是工匠。 ”宋刚刚说,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他常常会为一个降低成本的新施工工艺研究到深夜。这些年来,在施工中他与工友一起研究出了“大体积混凝土钢筋的搭设绑扎方法”等10多项工程改进和技术革新。

遇到难题决不服输

在多年来的技术比武中,让宋刚刚最记忆犹新的是2018年那场中国技能大赛。 “当时比赛很刺激也很激烈,但对我来说,比赛不是为了荣誉和名次,而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平台,更好地精进技艺。 ”宋刚刚说,在实际操作考试中,一个构件5米长的梁和1.7米高的框架柱,从下料到制作再到绑扎,有各个部位尺寸、位置、间距等零零总总50个测量点。在为期一个半月的艰苦集训中,他一直在和这个框架柱“较劲”,每一个测量点都精益求精,细细打磨。 “比赛中能做得好做得娴熟,平常在工地上操作就能更顺手更严谨。 ”就是这股不服输的劲头,让他获得了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钢筋工(职工组)第二名的好成绩。 2019年,他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和技能。学无止境,天天干,也要天天学。 ”这些年中,宋刚刚还积极报名参加了建筑管理专业的成人高考,日常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坚持阅读学习,把别人用来休闲的时光投入到对知识的渴求中。

新闻延伸

师徒将各自成立工作室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从一名普通的钢筋工到全国和省、市的“技术能手”,宋德强和宋刚刚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只要有一股子钻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做哪行,只有奋斗才能出彩,越奋斗越幸福。 ”宋刚刚深有感触地说。

记者了解到,如今宋德强和宋刚刚在各自的公司中,都已成长为管理者。在工友们心里,两人既是领导,也是师傅。从佩戴安全帽、穿戴使用劳保用品这些点滴做起,他们时刻关心着工友们的安全,坚持“传帮带”,耐心讲解。同时,他们还言传身教,把企业的好传统、好作风、好行为、好规范传递给每一个人。记者了解到,今后,师徒俩将会在各自的公司内成立工作室,不遗余力地将自己多年的经验传授给工友,力争带出更多的技术能手。

本版撰稿摄影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牟成梓 通讯员 史群

新闻推荐

爱车遭追尾修车又“折腾”

“3月1日,我爱人开车在胶州湾隧道被追尾,对方车辆承担全责。我把车开到4S店,没想到在理赔时遭遇一波三折。”3月7日,市民肖先...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