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胶州著书多(二)

金胶州 2020-06-24 08:07 大字
张炳旭

集部480部1128卷

楚辞类2部2卷。清代2人著述,道光《重修胶州志》著录,占青岛的67%。

别集类392部923卷,明代3人著述,清代8人著述,道光《重修胶州志》和民国《增修胶志》著录,占青岛的66.7%。

总集类29部105卷。明代2部2人著述,清代18人著述,道光《重修胶州志》和民国《增修胶志》著录,占青岛的55.7%。

诗文、评词曲类19部42卷。明代2部2人著述,清代13人著述,道光《重修胶州志》和民国《增修胶志》著录,占青岛的70.4%。

传奇、话本类9部14卷。明代1部1人著述,清代3人著述,道光《重修胶州志》和民国《增修胶志》著录,占青岛的100%。

制义类29部42卷。清代27人著述,道光《重修胶州志》和民国《增修胶志》著录,占青岛的100%。

闺秀类19部20卷,清代17人著述,王氏撰《小斋倦骕吟草》一卷(民国《山东通志·文艺志》著录);柯纫秋撰《香芸阁剩稿》(据《清代闺阁诗人征略》著录);柯劭慧撰《思古斋诗钞》,《楚水词》一卷,国家图书馆收藏;其它道光《重修胶州志》和民国《增修胶志》著录,占青岛的90.4%。

从四部文献存佚分析,青岛存328部,胶州存量182部,比其它区市存量多,占青岛的55.4%。这些古书在国家、省及重点大学图书馆收藏,青岛图书馆胶州档案馆藏量极少。

胶州在国家图书馆、省图书馆及高校藏书极少。经部今存19部,其中易类5部,书类1部,礼类1部,乐类4部,春秋类1部,四书类6部,群经类1部。史部今存38部,其中正史3部,杂史类3部,政书类3部,传记类5部,奏议类2部,地理类10部,经籍类12部。子部今存28部,其中儒家存4部,道家1部,天文算术类1部,艺术类11部,杂著类10部,小说类1部。集部今存97部,其中别集类71部,闺秀类6部,总集类6部,诗评类5部,传记话本类5部,制义类4部。

书籍文献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正是赖以书籍文献得以薪火相传。胶州历史上,在《四库总目提要》题录了明人赵完壁《海壑吟稿》11卷、高宏图《太谷堂集》2卷,清人法若真《黄山诗留》16卷、张谦宜《絸斋诗选》2卷和《四书广注》36卷(《四库未录书辑刊》)、高凤翰《南阜山人诗集》7卷。从胶州道光《重修胶州志》分析,艺文部分收录220多名著者的352种著述,其中收录王克掞著述14种,张谦宜、张宾雁各12种。从以上比较可以了解胶州籍学人著述,单靠《四库总目提要》和《续修四库总目提要》是望尘莫及,必须借助地方志和各大图书馆书籍研究挖掘整理。方志只是简略记载,详实的原始资料挖掘,可以让更多的人学习开发利用。就张谦宜而言,《胶州志》虽载有十二种,但是可以收集到的著述有几十种之多。

胶州文献诸多,代表胶州历史文明的辉煌,通过对胶州学人著述整理和分析,胶州明清特别是康熙以后的200年间达到顶峰,作品数量多,名人辈出,成绩也很大,像法若真、张谦宜、高凤翰等拥有几千首诗歌。

胶州著述多得以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在得以于大家族中文化传承方面的影响,得以于涌现出中大批学人。著述学人大部分为当时进士、举人。

在胶州著述名家中,著述学人大部分中进士和举人。不完全统计,明清进入翰林院编修就有23位,并在宫廷担任要职,在全国都很有影响。中进士后授中书舍人的有赵任、高宏图、匡延年、高曰聪、袁继业;担任翰林院编修,授内阁中书有胡逢恩、匡源;担任翰林院编修兼任南书房行走张谦宜。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庶吉士有张复初、赵文煚、法若真、王懿、赵泰临、于广、张应桂、窦光鼐、孙汶、宋潢、张曾霭、逄润古、杨际清、柯劭忞、李从灏。这些传世名人的作品留于宫廷数量颇多,是胶州文化带来繁荣的根本。

(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胶州的陕西人

方运丹日常同当地人交流,听说自己是陕西人后,一般都有两个反应,一个是会问一句:“陕西还是山西?”接着会问你们那里是...

胶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