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咱大伙儿从土坯房搬到这新楼,这么多年来,大家的日子越来越有滋味,文明素质节节高,2015年咱村成为胶州第一个全国文明村庄,2017年复审继续保持这
村委婚庆服务小组倡新风(资料照片/李燕)□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王珊
编者按
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三里河街道管理村的做法是:有事好商量,群众的事群众定,大小事通过群众来拍板,让群众当家作主,真正实现了“管而有序、理当井然”。近日,管理村开始推进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工作,围绕住宅楼加装电梯事宜,进行了一系列民主决策活动。本报特推出《管理村村民自治故事加装电梯进行时》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装电梯,可太好了!以前住的楼层高,年纪大了上下楼费劲,村里组织文化活动经常不能参加,以后可不用担心了,想扭大秧歌,随时都能乘坐电梯,下来和姊妹们扭两下,太好了!”4月12日,三里河街道管理村的秧歌迷马汝凤,听说村里住宅楼将加装电梯的事,格外高兴。
当天上午7:30,管理村召开村“两委”会;8:00,召开党员代表会议;8:30,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这三个会都是同一个议题——“管理村老旧小区改造提升”。
管理村文明办主任刘秀明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和大伙说开了心里话。“2005年,咱大伙儿从土坯房搬到这新楼,这么多年来,大家的日子越来越有滋味,文明素质节节高,2015年咱村成为胶州第一个全国文明村庄,2017年复审继续保持这个荣誉。现在,咱村要率先在全市进行老旧小区改造,住宅楼加装电梯,咱大伙儿的文明水平还得再提高,要处处争先进!”
刘秀明的话,引来大伙儿赞许的掌声。15年来,管理村始终把文明素养作为关系村庄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并创新采取了一系列新手段、新举措。
A
精神文明走在前
走进管理村,一栋栋居民楼整齐划一,道路干净整洁,各色花迎着春风恣意盛开,处处鸟语花香,处处是风景。
管理村现有15栋居民楼,共412户,这个不大的城中村不仅活动广场、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齐备,而且大秧歌舞蹈队、门球队等各类活动队伍样样齐全,在管理村几乎人人都是文化人,人人都有拿手“绝活”,人人的生活都多姿多彩。空闲的时间和姊妹一起扭两曲秧歌,和伙计们组队打一场门球,或者几人围在棋盘上进行一场“博弈”……不仅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邻里关系也在一场场文化活动中不断改善,更加团结。
2005年,管理村完成整体搬迁改造起,便创办了“村级文明办”,以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核心抓手,抓出一片文明,富裕一村百姓。“我们村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先后出台《村干部工作制度》、《村规民约》等30多项制度,为保障各制度落实到位,还专门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建立集体学习制度,把全体村民分为4个小组,围绕村规民约、上级政策等方面,每晚集体学习一小时,并把学习出勤和考试情况纳入村民的日常考核,确保教育出实效。”刘秀明是管理村文明办主任,同时也是管理村村庄文明建设的代言人,他告诉记者,“除此之外,我们通过建设健身广场、活动中心,成立大秧歌舞蹈队、门球队等多支活动队伍,定期举办纳凉晚会、全民运动会等活动,每次活动前,都对村民进行一次政策宣讲和文明素养教育,做到了寓村民教育于文体活动之中。”
B
德治建设花样多
在管理村,一年当中最期待的活动是什么?
在采访中,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
优秀村民和优秀小村民评比。
从2007年开始,管理村每年围绕孝老爱亲、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为集体作贡献五大方面,开展优秀村民和优秀小村民评比上榜活动,至今已有13个年头,共评出优秀村民和优秀小村民260多名。
“3月2日,管超捐100元,王彩超捐100元,刘永棣捐100元……”在管理村文化广场旁边醒目位置,好人好事光荣榜和违反村规民约的曝光台,一红一黑,一好一差,格外显眼,这也是村庄德治的生动体现。
“现在在我们村,人人都想争当优秀、争相上榜,坚决不干坏事。”刘秀明说,疫情期间,我们村有60多名村民自发踊跃地到村委捐款近7000元。“同时,这也是一种传帮带,通过孝老爱亲,教育村民传承良好家风,带出更好的乡风。”
村民王彩超虽然年纪不大,但却是多次登上光荣榜的热心村民,抗击疫情捐款走在前面,主动清理卫生环境,碰到左邻右舍有什么难事都靠前搭一把手。在她眼里,“两榜”映射出的是沉甸甸的身份形象。“自从村里有了曝光台和光荣榜后,大家都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觉得上了光荣榜后脸上非常的有光,都抢着做好事。”
C
移风易俗我先行
受疫情影响,今年1月,村民刘大姐为自己的父亲办丧事,灵车等各项费用总共支出190元,过段时间,村集体把190元全部报销。作为事主,刘清兰一分钱不用花。
“搬进楼房,不适合再搞烧纸钱、吹喇叭这类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陋习。更重要的是,现在市里提倡移风易俗,咱们管理村作为全国文明村庄,必须得起带头作用,打破旧习俗,培育文明新风尚。”刘秀明说,“经过征求村民意见,2012年5月1日,管理村开始推行红白事简办,并把移风易俗相关要求写入村规民约,率先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组织,制定《婚事俭办规定》和《丧葬规定》,一个标准、一套流程免费为村民提供婚丧嫁娶方面的服务。”
“过去一桩白事,最少也得花费一万多元,多的三四万元,现在是零支出。”记者了解到,按照传统的殡葬方式,丧主进行殡葬时需要多种开销:香火祭品要800元左右;出大殡的白孝服700元左右;雇请戏班吹拉弹唱要1000元以上;宴请吊丧的亲朋好友需要大概3000元左右;一场殡葬仪式下来,花费至少要达到5000元。这对普通农村家庭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更有甚者,儿女们为分摊花销吵吵闹闹,大动干戈,影响亲情和睦。而采取新型殡葬模式,丧主几乎可以免去一切开销。
对于喜事,村里也成立婚庆服务小组,提供车辆、策划、装饰、鼓乐等服务,由村集体提供3辆装饰好的婚车迎娶新人,1辆大客车接送客人,婚礼现场统一装饰,村里还免费提供鼓乐队,让婚礼简单而又喜庆,传扬着文明的新风尚!
新闻推荐
上期提要:法国在1904年开始修建滇越铁路北段,大批的工程技术人员进入到云南。英国也要在云南修建铁路。于是,英国、...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