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偏远乡镇演绎华丽“蝶变”

金胶州 2020-03-23 07:36 大字

人物名片:刘京明,中共党员,2011年11月任原张应镇党委副书记、镇长,2012年12月任里岔镇党委副书记、镇长,2015年6月至今任里岔镇党委书记。

日前,山东省委省政府公布了《关于表彰“攻坚克难奖”“勇于创新奖”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里岔镇党委书记刘京明获得“‘攻坚克难奖’先进个人”这一殊荣,成为全省50名“攻坚克难奖”先进个人之一。

里岔镇是胶州市的“西南乡”,青岛市的“西大门”,由原里岔镇和原张应镇合并而成,全镇辖157平方公里,76个村、6.4万人,147个党组织、3747名党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里岔就是发展落后的代名词。刘京明担任里岔镇党委书记后,面对里岔镇经济基础薄弱、考核始终处于第三方阵的现状,以苦干求突破,向巧干要动力,推动里岔镇先后获评青岛市先进党组织、山东省森林乡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在胶州市12个镇办综合考核中,2017、2018连续两个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实现“后三名”向“优等生”的华丽蝶变。

怕天黑、盼天明,

只争朝夕全面扭转发展困境

就里岔镇而言,最大的“山头”,最大的“难题”就是经济发展上的乏力,2015年的里岔没有几个大的项目,财政收入仅有5000万,是全市12个镇办中最少的。面对发展上的差距,地缘上的不足,基础上的薄弱,刘京明带领一班人同心同向谋发展,不服输、不认输,

(下转第四版)(上承第三版)坚持用人缘补地缘,用干劲优环境,用时间拼速度。

“18:00决定出发;21:00登机;23:00到达目的地,与项目方有关领导沟通、研究工作方案直到次日凌晨2:00;6:00起床动身赶往项目总部,为的是8点前争取与项目总部负责人见面。”这样的工作时间表,以及到项目总部跑十几次甚至几十次,为的就是“笨鸟先飞”。正像他自己常说的那样,“星光不问赶路人,但时光终不负有心人”,在客观条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先后引进中东双赢、新之环保、新再生网等总部经济项目,推动全镇2018年半年就完成了全年的税收任务,2019年实现财政收入2亿元,是2015年的整整5倍。特别是新再生网被称为再生资源行业的“淘宝网”,作为全国唯一试点在青岛先行先试,有望成为引领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独角兽”企业,招引、培育该企业的相关做法被《新华社》《领导参阅》《大众日报》等推广。在招引总部经济拓宽税源的同时,谋划布局的东西南北四个产业组团也竞相发力,形成了四个大体量经济群,2019年里岔镇新开工面积达60万平方米,是之前3年的总和,固定资产投资达到近40亿元,实现翻番倍增,里岔镇2019年12月被公布为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走出了发展落后的困境。2019年12月8日,在省政府举办的乡村振兴“齐鲁论坛”上,刘京明作为全省唯一一个乡镇代表,在山东大厦金色大厅做了主旨演讲。

固根基、补短板,

持续创新打造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

里岔镇是一个合并乡镇,在村庄规模优化调整前辖101个村,在镇党委直接抓村庄的传统模式下,用力分散、效能低下,群众诉求不能高效解决,各类信访隐患开始抬头。在现有治理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治理效能,成为摆在刘京明面前的第二个难题。

刘京明通过深入思考、反复推敲,提出要“关口前置,重心下移”,将部分机关人员下沉到12个社区,通过成立社区党委,充实工作力量,构建起镇党委抓社区党委,社区党委抓村庄支部的分级管理机制。在成立社区党委之初,为了确保其发挥作用,刘京明围绕人员配置、职能定位、运行机制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调研,通常是白天走社区、问群众,找问题、找不足;晚上组织大家分头想、一起议,想办法、找路径,在相关运行机制相对完善前的两个月里,里岔镇便民服务中心306会议室的灯晚上11点前总是亮着的,最终确定了每个社区“1+3+3+1”的工作配置,即每个社区配备社区书记1名,驻点人员3名,协警3名,综合执法人员1名,明确了“双促四抓三协助”(“双促”:促进上级工作落实,促进下情上达通畅;“四抓”:抓实基层组织建设,抓严村庄“三资”管理,抓细矛盾排查化解,抓牢村级治安稳控;“三协助”:协助办理涉农审批,协助开展便民服务,协助发放惠农补贴)的工作职责,推行了社区警区职能融合的运行模式,这也是胶州市“一核六维”区域化党建共同体的雏形。在此基础上,陆续推出了纪委+审计+党建、综治+信访+民生365等多种社会治理创新,2018年4月11日,中纪委对里岔镇相关做法进行了实地调研并给予高度肯定,《新华社》《民主与法制》《大众日报》等给予刊发推广。

2019年年初,青岛市乡村振兴攻势提出推动合村并点的要求后,刘京明第一时间带领分管负责同志赴浙江学习先进经验,在胶州市率先探索、先行先试,提出了渐次推进“合村—合账—合居—合心”的四合模式,第一批41个村庄已全部调整完毕,村庄个数优化至16个,优化比例达60%,相关做法被《大众内参》推广,署名文章被《乡镇论坛》《党员干部之友》等刊发。孜孜不倦的创新,终会结下乡村善治的硕果,2019年12月3日,在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之际,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了100个乡村治理示范镇,里岔镇成为山东省五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之一,也是青岛市唯一一个。

工作抓、感情促,

凝聚人心“不用扬鞭自奋蹄”

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面对乡镇硬任务多、问责多、激励办法少的“两多一少”的新形势,很多干部对当下的乡镇工作存在畏难情绪,特别是由于里岔镇距城区最远,每天往返要80公里,很多优秀的人才,在收到市直部门的“橄榄枝”后,纷纷“进城”,人才流失严重。

面对这一现状,刘京明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提出“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心理上关怀”的要求生动运用,实行了让干部找到“三感”——归属感、成就感、存在感的“感情振兴法”,以情动人,以情凝心。为了让干部找到归属感,为全体机关干部集体过生日。每个星期一机关干部点名会结束后,给本周乡镇干部的“寿星”们集体过生日,献上生日“五件套”——一张贺卡、一束鲜花、一张书卡、一张蛋糕券、一天假。最后同唱一首《我们走在大路上》,唱出激情、唱出亲情。为了让干部找到成就感,开展了“留下一块格言牌”活动。通过在机关内部悬挂机关干部自己提报的格言牌,让普通的机关干部也能“上墙”成为“重要人物”。励志格言成为巨大的“能量池”,天长日久、耳濡目染,鞭策自己、激励他人,让每名机关干部,目之所及都是正能量,耳之所听都是好声音,心之所感都是主旋律,大学生村官毕海洋提报入选的格言——“抓住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得到大家一致认可,已成为全镇上下共同奋斗的工作理念!为了让干部找到存在感,过好“好人节”“青年节”“女神节”三个节。每年“三八”妇女节,为女机关干部献上的“女神四爱”——一本书、一束花、一贺卡、一个主题活动;成立里岔镇大学生村官团支部,每年“五四”前后组织开展“青山绿水,青春有为”主题实践活动,碰撞思想、凝聚共识,里岔大学生村官团支部也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每年“七一”前夕,开展“最美里岔人”评选,评选“里岔好人”。“最美里岔人”评选重点把镜头对准那些奋斗在一线的“草根”,把鲜花和掌声送给那些平时默默无闻但脚踏实地的身边好人,近年来,里岔镇涌现出大批的道德模范,28人获评“最美胶州人”,7人获评“青岛市文明市民”,2人获评“感动青岛十佳道德模范”,3人获评“山东好人”,2个家庭获评“山东省文明家庭”,1个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通过正向激励,找到共鸣点,点到心动处,实现“工作+物质”到“工作+感情”的转变,实现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形成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相关做法被《新华社高管信息》等推广,署名文章被《山东通讯》《青岛通讯》刊发。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镇上下同心同向、共同努力的结果。”刘京明说,“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地不分南北东西、人不分男女老少,全民驱动、全体冲刺,向着打造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这一目标勇往直前!”

(孔浩孙语)

新闻推荐

小区路面老化严重没路灯 业主致电96663投诉,居委会回应争取列入老旧小区改造

半岛记者鲍福玉刘玉凡为方便广大市民参与“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半岛新闻开设专栏,倾听...

胶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胶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