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湛就任不其侯,八代传侯贵戚家

半岛都市报 2020-03-17 04:11 大字

汉献帝受胁迫伏皇后被灭门

伏湛讲经图

光武帝刘秀(资料图片)

城阳城子遗址

伏湛(资料图片)

不其县始于秦朝。城阳文史专家陈博州告诉半岛记者,虽然《辞海》称不其始于汉朝,“现在通常的说法是以‘城阳区志’为准了,这一点是各方面的研究资料证实的,汉朝从秦制,汉朝的制度沿袭的是秦制。”那么“不其”之名从何而来呢?原来其得名于不其山(今铁骑山)。据史学家、考古学家王献唐考证,古代有不族和其族居住在此,因而取名不其山,不其县则也因此而得名。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主张,在胶州湾西岸设齐郡,并于公元前221年置不其县。

皇帝召回未就任,遗憾去世

福兮祸之所倚,就是在被免官之后,伏湛与不其结下了不解之缘。

封侯是荣誉的象征,王亲或亲信才能享此殊荣,而不其之地曾经数度封侯。据陈博州考证,公元前181年,太后吕雉的侄子吕种曾被封为不其侯,“他是首个获封的不其侯,这是我在《史记·外戚传》上查到的”。根据《城阳史话》记载,之后曾经有多个侯爵出现: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封大司空何武为泛乡侯,食邑千户。

伏氏封侯是在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光武帝刘秀封伏湛为不其侯,封地中三千六百户人家上缴的国家税款,供伏氏消费用,并建不其侯署,传了八世。之后,战乱频仍,不其“城头变幻大王旗”。

接着说伏湛。后来南阳太守杜诗上书推荐召回伏湛,他认为说:“臣杜诗私下看到前任大司徒阳都侯伏湛,自从入学,品行终无污点,诚实好学,恪守规矩,经学可做别人的老师,品行可算别人的表率。先前在河内朝歌以及在乎原,官民敬畏爱戴他,效法学习他……因小过失被贬斥,长期不再任用,有见识的人感到可惜,儒士觉得痛心,臣私下担忧这件事。伏湛相貌堂堂,足国家的光荣;他的智慧谋略,是朝廷的智囊”。于是,在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夏天,朝廷征召伏湛,光武帝命令尚书选拜官的日子,谁知还没来得及到任,因为光武帝宴会召见时伏湛中暑,病重去世。光武帝赐给棺材,并亲临吊唁祭奠,派使者送葬修坟,也算是对这位老臣的惋惜和敬重。

伏湛有三子:伏隆,伏翕和伏咸。

伏湛去世后,儿子伏翕继承了爵位,封不其侯。一般长子世袭,为何会落到次子身上?

这与伏隆的传奇经历有关。

传子传孙,八代不其侯

伏隆从小就因节操而成名,曾在琅琊郡担任督邮(官名)。公元26年,他前往在河南怀县所设立的“怀宫”,受到了刘秀的亲切接见。

根据《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记载,建武三年(公元27年),当时叛军张步兄弟各自拥有强大的军队,占据齐地,朝廷任命伏隆为太中大夫,带符节出使青、徐二州,招降各郡国。伏隆发送檄文给各郡国,苦口婆心连带威胁,“如今虎牙大将军盖延屯兵十万,已经攻克睢阳,刘永逃走,家已被族灭。这是各位听说过的。你们不事先替自己考虑,后悔怎么来得及?”张步也被吓得不轻,立刻派使者随伏隆到朝廷上书,还献上了鲍鱼等海鲜示好。

建武三年(公元27年)冬天,朝廷任命伏隆为光禄大夫,再次出使张步的地盘,并与新任青州太守和都尉一起东行,诏书命令伏隆可以直接任命县令以下官员。伏隆招抚安慰,许多地方都投降归附。正在这时,光武帝任命张步为东莱太守,而刘永也派使者封张步为齐王。权衡再三,张步贪恋侯王的爵位,犹豫不决。伏隆开导他说:“汉高祖和天下约定,不是刘氏不能封王,现在可以做十万户侯了。”张步想留伏隆和他一起守卫二州,伏隆不肯,想回朝廷复命,张步害怕伏隆说出对自己不利的话来,干脆拘禁了伏隆,接受了刘永的封爵。

伏隆于是派密使上书:“臣伏隆出使没有功劳,被张步拘禁,虽身在危难,舍命不顾。另外官民得知张步反叛,心中不愿归依他,希望朝廷按时出兵,不要担心臣。臣伏隆能活着回朝廷,被有关部门处死,这是我最大的心愿。如果死在敌人手中,就把父母兄弟长托给陛下了。陛下和皇后、太子永远享受万国,和上天一样无边无际。”光武帝见到伏隆的奏书,召见伏隆的父亲伏湛流着眼泪把伏隆的奏书给他看并说:“伏隆可以说是具有苏武一样的节操。恨不能立刻答应他并立即把他救回来!”然而,奇迹没有出现,伏隆被张步杀害。

建武五年(29年),朝廷平定张步,光武帝到北海,诏书命令伏隆的弟弟伏咸收伏隆的尸体,赐给棺材盛殓,太中大夫护送丧事,诏书通知琅琊郡修建坟墓,任用伏隆的儿子伏瑗为郎中。

两年之后,刘秀派大将击败张步,为了让他投降,还表示愿下诏书命伏湛不可记恨杀子之仇。而且,张步投降之后,刘秀也确实并未杀他替伏隆报仇。

伏湛死后,他的儿子伏翕承袭父爵,当上了不其侯,这一爵位代代传袭。在伏翕之后,不其侯又传袭了六代,分别是:伏光、伏晨、伏无忌、伏质、伏完和伏典,几乎贯穿东汉王朝的整个时期,是为不其县城内的一大望族。

伏家还与皇室通婚,成为贵戚之家。据《后汉书·伏湛传》记载,伏晨谦敬博爱,非常好学,娶了尚平公主。伏晨的孙女又成为汉顺帝的贵人,伏家也成为贵戚之家。伏晨的儿子伏无忌曾奉皇命,与他人一起校订五经、诸子百家等;后来又与黄景、崔寔等人共同撰写了《汉记》。他还自采史料,编成《伏侯注》一书,该书上起黄帝,下至汉质帝,如今尚有传世。

侯位世袭到了伏完这一代,据《后汉书》记载,伏完“深有大度”、汉桓帝将女儿安阳公主许配给他,任为侍中。伏完生有一子一女,子叫伏典,女儿便是伏寿。伏寿和皇室亲上加亲,被选入宫,后被汉献帝立为皇后。

在古代,这是无上的荣耀,但也潜藏着危机。后来,有人给伏氏一门的评价就是:“因经学而兴,因贵戚而亡。”

之后发生的事情大家比较熟悉。

东汉末年,社会动乱,权臣当道,曹操瞄准时机抢先率军进驻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挟持献帝迁都许昌。献帝在许昌,只是空守着个皇帝的位子,连皇宫的守卫和内部的侍从人员,都是曹操的党羽亲信。

汉献帝身为皇帝,他当然不甘心于这种傀儡的地位。他写好密诏,让车骑将军董承于衣带中藏好带出,命令宗室刘备等密谋除去曹操。结果董承事败被杀。曹操的残暴,使汉献帝和伏皇后感到震惊,于是伏寿写信给她的父亲伏完,尽数曹操残暴之状,嘱咐父亲先发制人,铲除曹操。可惜的是,伏皇后的信如石沉大海,伏完直至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去世都未敢有丝毫行动。

伏完死后由子伏典嗣不其候。

密信没有起到作用,反而因败露而惹祸上身。曹操命令献帝废除伏皇后,并代献帝写好了废除伏皇后的诏书。接着,派御史大人郗虑拿着诏书,同尚书令华歆一起带兵包围了皇宫搜捕伏皇后。当时,伏皇后慌乱之中藏进了宫中的夹墙里,被华歆发现拖出。这时献帝在外殿陪郗虑坐着。伏皇后披头散发赤着脚被兵士押出,她向献帝哭诉:“你就不能为我求个活命吗?”献帝叹了一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何时终了呢!”并回过头来对郗虑说:“郗公!天下哪有这个道理啊!”郗虑等人并不理睬献帝,将伏皇后关进监狱里,幽闭而死。

伏皇后生的两个儿子,也被毒死,此事也牵连了她的整个家族,不其城伏氏宗族被处死100多人,从此城阳无伏姓。

在不其城旧地(今城阳街道办事处城子村和寺西村之间),1958年曾出土一块东汉墓碑,上面详细记述了此事。这次历史事件,著名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专门以“伏后为国捐生”一节故事进行编写,这也是古代封建王朝宫闱惊变的又一个缩影。《后汉书》称,不其侯国伏湛家族“世传经学,清静无竞,故东洲号为‘伏不斗’云。”即使如此,在尔虞我诈的社会里,最后仍遭诛灭九族的下场。

伏氏家族的命运为不其历史注入一抹血色黄昏,在苍凉的海平线上回荡。

伏皇后(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巴士公司:强化公交车复运安全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通讯员宋嘉为保障城市正常运行,满足复工复产出行需求,市巴士公司采取岗前车辆“...

胶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胶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