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闲人不闲,家家漏粉忙

半岛都市报 2019-12-04 01:57 大字

粉条成排挂起,在村前的空地上晾晒。

王勇正在将过凉水的粉条挂起来。

□文/图半岛记者陆金星

胶州洋河镇大相家村是远近闻名的“粉条村”,加工红薯粉条起源于明朝。每年农历小雪节气后,村民们凭着祖传的粉条加工手艺,制作粉条增加收入。

11月29日,大相家村村前的空地上,成排的粉条挂了起来,村民穿行其中,对粉条进行整理。经过一两天晾晒后,就是成品粉条了。在村民王勇的粉条加工作坊中,五位村民正围在一个热气腾腾的大锅前,两人负责和面,一人负责漏粉,一人负责烧火,王勇负责将漏好的粉条上杆,等充分冷却后再放进冷库内冷冻。

大相家村的红薯粉条制作工艺都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完全纯手工制作,已被当地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王勇介绍,从收获地瓜到最终制成粉条,需要经过粉刷、发酵、制粉、和面、漏粉、打粉、冷冻、晾晒和包装等多道工序。放入冷库经过十多个小时冰冻,粉条里的水分都冻了出来,拿到室外经过晾晒,这样加工出的粉条自然筋道、口感好。

据了解,目前大相家村有200多户村民,从事粉条加工的有60户左右,预计今年全村粉条产量50万斤左右,产值近800万元。

扫码观看本新闻精彩视频

▲浸泡过凉水的粉条要放入冷库冰冻,之后才能晾晒。

▲晾晒粉条的时候需要将长短不一的粉条规整。

新闻推荐

土豆防治病虫害用上无人机 青岛市以示范区创建为支点,以技术创新为杠杆,撬动马铃薯特色产业新发展

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是农业农村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青岛市农机中心立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理...

胶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胶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