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集人返乡 打造“番茄王国”

金胶州 2019-12-03 09:04 大字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代珍武

通讯员聂文展张劲弓

赵建,一个性格粗犷、皮肤黝黑的典型北方汉子,他从小就离开了老家,一个人在胶州城里打拼。虽然人在外,但他心中始终不忘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

去年,他毅然离开繁华的城市,回到了故乡,建设了青岛“绿美苑”生态基地,发展有机番茄种植,带领乡亲们共同发家致富。

赵建今年51岁,他的老家铺集镇辛屯村。16岁离开故乡,一个人在外挣钱,以此来养家糊口和供应弟弟上学。他先后干过企业,打零工,在机关干临时工。

1986年,赵建辞掉原胶县水产局的工作,下海经商。由于对海洋渔业比较了解和熟悉,他在胶州农贸市场租了一个摊位,专门经营各类海鲜产品。随着生意规模越来越大,他又先后投资房地产、宾馆、茶庄等行业。

在赵建的内心深处,始终念念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他常说,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是辛屯的老少爷们一口水一把饭把他养活大的。为此,他曾在题为《故乡》的诗中写道:“东西南北闯天下,念念不忘家乡情。梦中多次回故乡,辛屯终是咱的根!”

思路决定出路。在赵建的脑海中,对回家乡如何发展,已经有了大体的框架。简单一句话:要打造一个北方的“番茄王国”。

说干就干,赵建注册了青岛绿美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绿美疏苑”商标,在辛屯村南租赁了土地,投资600多万元,开始建设连栋式温室大棚,初步规划是100亩,产品生产走高端有机的路子。为解决水源问题,他建设了机井和储水池,为使番茄能喝上纯净水,他购置了净化设备,对水源进行了三级净化。

在番茄品种的选择上,他精选了荷兰、以色列等国家的“大黄”、“迷彩”等十几个优良品种。在栽培上采用了无土椰糠栽培,产品不打农药、不用化肥、不用激素、蜜蜂授粉、自然成熟。

在技术上,他聘请了农业专家,自费订阅了《农民日报》、《中国农业信息》、《农村大众》等报刊,空闲时自己就慢慢揣摩研究。现在,赵健对番茄的栽培和管理技术了如指掌,谈起番茄来头头是道。

在基地的建设和生产中,赵建使用的都是本村和周围村庄的人员,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他们在这里离家近、环境好、待遇高,基地的建设可为父老乡亲每年增收100多万元。赵建还鼓励和带动乡亲们发展高效农业,他免费提供技术,并在资金上给予扶持。他还热心于公益事业,每年的儿童节、教师节等节日,他都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在今年的“慈善一日捐”活动中,他也是踊跃参加,是辛屯村村民中捐款数额最多的。

在建设“绿美苑”生态基地的基础上,赵建还在“绿美苑”的北侧建设了“永聚诚”国学基地。这里原来是村里的小学,前几年小学合点并校搬到了张家屯小学,赵健充分利用这处闲置的学校,按照徽派的建筑风格,对房屋进行了重新改造,建设了国学教室,聘请了国学教师,决定加强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国学教育,将这里打造成国学和红色教育基地。

“番茄架下春光现,花香自引蝶来恋”。今年慕名前来采摘和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生产的有机番茄源源不断地进入到青岛、黄岛等地的大型超市和星级宾馆,顾客品尝了这些异国品种的番茄后,对产品是赞不绝口。

赵建的“番茄梦”刚刚开始,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期待他的“番茄王国”越来越强大,乡亲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

新闻推荐

“周行一善”走进中云街道 2万救助金帮助困难家庭

□半岛记者张超通讯员徐鹏报道本报讯11月27日,胶州市慈善总会“周行一善”慈善救助活动走进中云街道,在中云街...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