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成名 两进宫廷 宫廷画师冷枚历经三朝皇帝,待遇大不相同

半岛都市报 2019-10-22 06:23 大字

半岛记者张文艳

带着祖上的光环,冷枚横空出世。

他出生的时间至今还有争议,一般认为是生于1661年,卒于1743年(1742年到1743年间),这些结论都是根据他的资料和画作得出的。

冷枚,字吉臣,号金门画史,曾经住在胶州分水岭街,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擅长山水、人物和仕女图。关于冷枚的记载并不多,停留在“工丹青,妙设色,画人物尤为一时冠”(《增修胶志》)上,因为他一生中四分之三的时间都服务于宫廷,所以除了他的作品,他留下的内容较少。

采访胶州文史专家石业华先生和张志康先生,通过冷枚后人的记述,我们还原了冷枚简单却不凡的人生。

小伙北漂进宫成名

清朝康熙年间,京城街头,一位不满20岁的年轻人风尘仆仆,伫立街中,面露迷茫之情。家人变卖部分田产支持他“北漂”,是望他能上京寻觅名师,明确自己人生的方向。此时此刻,他不知未来如何,掸落身上的尘土,掂一掂早已为数不多的盘缠,立刻明晰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填饱肚子,于是,他决定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摆摊以卖画为生,等待机会。

北漂求名师

青年名冷枚,胶州人。那么,他是如何从山东千里迢迢来到京城的?石业华先生介绍说,冷枚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继承了先祖的衣钵。不过,父亲冷克续显然知道政治地位对一个家族的影响,于是提出希望儿子能够考取功名。冷枚按照父亲的意愿考取了秀才,之后就再也不想为赶考耗费精力了,因为比起八股文,他更喜欢渗透在血液中的绘画艺术。于是,他放弃科举考试,专门学习绘画。

天赋要有,良师更不可少。石业华先生说,冷枚的起点很高,因为父亲给他介绍的恩师是冷家族叔冷印乾。冷印乾,字君若,工书,精篆刻。书师姜长植,篆师温如玉。所抄录古文读本,精纯绝伦,所镌石,每下铁笔必极工尽至而后已。冷氏属承家学,书画,篆刻名重一时。且嗜学博古,鉴赏古铜器不爽秋毫。而且,清朝著名的经学家、方志学家张谦宜,在胶州除了高凤翰以外,为数不多的好友之一就是冷印乾,张谦宜每次从松山子村到胶州赶集,必夜宿冷印乾家,两人诗文唱和,很是投机。同时也是受了这位族叔的影响,冷枚对功名不甚热衷。

跟着名师,冷枚进步很快,小小年纪就成为了胶州名画家之一,他擅长画工笔人物,“称霸”胶州城。冷印乾看冷枚已经出师,一天,将他叫到跟前语重深长地说:“如今我已倾囊相授,不能再教你更多,你如果想有所建树,应该北上京城求名师教诲,屈居胶州,实在可惜”。冷枚听从了族叔的指点,回家跟家人商量,变卖了部分田产,换得微薄的盘缠,就这样踏上“北漂”之路。

一个小小的秀才,且出身平民家庭,要想在京城立足,谈何容易?

冷枚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希望的渺茫,决定先站稳脚跟,再寻找机会。于是,街头上,不到20岁的冷枚摆起画摊,以为他人写对联画画为生。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更确切地说,是有才能的人,很快,冷枚就从小摊贩变成了名画家,而他服务的对象,竟是当朝最尊贵的人:康熙。

关于冷枚进宫的经历,张志康先生给半岛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话说一日,冷枚卖画回住处的路上,遇到一王府正忙着贴对联,对联写好后,王爷很不满意,因为他总觉得对联上面的字小下面的字大,很不协调。“现在看来是视觉的原因,因为上面的字高,但当时的人不得其解”。冷枚是画家,一下子就看出了端倪,他自告奋勇,大笔一挥,洋洋洒洒,写出一副飘逸的对联,关键是贴之前可以明显看出上面的字大下面的字小,贴在大门上后,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对联每个字大小均匀,协调美观。就这样,冷枚一举成名,也为日后他被选入宫廷埋下了伏笔。

伯乐带进宫

石业华先生给出的版本是,伯乐焦秉贞,也是冷枚后来的恩师,发现了他。焦秉贞字尔正,山东济宁人,和冷枚是老乡。焦秉贞是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的门徒,通天文,擅长画肖像。康熙时官钦天监五官正,画“御容”。明末清初,西洋教士布道中国,以宗教画为宣传工具,清朝画院供奉众多西洋教士,焦秉贞在此期间受到影响,在画人物等时,吸收了西洋画法,重明暗,楼台界画,刻画精工,绘有《仕女图》《耕织图》等,一时形成了风气,很受康熙赏识。

“焦秉贞当时已经出名,他一日从宫廷出来,路上遇到了冷枚的画摊。他看冷枚年纪轻轻,笔法却很娴熟,仕女栩栩如生,不在宫廷画师水准之下,很是惊讶”,石业华先生说,于是焦秉贞上前问冷枚哪里人?为何来京城?冷枚如实回答。焦秉贞对冷枚天赋异禀的赞许,使得两人成为挚友。焦秉贞将冷枚招到府上,亲自教导,聪颖的冷枚很快就吸纳了西洋画法的精髓,成为焦秉贞最得意的门生,一时风头无限。

于是,在焦秉贞的介绍下,冷枚也进入宫廷。关于冷枚入宫的时间,业界一直有争议,王怀义在《清代宫廷画家冷枚生平补正》中提到,在京城,冷枚曾去拜访过同乡王沛思,并认识了王沛思的弟弟王沛恂。王沛恂(1653年-1718年),字汝如,号书岩,山东诸城人,比冷枚年长七八岁。两人的相识为冷枚本来不多的材料增加了可以考证的素材。因为王沛恂将他们的交往陆陆续续记载了下来。

王沛恂在《匡山集》卷一《题冷吉臣画册》中,提到,1681年秋季的一天,他寄居在哥哥家里准备赴考,遇到了前去拜见同乡的冷枚。当时的冷枚还很年轻,20岁年纪,“聪慧绝伦”。此时他就已经选入宫廷绘画了。王沛恂这才知道《南巡图》“多出其手”,很是敬佩这个比自己年轻的小伙子。所以,王怀义得出结论,冷枚的师父应该先是早在顺治帝时就入宫的顾见龙,在顾死后承袭了他“金门画史”的称号,又师从焦秉贞学习西洋画法,进而形成了自己的画风。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冷枚凭借自己的才能,一举与恩师并肩:“初师五官正焦秉贞,后与秉贞名相垺”。由于冷枚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内廷,所以外间对他的情况知之甚少,但他在宫廷的经历,则是一波三折。

新闻推荐

创新驱动发展设计引领未来 2019创新设计国际论坛在胶举行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孙海/文民军/摄十月的胶州,秋高气爽、落叶缤纷,10月20日,“设计美好生活”20...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