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钟璞:“我在,孩子就有家”

大众日报 2019-09-20 09:26 大字

■周末人物我们都是追梦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75岁的赵钟璞老人有两个儿子,抱养的大儿子李顺和小儿子李顺利。两个儿子皆先天残疾。生活的磨难压弯了赵钟璞的脊背,却没有打垮她的意志。她用微薄的收入悉心教养着两个孩子。如今,大儿子学得一技之长且成家立业,小儿子也能生活自理……

□本报记者陈巨慧本报通讯员邹大海隋丽君

小儿子李顺利(左)说:“这是哥哥爱吃的香椿芽。”他每天早上都要给哥哥发祝福微信。75岁的赵钟璞老人十分欣慰。(本版照片由陈巨慧摄影)

75岁的赵钟璞老人有两个儿子,抱养的大儿子李顺38岁,小儿子李顺利36岁。“顺顺利利”的名字寄托着母亲最朴实的心愿,但事与愿违,两个儿子皆先天残疾。生活的磨难压弯了赵钟璞的脊背,却没有打垮她的意志,收入微薄的她倾尽所有,悉心教养着两个孩子。如今,双目视力障碍的大儿子学得一技之长且已成家立业,四级智障的小儿子也已生活自理,支撑着这个家的母爱依旧坚毅如山。

“既然认了他,

他就是我的孩子”

8月12日上午,台风“利奇马”离境,小城胶州波澜不惊。太阳还躲在厚厚的云层里撒着娇,不时挤出几滴孩子气的泪。因为这任性的天气,家住阜安街道办事处阜北社区的赵钟璞已经一连几天没有出摊儿了。她修鞋的小摊子就在小区北面的街口,从乡镇企业退休后的20多年里,她一直靠修鞋赚钱贴补家用。

“我1998年开始去修鞋,那时候生意还可以,穿皮鞋的多,打工的也多,鞋坏了都不舍得扔,修一双总比买一双便宜。修一双鞋两三块钱,一天能挣二三十。现在来修鞋的少了,一天能挣个十块二十块的。别嫌少,就这样干着,现在也不像孩子小的时候那么累了。”赵钟璞5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没有什么装饰,只有些沉淀着岁月感的老家具。小儿子李顺利烧好开水,把家里的铁皮暖壶全部装满后,就出了门。赵钟璞让记者坐在铺着麻将凉席的沙发上吹着台式电风扇,自己则拿起马扎躲在了背风的角落。人生历经了太多的风雨,她的身子骨早已经不起风。

对于赵钟璞来说,生活的磨砺来得太早了些。幼年时她就失去了母亲,教书的父亲独自抚养他们兄妹四人长大,日子过得十分艰辛,而她正是家里最小的那个。由于母爱的缺失,成家后的赵钟璞非常渴望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可孩子刚满三个月,就高烧夭折,此后多年她未能再孕。

1981年的一天,同事告诉赵钟璞,有人早上把一个孩子放到了公司会计的母亲高大娘家门口,让她赶紧去抱。“孩子刚出生,还没断脐。好多人想来抱孩子,高大娘都不放心,一天了也没把孩子给人家。看我去了,高大娘就说:‘孩子,来了你妈了。你跟你妈回去好好地长大成人,这是你的小被,这是你的饭(奶),跟你妈回家了。’我接过孩子的时候就说:‘大娘,我一定把他养大成人。’”

把孩子抱回家,家里人都很高兴,赵钟璞更是欢喜得不得了,对孩子十分疼爱。三个月后,小李顺已长得虎头虎脑。赵钟璞抱孩子上街去玩,大家都夸孩子可爱,可谁摸摸他,碰碰他,他都害怕。“我觉得这个孩子也不是看不着,把灯打开他知道看光,跟着我也不害怕。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跟我爸说:‘这个小孩是不是看不着?为什么一碰他他就害怕?’我爸说:‘我早看出来了,不敢跟你说。你跟得了个宝似的,我怎么说?’”

心急如焚的赵钟璞,抱着小李顺去了医院,经过一番检查,被确诊为双眼视神经萎缩,属于先天残疾,无法治愈。“很多人都劝我放弃这个孩子,毕竟不是亲生的,留在身边是个累赘。可我当时抱他回来的时候就有过承诺,我既然认了他,他就是我的孩子,我不能再让他失去母爱了。”明知孩子的眼睛治不好,赵钟璞也没有放弃治疗,带孩子走上了漫漫求医路,视神经的营养针从孩子9个月一直打到4岁多,从未间断。

“那时候挣钱少,生活水平也低,我跟丈夫两个人的生活还可以,他在运输公司一个月挣40多块钱,我在建筑公司挣37块钱。但是营养针太贵了,一盒药十支要十几块钱,还要打三种药。我们厂长知道了这个情况,给我想了一个挣钱的办法,‘你就天天加班,白天8个钟头干完了,只要咱们厂里有加班的活,你就晚上来加班,挣钱给孩子当药费。’从那天开始,我几乎天天去加班,晚上从8点干到12点多,就能挣出半天的工钱。这样就把给孩子挣药费的这段时间简里简单地度过来了。”

凌晨2点睡下,早上6点多起床给一家老小做饭,赵钟璞所谓的“简单”并不简单。

“希望”变成“拖累”

小李顺两岁,全心全意照料孩子的赵钟璞发现自己怀孕了。

“不想要孩子的时候又怀了孕。计生办的同事说:‘那还不好?老大有残疾,符合政策。’就给办了二胎证。”虽是意外怀孕,但对于这个孩子,赵钟璞寄予了更多的希望,觉得等他长大后,至少可以照顾一下残疾的哥哥。

然而,赵钟璞的命运,不但没有因为这个叫“顺利”的男孩降生变得平顺,反而又掀起风浪。孩子三个多月的时候,赵钟璞发现孩子不对劲。“抱着他很沉,他就像堆肉似的瘫在你胳膊上,不像别的小孩那样会自己使劲。我抱他去了医院,因为整天带老大往医院跑,大夫都知道我这种情况,不忍心和我说实话,就说这个孩子缺锌、缺钙,回家给他补去吧。人家大夫哪能那么刺激我?”

补了一段时间不见起色,小顺利又得了感冒。赵钟璞抱着孩子找到了当医生的小学同学。“她跟我说了实话:‘老同学,你这个孩子比老大还不行。老大脑子没有问题,这个孩子是唐氏综合征,是基因的问题。你也别难受,回去好好地领着他,好好地给他去开发就行了。”

向来坚强的赵钟璞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外表平静的她,内心在嘶吼、在流泪。

“有同事心疼我的遭遇,跟我说,你带着这么两个孩子,又得洗又得浆,白天干8个钟头,晚上再加班,中午为了让老人歇歇还得带孩子,你累垮了怎么办?还不如跟你丈夫离了婚以后再重组家庭,你就轻快多了。”赵钟璞没有吭声,回家路上她边走边想:“俺俩一人一个孩子,那肯定是把老大给他。他那个单位整天忙,再拖着个孩子,什么时候能给孩子找着个娘?我不能走这条路,不离。我就要带大这两个孩子,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赵钟璞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丈夫刚好相反,有事喜欢憋在心里。她说,家庭接连遭受这样的打击,丈夫的心里很苦闷,也只能默默承受,和她一起照顾着孩子。

“有我在家就在,

我还有任务”

8岁是孩子们开始上学的年纪,李顺和李顺利兄弟俩也分别在8岁这年背起了书包。

李顺被送到了青岛盲校,是班上最小的一个。坚持打了四年营养针,他的视力有所改善,能模模糊糊看到离得很近的字,但是赵钟璞长什么模样,他至今看不清楚。

“他在盲校上的是低视班,以前考试都是油印的卷子,他得把卷子举到眼前才能眯着眼看见,做上面一道题,鼻子就把下一道题的油墨蹭花了。后来考试的时候老师就给他一个小录音机,听着答,每次都考90分以上。”李顺的成绩让赵钟璞高兴,她更欣慰的是孩子不服输的劲儿。一次考试,李顺数学考了68分。之后他每天都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回宿舍接着学,宿舍熄了灯,他再去走廊学。“一个冬天,把手指头冻得跟胡萝卜似的,再考试他就考了全班第一名。”

上完初中,李顺考上了中专,学的是推拿专业。毕业后,他跟赵钟璞商量,让家里出学费,他自己打工挣饭钱,又用一年时间考出了中级按摩师证和高级按摩师证。学有所成的他,打了几年工,开起了自己的推拿店。

李顺利在胶州上的是特教学校,因智力缺陷,他学习起来格外费劲。赵钟璞从不放纵他,拼音、汉字一遍一遍教,不厌其烦,哪怕一天就认识了一个字,也让赵钟璞欣喜万分。数学更难,数数都不会,赵钟璞就把出去玩的时间开发成了学数学的时间,出去玩就得学着数门,渐渐地让孩子有了数字的概念,学会了算术。

孩子们长大了,家里的日子也过得宽裕了些。可在这时,胆囊一直不好的丈夫病倒了。“他这个病就是不出言不出语,被这个家庭愁出来的。愁有什么用?应该看看孩子的优点,不需要愁。为什么?要是大孩子在盲校里学不出推拿来怎么办?有很多学不会的。要是二小瘫在炕上怎么办?二小还会跟着我出去跑呢。这不是很好嘛!”

丈夫住院后,赵钟璞有时间就在医院陪护着,特别是到外地治疗期间,两个孩子的生活更是顾不上。“这时候正好李顺结了婚,他们三个互相照顾着过日子,我也就放心了。”

2014年,丈夫去世了,赵钟璞好像一下子没有了寄托,大脑一片空白。“就觉得没有事了,知道给孩子做饭吃,知道出去修鞋,人家去找我说话该怎么说怎么说,脑子就是什么都不想,感觉没有任务了。”

这一年春节前夕,市领导来慰问,看到赵钟璞有点恍惚,就鼓励她说:“大娘,你这样不行,你得坚强,你得勇敢地活下去。这两个孩子是你的希望,有你在,这两个孩子就有家。”“他说到这里,我心口窝就像挨了一锤似的,我还得照顾两个孩子,有我在家就在,我还有任务啊。这一锤把我的心结解开了。”

“把妈妈忘了就行,

不用挂挂着”

邻近中午11点,李顺利回来了,还从快餐店带回了两个炒菜。“我买菜了,没买馒头。”“好,哥哥中午回来,咱做米饭吃行不?”“很好。”李顺利话不多,还是童声,换上衣服他就坐在床上看起了报纸。

“顺利跟老大不一样,得一点一点地教。一开始不敢多给他钱,就把修鞋挣的钱、卖废品的钱给他,跟他说,买东西回来记着账。回来看看还行,差也差不多。我跟他说,咱家的钱就咱两个人花,我花的钱你也得记着,像现在我就敢给他100块钱了。他去超市回来跟我说花了68块钱,还有找回的零钱,再把发票给我看看,基本上丢不了钱了。”

丈夫去世后,社区给李顺利办了低保,现在每个月有700元。赵钟璞所在乡镇企业的退休生活费也涨到了1000元,钱不多,吃饭已是足够。“现在还得劝着他,买东西要少买,买多了不就烂了?党给我们的钱,哪舍得把它扔了?天天跟他说,好点了。”赵钟璞数落着,李顺利并不搭话。

“你喜欢干什么?”

“看歌、抄歌,手机上有的歌我就抄下来,没有就算了。”说到歌,李顺利明显有了兴致,记者提出想看看他抄的歌,他也爽快答应。

李顺利的歌本被他小心翼翼地藏在褥子底下,每一页都字迹工整地抄写着歌名、歌词以及作词、作曲、演唱者,有些生僻字还注上了拼音。“这是《保卫黄河》,这是军歌《绿色的眷恋》,都很好的。我给大家唱一块吧。”李顺利的视力也不好,他把歌词本举到面前,陶醉地唱着,记者仔细地听,也没有辨别出是什么旋律。

“他唱歌就是这样,没有调,不会唱,还特别喜欢唱。”赵钟璞笑着调侃道。跟同样病症的孩子相比,会洗衣服、会下面条、会蒸包子、会读书写字、会玩手机的李顺利算得上“优秀”,赵钟璞却说,以前没发现他有什么特长,也没给他培养出一技之长。“他愿意干点活,就是脾气有点拗,这一个活没干完就不会干下一个,还爱打抱不平,看到有人喝醉酒骂人他觉得不对也要管,我就只能劝他,怕他被人打了,吃亏。痰湿体质的人就是这样,那么善良,那么执着,我最近看了书才知道是体质原因造成的。他哥哥也是这样,我就得让他们多活动,扫扫地、擦擦桌子都是锻炼。”

相比起小儿子,赵钟璞对从小就孝顺懂事的李顺放心得多。刚去学习了小儿推拿的新技术,李顺的推拿店还要重新选址,自言帮不上什么忙的赵钟璞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

李顺回到家,听母亲说颈椎不舒服,话不多说就给“拿”上了。赵钟璞继续聊着天,脸上全是笑盈盈的满足。“政策越来越好了,党对孩子比我对孩子还好,我不用挂挂着这两个孩子,安心走就行了。现在我觉得这两个孩子落在别人手里还会更好,我们这个家庭不富裕,委屈他们了。我跟他们说,妈妈也不是个好妈妈,现在就跟一个坏了的苹果似的,没有用了。把妈妈忘了就行,不用挂挂着。”

赵钟璞的话说得轻松,李顺听在心里却不是滋味。“说实话,我觉得我妈是天下最好的妈妈,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对待生活的态度要积极乐观,遇到事情要冷静沉稳,不能被困难吓倒,这些都是最宝贵的。”

没有想到儿子会说出这样的话,采访中把所有的苦都笑着带过的赵钟璞,终于没能绷住泪。

赵钟璞说,在一次报告会上她讲了自己的故事,说了一些动情的话,台下的人哭得泣不成声,从那以后再也不那样说了。乐观而知足的赵钟璞,不喜欢“卖惨”,也不愿意接受他人的资助。去年“身边好人·尚德胶州”表彰会后,获奖人袁新建为赵钟璞的事迹而感动,当即决定捐出刚领到的5000元褒扬金。“不,不,不,我有低保,有政府的照顾,不需要这笔钱,谢谢你。”赵钟璞坚定地拒绝,最终把这笔钱捐给了比她更需要的人。

■采访手记

母爱似水如山

□本报记者陈巨慧

回老家采访,常常会遇上熟人。有时只看新闻线索还全然不知,采访过程中才发现多年前竟与采访对象有过短暂交集,不禁感慨“胶州城太小”,或“真是有缘”!

看到赵钟璞的时候觉得面熟,她家住得不远,曾经找她修过鞋也说不定。看到李顺利的时候,各种记忆的碎片争相显现,没错,路上常见!因为特殊的相貌和智力上的缺陷,李顺利很容易给同龄的我留下深刻的记忆,但此次采访走进他的生活,颠覆了我对他固有的印象。

我没想到他有如此之强的生活自理能力。烧水、买菜、洗衣服、热饭、煮面条、包包子、蒸馒头,这些家务活都难不倒他。母亲把家里所有的事情都交待给了他,所有的东西都让他自己收好,虽然放得不算整齐,但想要什么立刻就能帮母亲找出来。

我没有想到他居然可以正常阅读书写。书上有些生僻的字稍微停顿一下也能念得出来。原本拼音没学好,为了用手机打字,他竟然“自学成才”,如今百度、微信都玩得很溜。对于唱歌这个爱好他更是执着,每天晚上抄歌词要抄到11点多,字写错了,他不会随意地划掉,而是涂上修正液改好。

我更没有想到他的感情那么真挚热烈。邻居家的叔叔丢了手机,他帮忙找了两个小时,一边拨打一边找,直到在小区的草地里发现了手机才罢休。朋友的商店需要做宣传,他就抱上一大摞广告单顶着酷暑一一散发。每天早上他都要给哥哥发祝福微信,还在门前种上香椿,因为哥哥爱吃香椿芽。对于朝夕相伴的母亲,他更是爱在心里,我问他如果母亲病了能照顾好吗?他干脆地说:“能,都有药。”或许不像他想得那么简单,但这样脱口而出的自信,还是让人觉得温暖。

当然,这些都是母亲的功劳。很难想象,将李顺利培养成现在这样,赵钟璞要付出多少努力。话说得轻了,孩子听不进去,话说得重了,又怕孩子想多了发生意外。赵钟璞只能拿捏着分寸,一遍遍地重复,还要绞尽脑汁打个他能听得懂的比方。

唠叨着唠叨着,赵钟璞已经是75岁的老太太。采访中,她没说过一句煽情的话,但还是能从她宽慰自己的话里感受到她那放不下的母爱。两个孩子的状况怎么能让她放心呢?大儿子结婚多年没有孩子,她劝说不要出去打工,和媳妇一起在家开个小店,挣多挣少一起往前奔,生怕因为聚少离多他们的婚姻生了变故。小儿子更是让她揪心,快40岁了还是一片童心,时不时地耍点小性子。刚刚还跟着电视唱歌跳舞玩得高兴,一会儿又躺到床上生闷气,怎么哄都不起来。现在她还能包容他,照顾他,等她不在了,孩子怎么办?跟着哥哥生活?还是去托养机构?他这点低保钱能够吗?

赵钟璞明白,她终究还是会离开,孩子终究还是要靠自己。她的这份母爱似水如山,更像人们用来形容老师的蜡烛。年轻的时候,她燃烧着自己的芳华,拼尽全力往家里挣钱,带孩子治病让孩子上学;年老的时候,年华无多,她又向内燃烧心血,将生活的智慧奋力放大,护佑在孩子的前方。

我曾经感慨,每一次周末人物的采访都是一场涤荡心灵的旅程。赵钟璞这位历尽坎坷的母亲,给了我坚强的力量。

新闻推荐

胶州市人民医院:急救技能大赛获佳绩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通讯员马洪涛近日,由市卫生健康局、胶州市总工会联合举办的胶州市急救技能大赛...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