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一盘蛤蜊 变出百种花样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中国百姓祖祖辈辈信守的生存方式。在胶州湾北岸,闻名遐迩的红岛蛤蜊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渔民,也哺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家住红岛街道西大洋的刘风高便是其中一人。1994年开始经营蛤蜊养殖基地,2010年创办兴丰水产品加工公司,25年的风雨兼程让刘风高与胶州湾蛤蜊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刘风高的蛤蜊养殖基地已达1000亩,蛤蜊加工产业年销100吨,形成了从养殖到加工、存储的一条龙产业链。不仅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更带领社区居民共同致富,展现了新时代渔民的新风采。
从小餐桌上就离不开蛤蜊
“小时候村里几乎家家有船、户户织网,每次父亲出海就会特别期盼,因为父亲回来时餐桌上都会多上一盘鲜美的蛤蜊。”刘风高说,他是在海边长大,土生土长的红岛人。1994年,那时候当地养蛤蜊的人很少,但是他很看好这个产业,因为红岛蛤蜊的品质和销量,也因为从小的那份感情和味道。
25年风里来雨里去,刘风高的蛤蜊养殖基地从200亩发展到1000亩,产量从50吨发展到500吨,养殖基地规模、产量不断扩大前景看好,然而刘风高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瞅准商机做起了蛤蜊深加工。
“红岛蛤蜊,沙少、肉鲜、品质好,但是生鲜类产品走不远,本地卖居多,经过加工后就不一样了,运到国外也没有问题,而且蛤蜊的深加工能有效改善产量过剩的问题。”刘风高说,2010年,他考察了当地和外地多家加工企业,果断投资了200万元购置厂房,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来厂指导。
“最初的加工是简单加工,没有机器设备,扒1万斤蛤蜊肉需要60个人连续工作5个小时,厂子里最多的时候有100多个人同时工作。2015年,通过借鉴和改进,定做了蛤蜊去壳机和洗肉机。有了机器加入,现在扒1万斤蛤蜊肉只需要10个人工作5小时就可以。”刘风高说,他的企业成立当年,就达到20吨的产量,现在每年基本上达到100吨。蛤蜊深加工的试水成功,让他对产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即食蛤蜊罐头在红岛是独家
在红岛街道西大洋的加工厂内,原汁蛤蜊、蛤蜊干、单冻蛤蜊、即食蛤蜊、蛤蜊肉酱……一应俱全,一系列有关“蛤蜊”的文章,刘风高都做得有声有色。
“目前我们基本上一天能加工1万斤左右,白天渔船出海捕捞,大约17时蛤蜊从养殖基地上岸拉到厂房,经过简单的加冰存储,次日凌晨开始加水吐沙,3时开始蒸煮、扒肉做加工,保证当天上岸的蛤蜊24小时以内全部加工完毕。”刘风高带记者来到展厅,在这间只有30平米的展厅里,各类海鲜加工产品玲琅满目。
“蛤蜊肉扒出来以后可以蒸煮、晒干制成蛤蜊干,可以原汤灌装、冷冻制成原汁蛤蜊,可以用设备进行单冻制成单冻蛤蜊。2013年开始,我们扩充了品类,可以制作蛤蜊肉酱、海参酱、末货酱等。2015年,通过请教专家、反复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蛤蜊即食罐头,这在红岛还是独家。”刘风高自豪地说,现在公司除了红岛蛤蜊系列产品,还有鱼虾等冷冻食品,以及干货类虾米、扇贝等,品类越来越齐全,加工厂也逐渐走上了正轨。
如今刘风高的加工厂从养殖、加工、储存到销售,全程一条龙服务,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也带动了周边养殖户的发展。如果赶上海鲜旺销的时候,刘风高还会收购周边养殖户的海产品,解决了自己和养殖户的销路问题,实现了双赢,也带动了红岛养殖业的发展。
网络销售带动年销量翻倍
因为严把食品质量关,加上在蛤蜊养殖圈内的好声誉,刘风高的加工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不少外地客户慕名而来。
“每年的4月到10月,鲜蛤蜊卖得好,蛤蜊加工产品的销售旺季是10月份以后和年前。”刘风高说,红岛蛤蜊是当地最受欢迎的海鲜产品,干货类和冻货类主要销往山东省内和北京地区。新产品蛤蜊酱和即食蛤蜊在全国50多家超市里都有销售。
“自从开展了网络销售,我们的年销量上涨了一倍。”刘风高告诉记者,自2015年起,除了传统的销售方式,刘风高开始尝试网络销售,陆续在淘宝、Q友网等开设了网店,下一步公司打算建立自己的网站,加大宣传、销售力度,进一步增加产量。
“我注册申请了自己的品牌‘蛤利旺’,希望红岛蛤蜊能像这个品牌名一样繁荣兴盛,作为红岛的一份子,我一定会尽自己所能把我们这么好的产品推出去,争取走向全国、走出国门。”刘风高说。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马丙政通讯员刘文研
新闻推荐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高文君胶州市收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电视会
本报讯9月6日,胶州市在市级机关办公大楼设分会场,组织收看全国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电视会议。会议强调,要加强...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