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军人本色,退役军人、李哥庄镇小辛疃村党支部书记李培记做百姓的“勤务兵”

金胶州 2019-08-07 07:37 大字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通讯员徐程琳徐阳

军装在身,他们是百折不挠的人民子弟兵;脱下军装,他们依然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排头兵。他们是退伍军人,也是人民的榜样。“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在李哥庄镇小辛疃村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到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建设中去,无愧于部队和祖国的培养、无愧于身上的绿军装,严于律己、雷厉风行是他的标签,村里人说他是正气凛然的领头人,他就是小辛疃村党支部书记李培记。

血气方刚

热血好男儿

李培记从小就有保家卫国的远大志向,幼年的他梦想着做一名英姿飒爽的军人。1994年,高中毕业的他,带着父辈的叮咛,怀着对军营的美好憧憬,光荣参军,成为海军陆战队的一份子。海军陆战队的训练艰苦又激烈,李培记咬牙坚持,四年的军营生活塑造了他严谨、吃苦、果断的品质。入伍后,他勤奋刻苦,表现出色,被派往训练新兵。李培记秉持“用心带兵,诚信待人”的初心,教育每一位新兵。刚来部队的新兵不服管,他以柔克刚,耐心劝导,用真诚感染每一个人。直到现在,当年李培记带的新兵仍然将他视为人生导师。李培记坚定的说,“不愿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的兵必须是上进的好兵!”从军四年,李培记用忠诚和信念书写了无悔青春的军旅人生。

机遇眷顾勤奋人

真诚获得好回报

凭着在部队练就的勇气和执着,1998年参军四年后的李培记复员回到了家乡。退伍后的李培记看到家乡制造业的商机,创办了制帽工厂,准备大干一场的他开始了他艰辛的创业之路。李培记带着军人那股不服输的精神,白手起家,从三十个工人的小车间到规模生产的大工厂,从借机器代理加工到自己的设备自己生产,从完全不懂制帽到制帽行业的领军人,从无到有李培记扎实摸索。创业前几年,门外汉李培记刻苦学习制帽知识,每一道工序都亲力亲为。每天早上5点钟,他就起床来到车间裁料缝制,忙到凌晨才休息,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过3、4个小时。“吃得苦中苦,方能有作为。不吃点苦哪能有坐享其成的事啊。”李培记笑着说。他把“勤为先”当做自己的座右铭,全力以赴地想在制帽业拼搏一把。然而凡事都不会一帆风顺,2008年经济危机李培记工厂盈利为负,处境艰难。但是不服输的他始终坚信,老兵的字典里没有退缩更没有消沉。他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开始了就不能放弃,坚持肯定会有改变。”经历了一年的沉淀,李培记总结经验,转变观念,学习运营管理,带领工厂重新出发。现如今,他的制帽厂每年盈利上千万元,并且给村里的妇女带来了工作机会,也给村里创造了社会效益。

默默付出

舍小家为大家

退伍之后,看到脏乱差的村庄环境和父老乡亲拮据传统的生产、生活状况,李培记决心靠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改变全村1800多父老乡亲的生产生活面貌,挑起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重担。他一边管理工厂,一边治理村庄,无暇顾及家庭和自己的孩子,他说:“对家庭和孩子亏欠的太多了,不过看到村民们的生活有所提高,也值得了。”李培记带领村民铺设硬化道路,实施“亮灯”工程,成立了“农家书屋”,极大的提升小辛疃村居民的幸福感。他常说:“一人富不算富,大家伙都富那才叫富;光顾个人富,不是好干部。”自李培记上任以来,给村民们提供了上百个工作岗位,为村里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村里人的生活水平以及经济状况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他还领导党员、企业共同建立了小辛疃村“德孝”基金会,为困难家庭提供帮助,送去温暖。他说“村里生活质量变好了,经济水平也提高了,就得让先富起来的带动大家伙一块富起来。”

长盛不衰的是嘹亮的军歌,本色不变的是退伍不褪色的军心。四年军旅生涯的磨练,铸就了李培记钢铁般的军人意志;20年的打拼,培育了他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怀;多年党的教育培养,优秀党员的形象在他身上刻画得淋漓尽致。李培记觉得,虽然村庄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想要大提升,知识得跟上,同时要看得远、学得多、走出去、搞联合、大跨越。为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而不懈努力拼搏。

新闻推荐

“收音机”的变迁

汤淑敏谁也不会想到,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的日子就从缺吃少穿,到衣食富足;国家终于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

胶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胶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