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味道 ——记忆中家乡的年□郭可曙

半岛都市报 2019-01-25 05:31 大字

小金瓦寺》单明波作很早就有写写家乡的冲动了,但惰性总是使我止于念头。过冬回老家,围坐老人身边,吃着家乡的白菜馅饺子,说起年关将至,记忆的闸门仿佛一下子打开,年的味道不正是我对家乡最深的记忆吗?

我的家乡是上马郭家庄,位于胶州湾畔,西邻大沽河,北靠桃源河,鱼虾鲜美,物产丰富,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家乡年的味道其实从冬至就开始弥漫了,俗语说“过了冬,年哄哄”。意思是年将近了,大家要忙年了。冬至的饺子是很讲究的,家家要包白菜馅儿的,并且要祭天祭地祭祖宗,要去坟地请故去的先人回家吃饺子过冬。

到了腊八,早上要吃腊八粥,粥是用五谷杂粮熬成,包含着一年丰收的喜悦之情和对来年的美好期盼。转眼就到了腊月廿三,当地叫辞灶,也称为小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言事,家家户户烧香烧纸,一路相送,祈求一家人来年平安吉祥。家里还要在这一天大扫除,把里里外外都打扫个遍,焕然一新迎接新年的到来。“辞了灶年来到”,年的脚步更近了,从这天起人们几乎就一天不得空闲了,一直处在忙年之中。包豆包、蒸米糕、做各种馒头,给孩子们缝制新衣等等,妇女们一天到晚忙不完,男人们则赶集置年货,千头万绪,吃穿用玩每一种年货都要买全。当然最空闲最快活的是小孩子,整天大街小巷到处乱窜,在打闹中巴望着年的到来。“腊月廿九百般不凑,大年初一万事皆休”。贴墙纸、糊窗户、贴春联、挂灯笼一切就绪后,年就在这忙碌之中来到了。

戏曲是记忆中最深的家乡味,从腊月廿九开始,街上的喇叭就开始响起来,持续到正月里。喇叭就装在街头唯一一盏路灯电线杆上,路灯下是晚上整条街唯一明亮的地方,正是我们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在这里捉迷藏、玩纸牌、打洋火枪、拾炮仗,一个个欢天喜地。

扎戏台是每村都要做的,正月里村里都要演好几场,有茂腔有柳腔,剧目也是很多的,有《赵美蓉观灯》《借年》《小姑贤》《罗衫记》《姊妹易嫁》《卷席筒》《孟姜女哭长城》等等。其实小孩子是分不清戏种的,我们只管在戏台上跑,在人缝里钻……就这样我们在听广播、看大戏中度过了一个个童年时代的春节,耳濡目染甚至也能哼哼几句。

后来工作了住进城里,回家乡次数少了许多,但春节还是都要回去的。每次走到街头路灯处,常常不自觉地停下脚步,路灯依然在,只是旁边的老房子拆掉了,邻居们占做了菜园。街头的孩子们也不见了踪影,广播里一天到晚也不播放戏曲了……看着这有点空旷的街头,仿佛一下子冷清了许多,心底陡然升起一丝莫名的惆怅。偶尔播一次,我便会驻足聆听,有种说不出的亲切,像遇见久违了的朋友,我想可能是上了年纪的缘故吧。

可是不管怎样,不知不觉中,家乡戏就像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当中,成为我身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家乡戏那熟悉的唱腔,精神便立刻振奋起来,思绪也一下子飞回到故乡,回到了我的童年时代,回到了浓浓的家乡年味当中……

新闻推荐

阜安街道居民张振忠专注制作手工反上鞋45年——人鞋永不老

做鞋帮□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刘民军今年65岁的张振忠,是阜安街道钱市街小区的一位老鞋匠。他做的...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