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思3年 绘就河套版“清明上河图”

青岛早报 2018-12-03 06:36 大字

大沽河作为母亲河,孕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岛人,见证着沿岸从砖土瓦房到高楼大厦的华丽蜕变。时光匆匆不复返,几十年前的景象逐渐褪色模糊,年轻一辈对沽河的印象也已寥寥无几。近日,河套街道上疃社区七旬老人孟宪高构思3年、耗时20余天,创作完成山水画《沽河帆影》,这幅长达5米的画卷再现了上世纪60年代大沽河从大麻湾到胶州湾一带的地理、社会风貌,被市民称为“河套版清明上河图”。

从美术老师到玻璃画名人

提起74岁的孟宪高,在上疃社区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孟宪高介绍,他自幼喜爱美术,1966年参加工作一直在当地学校担任美术教师。上疃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孟繁星回忆:“我就是孟老师的学生,他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 ”

任教期间,为了提高绘画技艺,孟宪高曾到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3年。也正是这段时间的学习,让他对国画、油画、玻璃画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前家里的老式大衣柜,只要是我们社区的,上面的玻璃画基本都是出自孟老师之手。村民们谁家想要玻璃画,孟老师总是毫不犹豫就答应。 ”孟繁星说。

复刻盛极一时的木帆船

除了书画,孟宪高还擅长雕刻。上世纪60年代,大沽河流域河运发达、商旅往来繁忙,木帆船是当地人和外界贸易往来的重要交通工具,一艘艘木帆船扬帆起航,承载的不仅是当地人民赖以生活的货物,更是一份动人的记忆。“木帆船在当时十分兴盛。那时候我还小,每当提着篓子去地里挖菜时,大老远总能看到飘着红旗回来的大船,渔民们会把打回来的鱼分给我们一些解馋。”回忆起儿时的场景,孟宪高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既是对旧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淳朴邻居的感恩。

随着航海业的高速发展,木帆船已经渐渐被淘汰,成为仅存于人们记忆中的形象。 2015年,孟宪高就想将儿时的木帆船复刻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那个年代的生活方式。为了精确地再现木帆船,孟宪高询问亲戚、走访渔民,仔细研究木帆船造型,从船橹尺寸到船尾弧度,船帆的角度还得能调节,孟宪高对每一处细节的要求都近乎严苛。

构思3年完成《沽河帆影》

木帆船于大沽河而言,只是文化上的一个缩影。孟宪高告诉记者,自从完成了木帆船,他就开始构思通过山水画的形式再现他记忆中的大沽河风貌。回想起自己当初做这个决定的情景,孟宪高说:“我也知道这很难,不像画花鸟那么简单。 ”为此,孟宪高走访了大沽河沿岸的多个村落,向当地老村民多方打听,力求准确呈现出上世纪60年代的原貌。经过3年的构思和走访,今年10月孟宪高的《沽河帆影》正式铺陈纸笔开工。

历经20多天,在孟宪高的精心创作下,《沽河帆影》终于落笔收工。站在画轴前放眼望去,九曲回肠的大沽河水从大麻湾蜿蜒向南奔向胶州湾,河上木帆船接二连三,两岸村落星罗棋布、农田阡陌交错,入海口盐田广阔、风车成排,远处大珠山艾山若隐若现,上世纪60年代的大沽河风貌一览无余、跃然眼前。

再现上世纪大沽河风貌

孟宪高告诉记者,这幅画主要想展现上世纪60年代大沽河流域的渔业、航运、古迹、工业、军事以及胶州湾沿岸盐业的社会风貌,之所以只画到胶州大麻湾,是由于当时大麻湾已建有桥梁,木帆船无法通过,“帆影”止步于此。

“这里面一共涉及22个村庄、18个渡口、3处盐场、两个烽火台、两处飞机标、两座大型窑厂,还有两处比较有名的古迹。”画作中的大沽河入海口处,3座大盐场十分惹人注目。孟宪高介绍,入海口东岸的是潮海盐场和东风盐场,西侧的是东营盐场,那时胶州湾的盐业十分发达,产出的盐不光供岛城市民享用,还远销日本。军事方面,大沽河东岸有两座烽火台,“我小时候经常和周围的孩子们一块去烽火台玩军事游戏。”“这里是白佛寺,我们都叫它南寺,那时候香火旺盛,小时候我们经常提着篓子去烧纸上香,不过1957年时拆了。 ”回想起儿时的场景,孟宪高不禁感慨。

点滴细节饱含旧时情怀

在这幅名为《沽河帆影》画作中,只见河滩上散布着红色和绿色的植物,乍一看是信笔涂鸦,实则也是凝聚着匠心。孟宪高告诉记者,红色的植物是碱蓬,现在已经没有了。红瓦蓝瓦的房屋簇拥成群看似平淡无奇,实则也有来头。上世纪60年代,大沽河流域河套一带盛产砖瓦土,开采下来的泥土通过木帆船运往当地的人民窑和红石崖窑厂,生产的瓦片再运回当时或者市区用以建设,在全市都有着好口碑。大部分地区都是密集的砖瓦房,在胶州和团岛一带却出现了低矮简单的楼房,“那时候大沽河沿岸都是农村,这两个地方就相当于县城,已经有楼房了,但也很简单,就是一幢楼几个窗户。 ”除了木帆船,大沽河上还漂着点点扁舟,当时的大沽河不像现在一样桥梁众多,东岸的居民要去对岸的胶州走亲戚、赶大集必须乘船过去,小扁舟就供人渡河用的。上疃村后河岸有一处小渡口,孟繁星儿时经常送父亲从此处下河出海,旁边的一排柳树甚至都出现在了画卷上……正是孟宪高对画作精益求精的信念,才有了这幅兼具美感与历史价值的《沽河帆影》。

画作一出,社区居民争相前来观看,一站到画前都不禁赞叹:“这就是当年生活的样子。”也曾有人慕名出高价收购这幅《沽河帆影》,但都被孟宪高拒绝了。“我画这幅画就是想给子孙后代留点东西,让他们知道老一辈是怎么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 ”孟宪高说。虽然《沽河帆影》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孟宪高认为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添加修改,他还想在此基础上画第二幅。除此之外,孟宪高一直有一桩心事——将早年的民俗再现出来。 “早些年结婚,我们这里的风俗真的是八抬大轿,中间轿不能落地,两面大锣敲敲打打相当热闹,我想以后能把这个也画出来。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会接着画,争取给后代多留下点东西。 ”谈起自己下一步的打算,老人眼中充满希望。

新闻链接

大沽河,古称“姑水”,为省辖河道,全长179.9公里,发源于烟台市招远阜山西麓偏西方向500米处的山溪之中,自招远市由北曲折南流,途经招远、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城阳等市(区)流入胶州湾,属常年性河流。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牟成梓

见习记者 焦静 通讯员 周娜

新闻推荐

青岛法院“蓝色风暴”执行行动

“决胜执行难”全媒体直播11月29日,李沧区法院出动干警22人、警车5辆,对一家拖欠业主逾期交房违约金的公司进行突击搜查,同...

胶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