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莱镇历史沿革

金胶州 2018-09-06 07:51 大字

胶莱镇历史悠久,早在4500年以前,先民们便在大沽河两岸繁衍生息,耕耘着这方土地,孕育着古老的文化传统,谱写着胶莱人民的文明史册。

胶莱镇地处胶州东北部,虞夏时期当为青州莱夷之域。莱,即莱子国;夷,指东夷之人。莱子国乃东夷人所建立的属国。春秋初期,胶莱属东夷国。《增修胶州志·卷三·疆域志》载:“春秋僖公二十九年春“介葛卢”来朝,杜注:介,东夷国也,在城阳黔陬县。”

春秋末期,胶莱镇当属齐国属地。《增修胶州志·卷三·疆域志》载:周见於《春秋传》注曰:“计”,曰“介”,盖皆起於武王之世。春秋末,“计”更曰“介根”,“介”不复见,然即史策推其级理,盖与“介根”并折入其云。秦代,胶莱属胶东郡。《增修胶州志·卷三·疆域志》载:始皇二十六年置于钦齐乘曰县,《道记》“黔陬,秦所置,古介葛卢国也。”(胶东郡)汉代胶莱属胶东国壮武县。《史记》载:“项羽怨田荣,杀之,分齐为三国:临淄王田都始故齐将都临淄;济北王田安始故齐将都博阳;胶东王田市始故齐王都即墨。按此,胶东,三齐之一,与汉胶东国大小不一。”北魏时期胶莱属长广郡。隋唐到北宋年间,分属胶西、高密、即墨三县。唐代在高密东设板桥镇,后来,金代在胶县设陈村镇、梁乡镇、张全镇,其时,胶莱地域为陈村镇管辖(今胶州大店)。

元代(公元1271—1368年)为胶西县,属益都路胶州。《集源碑》记有“利涉乡、沾化乡、龙泉社……”,通过零星资料推置大概区划。因金蒙时期县下设都,元代改都为乡,乡下设社,社辖村。胶莱区域其时为“利涉乡”所辖。明代(公元1368—1644年)胶州直属山东布政使司,下辖六乡,其中利涉乡下领19社:延家庄、麻湾、潮海、时家庄、小高、郭家庄、綦家庄、唐民、王珠、北兰、七级、大高、河荣、贾疃、店口、隆兴、辛疃、启真和尹疃。其中的小高、郭家庄、唐民、王珠、七级、大高、店口、隆兴为今胶莱地域大部,但仍为利涉乡所辖。

清代(公元1644—1911年)胶州辖六乡,利涉乡下领45社,其中闸子、大高、小高、金家疃、韩家村、白家屯、朱伍屯、张跃屯、田成屯、耕乐庄等为其大部。

1911年(宣统二年),胶州将六乡制改为13乡区制。胶莱地域分属卢公区、沽河区、韩信区。民国(公元1911—1949年)时期,1930年(民国19年)胶州行政区划改为7区制。胶莱地域为第三区管辖,其中有胶莱镇、双高镇、唐民乡、耕乐乡、马店镇、延丰乡等。

1945年8月,胶州析置胶高县,将铁路以北的沽河、丰隆、胶莱、北都、联屯5个区划入,其中丰隆、胶莱、北都为其大部。1949年10月撤胶高县,又将其五个区重划归胶州。解放后,1950年胶州专区分十八个区,胶莱地域分属第六区部分(沽河区)、第七区(丰隆区)、第八区(胶莱区)、第九区(北都区)、第十区(联屯区)部分村庄。

1955年6月,胶州又将18个区改为12个区。胶莱地域分属胶莱区、联屯区。1957年1月,将平度县的刘家花园、刁家丘、河南、沟西四村划入胶县胶莱区。1958年3月,胶县又将12个区改为26个乡,胶莱地域分属胶莱、联屯、官路、北都等区。1958年8月,全县设15处人民公社,胶莱地域分属燎原、建设公社。1959年2月,公社名称又改,燎原公社改称胶莱公社、建设公社改称马店公社。1982年1月,改公社为镇,胶莱公社改为北王珠镇,马店公社改为马店镇。2000年7月,北王珠镇改为胶莱镇,马店镇仍为马店镇。2012年7月,马店镇撤销并入胶莱镇,称为胶莱镇。同年12月,原马店镇有15个村庄并入胶东办事处。至今,胶莱镇下辖103个村庄。

新闻推荐

贼大胆!胶州湾大桥也敢“挖” 胶州警方打掉盗窃胶州湾大桥建材团伙,8人被刑拘

犯罪嫌疑人在指认现场。(警方供图)半岛记者鲍福玉通讯员张振8月29日,胶州市公安局营海派出所会同刑侦大队、边防...

胶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胶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